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把握新经济,创新招商,蝶变取得新突破
3月28日上午,越秀区委、区政府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潮州厅隆重举办“2017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越秀分论坛——高端服务产业推介会”。会上越秀区以建设广州国家重要中心城市核心区为契机,展现新落户的新业态招商成效、平台经济、新经济重大项目等为重点,推介了专业市场公共服务平台、传统中轴线提升、创新金融产业园区、国家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基地等重大平台项目商机,拥抱八方投资,共建辉煌越秀。
越秀区精准发力、主动作为,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强化“互联网+”思维,把握新经济发展趋势,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大力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新引进了一批重点企业项目,招商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6年,越秀区新增注册资本总额高达458.57亿元,同比增长38.03%;新引进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企业共68家,新增注册资本总额和新增亿元以上企业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央企招商引入特种飞机融资租赁项目,500强招商引入广州市首家内资商业保理项目、地产与养老结合的万科医疗管理项目;品牌招商引入英国高端医疗龙头保柏区域总部、中国品牌价值500强新东方点师成金项目;新经济招商引入品牌价值超百亿的隆力奇集团和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理想科技在越秀设立直销全球总部……
2016年,356栋重点商务楼宇贡献全区近六成税收,新增税收亿元楼宇7栋、总数达52栋;建设有羊城同创汇众创空间、广东国际大厦留学港等22家具有各自特色品牌的星级商务楼宇。
2017年,越秀区招商工作也取得开门红。截至目前,新增各类商事主体3988户,同比增加22.52%。认缴注册资本总额约179亿元,同比增加178.27%。已落户注册资金1亿以上企业40家,同比增长3.3倍,其中不乏融资规模超百亿元的新媒体产业基金公司等一大批特大型项目。
招商成就篇——六大招商主题全面开花
2016年,越秀区不断强化完善招商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区领导带头、部门街道联动、龙头企业和知名中介共同参与的立体招商新格局;积极联动省、市招商部门,争取各行业主管部门支持,拓宽招商渠道,深入挖掘潜在招商资源;以招商小分队的形式开展靶向招商,招商成效良好。
一、突出招大引强,重大项目招商成效再创新高。2016年,全区新增商事主体1.81万户、增长13.9%,注册资本总额458.57亿元、增长38.0%,其中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企业68家、10亿元以上企业2家,新增注册资本总额和新增亿元以上企业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新落户重大招商项目287个,同比增长25.87%;注册资本总额217.48亿元,同比增长61.27%。其中包括世界500强分支机构5家(特种飞机租赁项目、国际知名超市品牌华南总部项目、广州首家内资商业保理恒大商业保理项目、万科旗下两家健康医疗项目),中国品牌价值500强下属机构2家(海印集团融资租赁项目、新东方旗下教育科技项目),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下属机构1家(拉卡拉互联网小贷项目)
二、优化招商服务,总部企业规模扩大增资近百亿。组建多部门联合的招商服务小组提供定制化、个性化服务,发动全区各街道开展上门摸查、引荐企业、宣讲政策等服务。在越秀这片投资的沃土上,粤财、广晟、银达、元亨等总部企业项目不断发展壮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16年增资近100亿元。其中广东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广州金东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广东粤财信托有限公司、广东省融资再担保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增资均超过10亿元。
