作家韩松:家长要鼓励孩子带着科学的眼光接触科幻

新浪广东
关注一部《流浪地球》的热映,激发了无数国人的科幻热情。由中国知名核电企业中广核联合新浪微博、“未来事务管理局”共同发起的“寻找中国最科幻少年——中国青少年科幻作品征文大赛”,已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我国著名科幻作家韩松,是当代中国科幻界的“四大天王”之一,由他领衔的“专家评审团”,成为本次赛事的最大亮点之一。
在科幻征文的主阵地“新浪微博”上,网友们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有关科幻的问题,新浪微博带着这些疑问找到了韩松。与韩松初见,他淡定温和的气质,缓慢优雅的谈吐,很难让人把他与那个想象卓绝、文风诡异的科幻作家联系起来。在谈到孩子和未来时候,他眼底流露出来的是期待、温暖和坚定。
科幻为什么那么动人?爱科幻的孩子为什么优秀?我们如何去探索一个更大的未来世界……韩松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对话韩松
科幻:为孩子打开一扇神奇的窗
新浪微博:科幻小说、科幻电影在生活中愈发普及开来,在您眼中,我们的生活是否需要科幻?
韩松:是的。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需要科幻元素,因为它展示的是与我们的现实世界不一样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是一个让人脑洞大开的世界,是一个非常好玩、神奇、有意思的世界。
新浪微博:我们主张小朋友爱科学、爱科幻,那么该怎样正确认识科学和科幻的关系呢?
韩松:科幻要从小朋友抓起,科学也要从小朋友抓起。光有科学没有科幻,我觉得它少了些东西。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学校里,不能光是学“死”的知识,还要培育小朋友的创造力、想象力,不管是对一个人的成长也好,还是一个国家的发展也好,都特别重要。科幻和科学又凝聚出创新,企业要创新,国家也要创新,这既要有扎实的科学底子,同时也要有丰富想象力,缺一不可。
新浪微博:您能具体讲一下科幻的范畴吗?
韩松:其实科幻是很宽泛的,它是一种文化,既包括非常严肃的以硬科学为基础的电影、文学,也包括娱乐性的带有科幻背景设定的机器人、外星人等。它们同样都能激发大家的好奇心、想象力,让大家得到快乐,这就是科幻。它们表现的都是不同的世界。
新浪微博:一些家长觉得科幻作品很务虚,喜欢看科幻、写科幻对小朋友有什么影响?
韩松:家长千万不要因为科幻作品跟我们现实世界不太一样就去拒绝它,孩子需要从小接受一切陌生的、离奇的、新鲜的东西,这个非常重要!小朋友看到科幻作品里面表现的神奇的世界,他们会从他的知识结构去了解和解释故事中所发生的一切。我们要鼓励孩子带着科学的眼光去读去写。
我认识一些小朋友,有的在十岁左右就已经能写出很好的科幻小说并出版了。他们的想象力比我们那时候更加丰富,他们能把科学知识,以及勇气、探索、正义这些很好的精神写到小说里,这是很了不起的。
现身说法:科幻让我探索到一个更大的世界
新浪微博: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到科幻的呢?是什么启发了您对科幻的兴趣?
韩松:与很多孩子一样,我从小就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上学后,逐渐接触到了国内国外的一些科幻作品,从最初的文学、小说,到后来的电视、电影。当时流行的一部电影叫《大西洋底来的人》特别震撼,让我至今都记忆犹新。
我问自己,怎么会有那么神奇的一个世界存在,它跟我们周边的世界都不一样,而且那个世界那么真实!更重要的是,它跟神话和魔幻的世界不一样,我相信它是真的,它一定可以发生,所以我很想把它创造出来,我就开始写。
新浪微博:您的第一篇科幻作品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
韩松:很巧的是,我的第一篇科幻作品也是通过一次征文比赛创作出来的。那是我上初中的时候,联合国搞了一个空间技术年征文活动,让全世界的小朋友想象未来的太空,中国有几十个城市的青少年参与其中。
当时没有航天飞机,我就想象航天飞机会是什么样,我还想象外星人来了之后会怎么样,如果说未来爆发一场很高科技的战争我们怎么去恢复世界,我还把中国的大熊猫用宇宙飞船送上了月球,中国小朋友、美国小朋友和日本小朋友都非常喜欢这只熊猫。
新浪微博:写科幻作品对您的人生有怎样的影响?
