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 助力白云区城市环境涅槃重生

2014年11月开始,白云区城市环境治理的大幕首先在白云区石井地区拉开,石井马岗村创新社会综合治理模式,彻底改变该村脏乱差的形象,“石井模式”随后扩大至三元里、新市等8个街区,8街连片治理引发了全区范围的综合整治浪潮,深刻改变了白云区整体的城市环境面貌。2015年11月,市委书记任学锋同志专门批示:“白云区建设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有了好的开始,望研究透机制,适度投入,稳步推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狠抓落实,让白云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为深入推进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建设,白云区于2016年出台《白云区建设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改革工作方案》,白云区以此为行动指南,突出创新引领,寻求城市蜕变之路,着力打造枢纽性网络化幸福美丽白云。
搭建科学高效的工作新体系,突出城市管理上下联动
一是由城管部门主抓变为多方联动。在“八街联动”整治中创新开展“互学互比互评”活动,建立由区四套班子成员、镇街、部门主要负责人共100多人参与的工作微信群。2014年12月底,白云区以同和、永平、三元里、石井、京溪等街道为试点开展联合执法,2015年6月全区推广执行。二是变政府主责为全民参与。白云区石井街牵头市场出租方、开办方、经营方成立专业市场管委会,自主管理市场秩序;三元里街发动党员群众,成立志愿巡查小分队,及时反馈环境卫生、治安等问题;京溪街各“城中村”将创建要求写进村规民约,引导居民和来穗人员共同维护环境卫生和社会和谐稳定。
把工作难点转变为创建新亮点,突出城市管理改革创新
一是放管结合构建大城管格局。为解决“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困局,从2014年起白云区开展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区、镇街、村居三级管理体系,下放城市管理事权,强化区监督协调管理。镇街当好“运动员”。在2014年和2015年,白云区先后两次进行城市管理事权责任分工,印发了城市管理事权责任分工工作方案,划清了城管部门与22镇街等各责任主体的“责任田”。区级将白云新城及周边区域列为重点保障区域,对23条路、40座桥、10条隧道、3个公园、1个广场进行高质量管理;22个镇街做好“小城管局”的角色,落实好“五个一”工作,使原本1个城管局转变为“23个城管局”,有效避免管理盲区和死角。区级管理部门主要当好“教练员”和“裁判员”。从2016年6月起,白云区正式施行《白云区城市管理综合考评方案》,对22个镇街的城市管理工作进行定期监督考评,并在每月将考评排名情况在区内媒体《白云时事》上予以通报,对排名靠后的镇街领导由分管区领导进行约谈,年终考核结果与绩效奖挂钩。此外,通过数字化升级改造,集成“一个平台、一套终端、一张图”架构,搭建起白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案件办理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城市管理变得更加耳聪目明。
二是疏堵结合严查严控违法建设。为从源头上彻底解决违法建设问题,白云区建立了疏堵结合控违长效工作机制,既铁腕控违,积极疏通合法建设路径。有效疏导。2014年9-12月先后出台了疏堵结合长效工作机制,推行“两表一铭牌”审批备案报建制度。2014年9月至今已审批的村民建房11853宗、村社公共设施项目建设项目297宗,基本满足了村民建房和村社公共设施合理发展需求。铁腕控违。坚持冒头就打,16年清拆1459宗违法建设中,有932宗处于基础阶段或首层立柱、模板即被发现拆除;二是打得狠,适时组织开展大规模集中清拆专项行动,坚决打击超高超大典型违法建设;三是打得准,如加大对太和镇等重点地区违法建设的打击力度,专门成立两支执法队,2016年太和镇清拆违法建设宗数、面积同比分别增长752%、204%。管理创新。2016年白云区投入专项经费建设违法建设信息及办案系统,各镇街所有新增建设项目一律通过区查违平台进行录入上报。已审批备案的建设项目除了悬挂两表一铭牌外,粘贴专用二维码标签,以备识别铭牌真伪的凭证和快速检索案件。
