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南海:书写新“广州十三行”故事

广佛国际商贸城将建设成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的核心区。 资料图片
凌晨4时,佛山市南海区广佛路旁,环球水产市场已忙成一片,海鲜运输车几乎才停稳,上面的货物便分抢一空,迅速被运往珠三角各地的食肆和市场。在南海区大沥镇,有“广佛黄金走廊”美誉的广佛路长不到20公里,聚集了38个专业市场,1万多家商户,年交易额超过2000亿元。
回溯历史,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广为人知的“广州十三行”与南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广州十三行”的机构所在地曾为南海所管辖,南海早在百年前便承担起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服务与代理功能。
当下,全球资源加速整合成为时代潮流,“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时代命题。在广州、佛山两市提出要合作打造超级城市的大背景下,南海今天将启动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建设。南海期待通过建设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谱写新的“广州十三行”故事,成为中国制造与世界商贸接轨的新窗口。
产业底气▶▷南海制造优质产能加速走向全球
12月初,华南地区最大的沿海和远洋交通运输枢纽——广州黄埔港,刚刚从意大利运抵的高端陶瓷产品正被卸下。这批由意大利ROMANI陶瓷集团为南海民营企业蒙娜丽莎代工贴牌生产的最新产品,将被分发至蒙娜丽莎遍布全国的近3000家销售网点。
该集团董事张旗康说,意大利生产基地从今年10月开始投产,希望透过这次合作,带来更多的理念、技术、产品应用乃至商业模式的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南海以“三来一补”切入全球产业链条,成为中国民营经济重要发源地之一。如今,新一轮全球化浪潮袭来,蒙娜丽莎的新动向透视出南海打造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的迫切性。
蒙娜丽莎并非个例。在南海,越来越多民企正在行动——
11月24日,华亚集团向外宣布,要在业已建成的碧桂园华亚大厦打造“全屋定制全球采购中心”。华亚将携手千亿房企碧桂园,引入来自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家具企业、研发机构、设计机构,将这个采购中心建成一个产品展示和交易平台。
相距不远,中盈集团刚刚与美国生活在线成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宣告将合力打造全球优质产品推广、经贸投资、资源整合平台。该集团在不久前已成功邀请阿联酋驻华大使馆首席签证官马哈茂德、法国前总理拉法兰等各界名人担任它的全球产品采购中心顾问。
几乎在同一个时间节点,坚美铝业集团在中国铝型材行业内率先推出互联网O2O定制系统门窗。
“我们在全方位地进行转型创新,一是由原来做建筑型材为主向工业材转变,二是向产业链下游终端产品转变,例如门窗系统解决方案。”坚美铝材董事长曹湛斌认为,所有的生产企业都应该努力向产业链最关键点靠近。他点出的正是南海民企积极走向海外,推动国内国外跨界创新的关键所在。
东联千年商都广州、西靠制造业重镇佛山,南海有雄厚产业基础,民营经济发达,并在参与全球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世界最高的10座摩天大厦有5座采用坚美铝材”正是一例。
“一带一路”倡议,让南海制造的优质产能看到了新的出路。在产业升级和链条延伸的同时,南海民企将开拓海外市场视为突破口,纷纷在海外市场布局。
历史传承▶▷新“广州十三行”故事意味着什么?
今天,中国市场学会将授予南海区“中国商贸流通示范区”的牌子。这是南海对外贸易地位再次受到认可的体现。而南海还将与60多个南海海外侨社(会馆)宣布成立全球南海会馆合作发展联盟,启动首批“南海制造全球推广中心”建设项目。
南海希望通过有所侧重、同步叠加的形式,逐步建设成为全球知名的产品采购、商贸、工业设计、技术合作、企业并购、金融创新等跨界创新中心。同时深入发掘南海企业家的商贸资源,联络、吸引全球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知名企业、连锁商业机构和大型专业市场前来设立采购联络处。
“从历史发展趋势看,南海最适合续写‘广州十三行’故事。”南海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发改)常务副局长盘石说,这其中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广佛渊源。
1757年—1842年,“一口通商”让广州成为当时中国唯一一个面向世界的窗口,专门的贸易机构“广州十三行”随之出现。以其特有的商贸文化底蕴,“广州十三行”几乎吸纳了所有亚洲、欧洲、美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洋商前来进行贸易,成为中国极负盛名的商埠。而位于珠江边上的这个中外交易场所,当时隶属南海管辖,南海在那时承担起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服务和代理功能。
历史车轮一路向前。1957年春,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创办。正是这个如今依然被视为中国外贸晴雨表和风向标的外贸出口展会, 助力南海从以桑基鱼塘为标志的农耕文明走向了以专业镇为标志的工业文明。
一方面,广州是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正积极建设航运、航空、创新枢纽,建成枢纽型网络城市,而南海地处广佛都市圈的核心区。另一方面,南海是广东的制造业重镇,具有悠久的贸易历史,是广佛经济带的采购中心,是国内外产品和客商的集聚地。据保守估计,大沥镇38个专业市场每年贸易额超过2000亿元。
以铝型材为例,南海目前仍是全国最为集中的铝型材产业聚集地,现有铝型材企业130多家,年挤压能力在350万吨左右,占全国产量的30%左右,产销仍居全国之首,全国超过80%的铝型材包装材料、工业毛毯等生产辅料均在南海生产。
当全球资源加速整合、区域一体化发展成为时代潮流,广佛同城化合作也走向深入。近日,广佛两市明确提出要合作打造超级城市,佛山要形成“世界科技+佛山制造+全球市场”的创新发展模式。显然,全新的命题已经开启。
与世界商贸接轨▶▷助珠三角“好产品”走向全球
“南海要面向全球配置创新资源,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引领佛山通达世界。”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表示。