韩松:我觉得它对我人生的影响非常大。首先它让我更会思考和想象,遇到事情我可以不慌张,我会想这个事情未来会有几种可能,做到心里有数;第二是它让我爱科学,科幻与科学是紧密相连的,我们的现代生活离不开科学创造,科学创造又离不开想象;第三是我更爱学习了,它不但没有影响我的功课,反而促进了我的学习,因为我想着要把学习学好,今后我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我才能去探索一个更大的世界。
有了目标,有了动力,我取得了很好的高考成绩。在大学毕业的时候,一位招聘老师看见我的科幻作品,他说:“哎呀!这个孩子跟一般的人不一样,他不光是知识扎实,而且他有创造力,我们单位需要他。”我就来到了新华社。
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写科幻小说,工作和写作也互相成就。在工作中,你看到了很多现实的东西,你可以通过科幻的手法重新把它表现出来,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而科幻就像一面镜子一样,能把这个世界重新照一遍,这就好像站在未来的一条河的彼岸,来重新看待这个世界,把这个世界看得更清楚。
打开脑洞:想象一个不一样天空
新浪微博:您说过,一个科幻作家的本质是儿童,怎么理解这句话?
韩松:儿童他是最单纯的,科幻作家也是很单纯的;儿童是无拘无束的,科幻作家要想象他心目中的一个未来世界,去探寻这个世界的真相,也不能受任何干扰;儿童想象力是最丰富的,科幻作家的想象力也必须丰富。
新浪微博:在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创造能力上,您有什么一些好的建议?
韩松:一是让他们多看一些科普的图书、科普电影、以及科幻小说,不管是专门写给小孩子的,还是更深奥一些的,都能培育他们的科学知识和想象能力;还有就是走出去,去参观各种各样的科学基地,孩子既喜欢,又能学习知识,激发想象。
新浪微博:您觉得如何更好地打开青少年的脑洞呢?
韩松:要鼓励他去思考不一样的答案。家长、老师要宽容,他们得出了很不一样的一个对世界的解释或者答案的时候,提出一个全新的看法的时候,我们不能一味地批评他或一下子把他否定了,不仅如此还要鼓励他这样做。孩子需要的是一个不一样的未来和不一样的世界。
科幻作家:小小科幻作家如此养成
新浪微博:作为本次活动的专家评审,您所理解的最科幻少年应该具有哪些素质?
韩松:第一,他要想象力丰富,跟普通人想的不一样;第二,他能有超越常人的洞察和很好的科学素养;第三,我们说科幻,它跟科学论文不一样,它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通过文学手段,把科学技术这种公式里的东西,用一种美表现出来,所以科幻少年还应该文笔要好,他能够用他的个人经验,把他想到的东西很美地表现出来。
新浪微博:您自己其实是有两个身份,一个是科幻作家,一个是新华社记者,您觉得两者在写作过程中有什么不同和相同呢?
韩松:它们二者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新闻报道是直接描写身边的现实,而科幻作品要描写一个虚构的、和现实距离越大越好的未来现实。幻想和真实又是相融共生的,科幻作品其实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文学表达方式,越是科幻就越是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而最好的科幻作品,就是要把它写得像新闻报道一样真实。
新浪微博:在科幻作品的写作过程中,您会有什么样的写作技巧分享给大家呢?
韩松:我的技巧就是在写作的时候要否定出现在脑海里的第一个念头,接下来把第二个念头也否定掉,这样你才能写出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才会从一个完全崭新的角度看待世界、看待周边的人和物。
新浪微博:您之前讲过“人的天赋是不可逾越的”,如何判断自己的天赋值?