三是垃圾分流减量建设洁净环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2015年5月,位于江高镇南岗村占地4800平方米的区废旧家具资源处理中心开始试运行。目前,已初步建立起街道定点存放、回收企业集中收运、专业机构拆解处理的分类处理模式,2015年至今共处理大件废旧家具11894车次、约21597吨,95%以上的废旧家具得到回收利用,已能基本解决白云区每天产生的大件废旧家具的回收处理。厨余垃圾“生物降解”。目前白云区在江高镇茅山工业聚集区建成了餐厨垃圾黑水虻处理项目,项目总投资为3500万元,环保投资284万元,养殖黑水虻幼虫处理餐厨垃圾,日处理100吨餐厨垃圾、青菜、果皮等原料。为支持该项目开展,2016年区城管局选取了景泰街作为机团单位餐厨垃圾强制分类试点,每日收运约4吨餐厨垃圾以供试运行。
打造城市环境新面貌,突出改善人居环境
一是以石井、三元里社会管理综合整治为切入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区环境面貌改善。如,石井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制方式,打出“拆、建、管”等强有力的组合拳,通过完善城市管理制度化、专业市场管理民主化、出租屋管理社会化建设“三大机制”,重点打造欧陆风情街,探索建立“三大试验区”,城市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出租屋管理逐步规范,制假售假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三元里街自2015年7月26日任学锋书记在三元里村实地走访并对环境综合整治提出明确要求以来,三元里街按照“从乱到有序,从有序到提升,从提升到转型”的思路,在改善环境卫生上下功夫,在优化基础设施上有作为,在传承历史文化上花心思,在长效机制建设上求创新,不断推进社会管理综合治理。
二是以“五路一城”为核心,着力提升城市景观和人文内涵。创建品质化白云新城中央商务区。2016年,白云区在白云新城形成赏花面积约达6.2万平方米,形成了“以宫粉紫荆、凤凰木、紫薇为特色树种、一路一景、高低结合、四季次第开花”的景观效果;投入2000万元打造了约4.5公里的云城西路“森林大道”景观,清理沿线窝棚、荒地约2万平方米,新增绿地约5万平方米。对白云新城及周边区域市政道路实施高标准、精细化环卫清扫保洁和清洗作业,实现“五无五净”。推进主要道路景观升级。从2015年以来,白云区共投入绿化改造资金700多万元,先后打造了广园中路、齐心路、大金钟路、鸣泉居绿地、会议中心绿地和云霄路等一批绿化景观节点,区内白云大道南的凤凰木,白云新城齐心路的宫粉紫荆和毛杜鹃,德康路和黄石东路的美丽异木棉等均已成为市民的观花点。在去年的广园中路示范路建设中,坚持绿化、美化和文化相结合,一路景观,让人目不暇接。
三是以内街内巷改造为发力点,补齐环境硬件不足的短板。完善环卫保洁设施。2015年利用1亿元市财政资金购置城市维护设施设备,抓紧推进主干道环卫机械作业化水平并向内街内巷推进,共采购汽油、电瓶等26种城市维护设备,分为车、船、作业机具等3大类共计437件货物。2016年完成了64座压缩站、713个临时收运点及其周边环境整治,推进10座垃圾压缩站建设,垃圾处理能力不断提高。开展镇街示范路建设。2015年白云区实施“一镇街一示范路”建设,南部街道选取城中村内街巷,北部镇街选取选取与行政中心和高快速路出入口连接的主干道,全面规范市容景观、垃圾收集点、“三线”等13项管理内容,将精细化城市管理由市政道路向城中村、城郊公路推进,全区示范路总长度3.1万米,总投入10209万元。创建容貌示范社区。今年3月14日,广州市创建容貌示范社区工作现场会在白云区召开,全市30个社区获颁“2016年广州市容貌示范社区”铭牌,其中包括三元里街东约社区、永平街磨刀坑社区、鹤龙街金碧雅苑社区。三元里街东约社区着力挖掘历史内涵,推进辖内发展文化商贸旅游产业;鹤龙街金碧雅苑社区积极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不断提升居民主动参与分类的意识;永平街磨刀坑小区着力解决城中村脏乱差等老大难问题,分类打造富有特色的社区环境,为全面深入推进容貌示范社区、建设枢纽型网络化幸福美丽白云初步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和可借鉴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