跨过商品贸易的第一波全球化浪潮,跨过生产投资的第二波全球化浪潮,今天的全球化正在走向信息与知识的一体化。靠近深圳、广州、香港等全球重要的科技中心,南海迎来了对接国际高端创新要素的最佳机遇。
但摆在南海面前的困难也不少。盘石说,南海以实体经济为主、民营经济为主、中小微企业为主的实际,让企业较为缺乏走出去的资源和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政府要帮助企业搭建平台,让企业‘抱团出海’的原因。”
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正是这么一个被寄予厚望的平台。按照建设规划,这将是一个致力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跨界融通、两种资源跨界整合的综合服务平台。南海将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依托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和枢纽型网络城市优势,借力珠三角全球制造业基地产业基础,将其努力打造成为一个集产品制造、原材料采购、工业设计、技术合作、企业并购、金融创新、展贸和商贸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从已经明确的平台布局和定位上不难看出,南海期待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能接过“广州十三行”的历史传承,谱写一个新的“广州十三行”故事,成为中国与世界商贸接轨的新窗口。
“南海特别是大沥、桂城历来都是全球贸易中心,国际客商聚集,依托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和枢纽型网络城市优势,结合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跨界整合,建设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黄志豪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要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通过建设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南海将助珠三角的“好产品”输送出去。
■规划解读
用5年打造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
依托广佛都市圈核心区优势,打造“一带一路”重要商贸节点
日前,广州佛山两市在穗举行工作交流座谈会,双方谋划推进更高层次的同城化,联手打造“超级城市”,共同参与全球竞争,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全球产业要素配置。
依托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和枢纽型网络城市优势,佛山市南海区将借力珠三角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打造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整合全球资源,助力珠三角产品走向全球市场。
根据相关规划,南海将经过5年努力,初步建设成为全球知名的产品采购、商贸、工业设计、技术合作、企业并购、金融创新等跨界创新中心。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将以广佛国际商贸城、广佛国际展贸十里长廊、佛山西站、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以及珠三角跨区域交通联动节点等为依托,构建“一核、一带、一站、一园、一区、多联点”的空间布局,引领南海乃至珠三角的制造业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跨界创新。
依托轨道交通▶▷汇聚国内外市场资源
繁忙的广佛新干线旁,广佛国际商贸城中心区的总部楼群正拔地而起。其中坚美展贸大厦已率先建成,今年8月成功签约了阿里巴巴南海产业带;规划建筑面积超过56000平方米的铝协大厦外墙铺贴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作为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的重要核心,广佛国际商贸城将发挥其在商贸物流密集、优势产业集聚、业态丰富等优势,常年开设展会进行产品展销展示,推动成为优质制造、品牌产品、客商资源、第三方服务机构集聚高地,强化交流合作,成为全球产品跨界采购中心。
为与广佛国际商贸城形成联动效应,南海区接下来将以广佛路为轴带,打造规模大、档次高、辐射带动力强的“广佛国际展贸十里长廊”,推动一批专业市场转型示范、联动发展,促进广佛路沿线及周边的各类专业市场转型升级。
在打造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的过程中,佛山西站将发挥位于珠三角区域战略“西门户”作用,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打造连接多区域的立体化交通运输体系,促进人流、技术流、资金流集聚,提升服务珠三角以及对粤西北、大西南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
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将力争成为全球产品资源跨界整合的加速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枢纽站、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珠三角制造业跨界创新的孵化器,推动南海乃至更广区域的品牌产品沿着“一带一路”走向世界,为珠三角城市开拓全球贸易市场作出示范和参考。
借力广州▶▷探索多点协同联动新机制
在产业升级和链条延伸的同时,企业都把开拓国外市场作为突破点,纷纷在海外市场布局,南海企业“抱团出海”的意愿强烈。在今天举行的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建设启动仪式上,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人民政府、大沥总商会将与珠海中联拉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以“中国—拉美跨境电子商务与服务贸易一体化”为基础,致力实现中国和拉丁美洲的“五流通”,促进双边贸易发展。
在推动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建设的过程中,南海还将借助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的力量,搭建跨区域合作平台,推动建设广东会展中心,定期举办全球产品采购对接展会,打造国际数字化的商贸新城;协同桂黔地区,推动优质产品走向东盟等“一带一路”国家,走向全球,打造成为“一带一路”重要商贸节点。