韩松:这个很难去说,有的人一接触这个东西就好像无师自通一样,他就能达到那个点;有的人虽然天赋不太够,但通过长期的训练、锻炼,也能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天赋是你本身从父母或者基因里来的东西,但如果不和后天的努力结合在一起也不行。所以我们的征文大赛,既是要发现有天赋的孩子,也是教育和培养所有孩子的一个过程。
新浪微博:对于第一次写科幻小说的孩子来讲,他们应该从哪块开始动笔?
韩松:一个是模仿,模仿优秀的作品;再一个就是要写他身边熟悉的事情,并要尽量和身边的事物拉开距离。熟悉的事情就是他要表达的感情、人物和主题,在内心深处这应该是有感觉的,和他的喜怒哀乐有关。我要写我的喜怒哀乐,把我的喜怒哀乐放在未来世界里面,而不是凭空想象一个完全没有基础的未来世界。
新浪微博:是否可以按照您的《地铁惊变》来理解,人在日常生活种最常见地铁里发生的完全不同的进化?
韩松:对,就是这样。地铁是我很熟悉的东西,但是我要跳出它,再往前走一步,再往前走第二步,这个熟悉的事情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就是科幻。而且这个变化是有依据的,它是可以用一种原理来解释。
趋势:科幻热伴随大国崛起
新浪微博:您曾提出“大国的崛起都伴随着科幻热”,您为什么这么认为?
韩松:据我观察,所谓大国就是现代化的国家,科幻就是一个现代化的产物。最早的科幻在英国,英国当时就是一个大国,叫日不落帝国;同时法国也是,法国当时在世界上也很厉害,到处都有它的殖民地。英国有威尔斯,法国有凡尔纳,都是科幻大师。后来当时美国崛起的时候,它的科幻也厉害起来。前苏联当时也有很好的科幻。还有日本,在二战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科幻作品也大量涌现出来。
上述这些国家在现代化阶段,都是有一批批的小朋友从小开始接触科幻。
新浪微博:就您个人观察来看,在全球范围内,您觉得中国的青少年整个的创新性、创造性大概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韩松:我在美国看见他们的中学、大学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都在鼓励学生发明创造。我们国家近些年青少年的发明创新大赛也逐渐的多了,但整体来讲,各个地区还不平均。比如,很多学校为了学生考一个高分,考一个好学校,其他素质的培养就会忽略掉,包括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再比如,很多问题都只给出一个标准答案,不允许学生有其他的答案。
但这个情况正在改变,现在的高考、中考都开始出现科幻的试题,学校的课本也收录了一些科幻小说,这就说明我们已经在正确的路上行走,不学死知识,重视思考力。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后教育也好,小朋友的成长也好,国家也好,都是特别有希望的。
征文活动:为“中国最科幻少年”开启能源之旅
新浪微博:在“寻找中国最科幻少年”征文大赛的活动中,我们会为参与决赛的12名青少年组织一次“未来能源之旅”,会带孩子们参观青海德令哈光热电站、江苏如东海上风电场,以及拥有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广西防城港核电基地。您觉得这样的参观会对孩子们产生怎样影响?
韩松:这个参观太好了!这一定会给他们留下毕生难忘的印象。也许就是这么一个参观,可能会让他们今后投身到科学事业当中,打开他们走向未来的一个门户。我们就是要让孩子们拓宽自己的眼界,参观见证跟科学和未来有关的地方,了解新能源、新材料和太空,他们的好奇心就会被激发出来。
新浪微博:在全国开展这次青少年科幻作品征文大赛,您有怎样的期待?
韩松:我们对孩子和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充满期待,但也不能否认目前教育水平、科幻普及程度的不平均性。我曾经被邀请到河北的一家学校讲科幻,是距北京市200公里的一所希望小学,他们首先没有听说过科幻,我让他们想象未来的学校是怎么样,他们的回答仅仅是未来的学校更干净、小朋友不打架、周围有树木。
我觉得举办这样一个面向全国的青少年的科幻大赛,它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它会让不只是城市里的孩子,还有农村的孩子都能接触到科幻,我期待着它把想象的种子播撒到我们祖国的各个角落。
来源:中广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