三、深挖新经济潜力,直销、教育、医疗养老等行业招商均取得新突破。借助广州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契机和交通物流的便利性,促进直销总部集聚,引入隆力奇集团、理想集团2家直销行业龙头企业的全球销售总部。促进教育产业化、推动教育在线化,实现教育产业链招商,成功引入中国品牌价值500强新东方旗下点师成金全国运营总部、幼教龙头品牌红黄蓝南区总部等教育产业龙头企业。推动健康医疗产业高端化、集聚化、融合化发展,引进英国高端医疗龙头保柏区域总部、世界500强万科集团旗下养老项目的广州总部、拥有国家稀缺专利技术的广东医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优质项目。流花现代商务区引入国家商标局商标审查协作广州分中心,国家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广州)基地正式运营。
四、推动要素集聚,总部楼、星级楼、亿元楼发展成效明显。楼宇是经济发展载体、总部是经济发展龙头,总部楼宇经济已成为越秀区重要的经济形态,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益日显著。越秀区依托省内首个楼宇经济协会——越秀区楼宇经济协会,深入推广全国首个按照联盟技术规范制订的星级商务楼宇评价标准,梯度培育税收亿元楼宇。2016年,全区362家总部型企业贡献全区半数GDP,356栋重点商务楼宇产生全区近六成税收。全区新增12家市总部企业,总数达72家,约占全市1/5;新增年税收超亿元楼宇7栋、达52栋。通过主题注入、资源再造,集聚羊城同创汇众创空间、广东国际大厦留学港等22家具有各自特色品牌的星级商务楼宇和中华国际中心、广信江湾新城等10个总部经济发展基地。
五、紧扣一带一路,精准招商以项目促外经贸指标逆势增长。前往克罗地亚、波兰、匈牙利、捷克、立陶宛等东欧国家开展招商,达成多个项目实质性合作意向:“波兰丝绸之路基金会”注册成立“广东我的家电商贸易有限公司”、匈牙利在越秀区设立官方贸易代表处等。2016年,越秀区进口总值266.3亿元,同比增长10.8%,实现双位数增长,增速排名全市第二;服务外包全口径合同额、离岸合同额、离岸执行额三项指标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全口径合同额增速接近30%,排名全市第三。
六、深化电商平台,创新发展网络营销新模式。运用“互联网+”,促进线上与线下(O2O)、虚拟与实体、平台与终端相互融合。先后引进培育了广东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衣联网、E药网、一德批发网等一批重点电商平台。2016年,广东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年成交额超1万亿元,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完成网上交易117万宗、网上成交金额累计达1818亿元。越秀区被确定为商务部国家内贸流通体制改革试点,推进广州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涵盖600个专业市场、10万家商户,占整体市场份额60%。支持海印互联公司推出的物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广货宝”APP。
招商做法篇——八项招商举措保驾护航
一、健全招商机制,建设全流程服务模式。打造全区联动招商机制,整合全区各职能部门、各街道力量联动招商。2016年组织召开了多次全体招商联席会议及60次项目专题联席会议。明确招商任务机制,科学量化工作目标,明确主攻方向,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区级领导、各街道、各部门以及各产业园区。完善招商项目评估机制,修订完善《招商项目预评估、协调、考核办法》,引导全区各职能部门、各街道活用招商项目评估机制,为越秀区引入优质项目提供评判基础。
二、营造全员招商氛围,构建立体化招商体系。活用资源拓宽渠道,搭建与省、市上级招商部门及各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桥梁,深入挖掘潜在招商资源,拓展招商网络。利用基层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街道服务管理直接灵活的特色功能,整合统计、税收平台信息,捕捉新企业落户、存量企业增资等招商信息。联合龙头以商引商,积极与大型央企、国企、民营重点投资集团和行业协会、领军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利用其行业资源和产业信息,构建广域招商网络。
三、精细管理在谈项目,项目专责小组每日一报。制定出台《越秀区重点经济工作专责小组建设工作方案》,为每一个在谈项目建立日常工作进度台账,形成项目跟进图表,精细化跟踪服务项目落户情况,推动区内各职能部门及街道通力合作,为重大招商项目提供从洽谈到落地“全链条、无障碍”的贴身服务;集中力量有效快速推动重大项目落户、推进重点经济工作开展。截至目前,新增各类商事主体3988户,同比增加22.52%。认缴注册资本总额约179亿元,同比增加178.27%。已落户注册资金1亿以上企业40家,同比增长3.3倍,其中不乏融资规模超百亿元的新媒体产业基金公司等一大批特大型项目。