为了更好地给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还将依托全省金融科技产业创新融合综合试验区,积极发挥广东金融高新区的金融后台和产业金融、民间金融、科技金融的创新优势,推动各项金融业态发展;同时,推动三山新城建设,强化与港澳联系,集聚港澳金融、物流、科技、专业服务等资源,为创新中心提供后援服务。
此外,南海地处广佛都市圈的核心区,在打造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的过程中,还将强化与珠三角地区重大平台、载体的联动,密切与港澳地区联系,借力广州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的契机,重点与白云国际机场、广州铁路客运枢纽、南沙港等重大交通枢纽,以及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等3个国家自贸试验片区联动,充分利用其人流、物流、对外窗口资源及政策优势,构筑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体系,探索多点协同联动新机制。
■企业声音
为民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开了窗口
企业欲借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实现转型升级
“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每个企业应该认真思考自己的切入点何在。”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旗康如是说。
从整合产业链资源、打通国内外市场,到以互联网思维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企业代表看来,南海打造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无论对于企业个体还是行业本身,都是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企业亟须整合产业链资源
“在某些核心技术上,我们已经不输国外,但在铝型材产业链环节整合和延伸上,我们还远远不如别人。”广东坚美铝型材厂(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坚美”)副总工程师于志龙指出企业发展之困。
南海今日正式启动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提出要融通线上线下资源,推动企业制造资源与互联网平台全面对接,搭建全球产品跨界采购平台;以商贸和产品为核心,引导集聚产品设计、电子商务、金融产品等服务业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南海将以此来打造‘一带一路’重要商贸节点和中外文化交流汇聚地,成为广东民营经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重要窗口。”南海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发改)常务副局长盘石说。
在于志龙看来,上述举动正契合了铝型材行业中企业亟须整合行业产业链资源的趋势,正是通过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坚美近年来铝型材产品利润增加了近50%。
“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我认为每个企业都应该认真思考自己应如何切入其中。”在张旗康看来,蒙娜丽莎可以借助这一平台向国外推广自主品牌,并整合海外金融、销售等资源,“如此我们的中高端产品的订单就会增加。”
对企业来说,或可直接受益于这一平台提升利润和销售额,而对整个传统产业来说,这或将成为重焕生机的机遇。
广东广佛智城商业地产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广佛智城”)董事长黄河表示,在南海着力打造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的背景下,如何引导大沥现有专业市场、传统优势产业与电子商贸流通业的跨界融合,是广佛智城未来发展的重要命题。而兴海集团执行总裁陈浦枝则兴奋地说,在这一契机下,兴海集团参与建立的广东有色金属交易中心可进一步壮大、完善,“我们可以汇集行业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资源,打造有色金属行业大数据,引入投资机构,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以高端配套引全球人才
南海打造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意味着要整合来自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各方面的资源,企业代表们纷纷表示,“人才”是其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元素。
“跨界创新对于企业而言,是对某一个未知领域的全新探索,所以急需人才。”于志龙希望未来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能够给企业提供相关的人才信息,打造一个人才交流培训、研究开发等相关平台,帮助企业在短时间内高效地“跨界”并与世界接轨。
而在黄河看来,广佛智城目前已有了较好的人才氛围,包括培育的电子商务人才和集聚的创业型人才,还出现了一批创业型企业针对电子商务提供人才培训服务。而接下来,广佛智城还将继续引入国家级众创空间、国际青年社区、运动广场等,为创新型企业、人才等资源集聚提供交流空间。
中盈集团是南海打造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的牵头企业,其董事长林治平介绍,将借助世界华人协会这个平台,吸引侨领到南海建立中国办事处;还将争取世界各地友好商协会在南海设立中国代表处。“可以预见,大量全球高端商贸人才将涌入南海,这将对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华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梁锡华介绍,华亚集团携手碧桂园建设的超甲级商业写字楼碧桂园·华亚大厦将为商贸人才提供“高端上档次”的办公环境;陈浦枝则表示,集团参与打造的龙辉大厦,就是围绕广东有色金属交易中心设计和建设,无论是产业氛围还是周边环境,都能满足南海打造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广揽英才”的目标。
撰文:何帆燕 王诗琪 余孜政 李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