四、以新经济发展为导向,滚动更新招商目录库。以新经济发展趋势为导向,结合广州市产业发展方向和越秀区产业发展需求,先后开展教育服务业、体育产业、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直销行业等产业调研,摸查教育服务机构近200家、体育产业企业50家、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企业50家、直销行业70家,分析相关企业投资趋势,精选更新招商目标60家,形成《年度招商企业目标库》,为越秀区产业招商提供项目基础。
五、紧咬目标企业不松口,小分队主动出击精准招商。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机遇,利用广州国际投资年会和2016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广州之夜”等高端平台,坚持“只招金子钻石”,按照“领导带头、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力求实效”16字方针的招商工作思路,积极争取国家部委、省市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选好商、招大商、引强企。2016年组织12支招商小分队前往境内外对世界500强、央企、行业龙头企业等开展招商活动,成功引导中航毅泰、波兰丝绸之路基金会等项目落户越秀,推动了中东欧国家与越秀区的商贸、国际文化交流,加深双方产业项目合作。
六、优化招商基础载体,总部楼宇经济提质增效。楼宇成为重大项目招商的主阵地。搭建楼宇经济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楼宇信息大数据管理。公开发布12期30多万平方米辖内楼宇闲置物业信息,新引进落户注册资金1000万以上企业873家,占全区总数66%,注册资金1亿元及以上42家,有效提升物业流转。完善商务楼宇硬件设施和综合配套,增加优质载体供给,引导社会投入1.5亿元实施老旧商务楼宇更新改造工程,推动珠江国际大厦升级智能化系统、支持东峻广场美化楼宇外观、引导羊城同创汇新建机械式停车设施等。
七、打造主题产业平台,推行园区特色招商。按照“一平台一园区”的发展原则,积极构建大数据服务、大宗商品贸易、文化创意、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等功能服务平台,实现“平台集聚—企业集聚—产业集聚”的良性循环。传统中轴线提升,创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打造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举办风险投资论坛,建设全市首个内资商业保理试点区。2016年,广州民间金融街新引进现代金融机构40家、达243家,提供融资1726.41亿元。黄花岗科技园建有孵化器11个、众创空间7家,在孵企业数量达250家,吸收投融资逾16亿元。
八、创新招商服务平台,推动新企业扎根壮大。围绕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营造极具吸引力的营商软环境,创新招商服务企业平台,试运营越秀政企通微信公众号。目前已有近百家企业加入,在线协调解决了广东赛壹便利店、广州规划设计院、广州三建等企业的困难诉求数十项。
招商思路篇——六个招商方向重点推进
一、优化产业招商布局,打造高端服务产业集聚区。联合市场化力量,结合各产业企业的规模效应和影响力,继续深挖新经济发展潜力,更新完善越秀区产业招商目标企业数据库,为未来产业招商提供目标基础,推动越秀区产业集聚,错位发展。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加快培育壮大新业态新产业,用“特色”积聚发展要素,引导传统产业粗放发展向高精尖产业集聚发展转变,提高综合产业经济产出效应。
二、提升招商信息连通性,建构招商项目闭环管理机制。总结越秀区招商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区领导带头、部门街道联动、龙头企业和知名中介共同参与的立体招商格局,探索强有力的信息传播共享机制,为全区领导、干部参与招商提供系统性、实时性、真实性的信息共享渠道,实现闲置物业信息、政策条款、企业发展诉求等信息的无障碍互通,规避信息脱节、信息不全、信息不实等问题,形成工商、税务、统计等招商信息的闭环管理机制,提升招商工作效能。
三、创新政策服务理念,带动“政策”、“服务”双辐射。结合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及成功经验,完善产业扶持政策,突出贡献、突出个人,进一步明确区产业政策的着力点,加强政策的激励引导,并进一步发挥市区两级扶持政策叠加效应。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理念,按“一个重点项目、一个服务团队、一套解决方案”的原则,建立多轨并联式议事的招商专责小组机制,为招商项目提供政务直通车服务和个性化“企业订制”服务,解决项目落户和运营中的疑难问题,促进其在越秀扎根发展。
四、借助大型招商平台,积极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借助省、市招商推介平台,积极组织并参与“达沃斯论坛”、“财富500强论坛”等大型招商活动,做好辖区主导产业、重点园区和项目的宣传推介工作,招大引强。聚焦越秀区重要外资来源地、锁定一批重点区域、瞄准龙头企业实施靶向招商。在境内、外继续加大对央企、行业龙头企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名企业的招商力度,开展点对点敲门招商,力争吸引一批优质项目落户越秀,促进产业合作。
五、活用社会各界力量,调动资源助力产业招商。加强与发达省市区政府的联动,发挥地方友好城区合作机制,配合全年上门招商活动及投资考察活动与其他友好城市加强交流学习,优化越秀区招商渠道和做法。积极调动社会资源,运用市场化力量包括行业专家、领军学者参与区域招商,打造越秀区政府购买服务的新思路新方式。进一步研究政府购买招商服务的方式方法,推动区财政局制订政府购买服务相关规范模式,为经济口招商部门购买社会服务提供相关准则。
六、提升招商平台载体,打造特色产业园区楼宇。稳步推进商务楼宇微改造工程,重点支持289艺术园、南洋电器厂等黄花岗科技园、民间金融街园区楼宇物业的升级改造,提升优化一批招商载体。以龙头企业招商和特色区域招商为重点,建设一批主题特色产业园区和商务楼宇。着力打造广州民间金融街平台,吸引一批融资租赁、互联网小贷等现代金融机构以及“金融+”产业的新型金融机构。借助落户越秀区的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等优质产业平台,深挖其会员企业投资需求,实现以商招商的目的。
附:4个会上推介的招商项目
(一)广州专业市场公共服务平台
越秀区确定为商务部国家内贸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区域,搭建的广州专业市场公共服务平台于2016年11月25日正式上线试运营。平台是根据国务院“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以及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的工作部署,由广州市商务委、越秀区政府牵头通过市区联动创新共建的方式,委托广州专业市场商会整合产业资源打造的公共服务平台。平台以移动互联网的平台应用,按照供应链和产业链双协同的产业升级路径,为用户提供商情监测、市场寻源、导购推广、征信查询、一站式查购及衍生服务。该平台将涵盖600个专业市场、10万家商户,占全市60%整体市场份额。
(二)国家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广州)基地
国家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广州)基地以流花展馆为空间载体(占地约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构建商标设计、商标代理、商标评估、商标交易、商标融资、商标法律服务、品牌运营等商标品牌服务业全产业链条,是国家工商总局批复同意建设的全国首个商标品牌产业基地。越秀区将通过加强商标数据库和品牌信息的开发利用,建设商标注册服务、商标权保护、商标品牌管理和商标品牌资产化运营四大平台,重点引进商标品牌服务业领军企业、创新型企业以及相关服务机构,形成商标品牌服务业集聚区。
(三)广州传统中轴线提升
传统中轴线区域是以起义路近代传统中轴线、北京路古代传统中轴线为轴心,涵盖传统中轴线和北京路两个历史文化街区,并结合沿江金融发展带,形成了“两轴一带”的空间布局,辐射带动周边区域,范围约1.6平方公里。越秀区专门制定了《广州传统中轴线提升2017行动计划》,培育广府文化品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旧城更新改造,引入在港上市十强房企国瑞置业,启动实施景观改造、街区活化及宣传推广3大类共17个项目,总投资约2.69亿元。以传统中轴线提升工作为契机,积极推进北京路文化核心区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打造“广东第一、国内领先、国际影响”的产业示范园区。
(四)广州民间金融街
广州民间金融街是国内首条集资金借贷、财富管理、支付结算、信息发布为一体的金融街。经过4年多的建设,已建成全国民间金融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小贷”先行试验区、广东省首批创新创业金融街试点区、境内外优质企业设立小贷试点区、广州市内资商业保理试点区、广州市首批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目前,广州民间金融街共入驻企业448家,其中金融机构243家,集聚各类民间资本268.88亿元;园区各类机构累计为70000余户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融资超4000亿元,初步形成具有“聚集、服务、定价”功能的民间金融集聚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