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残疾人唱响广州迎“十九大”合唱展演隆重举行

广州市黄埔区委宣传部
关注

什么样的歌声最动人?用心灵唱出的歌曲最感人。在广州黄埔,就有一支完全是残障人士组成的合唱团,他们用心、用情歌唱,用歌唱自己的心声。继去年斩获市首届残疾人合唱比赛三等奖后,在广州市合唱协会举行的“喜迎十九大——广州地区群众合唱百团展演”活动中,他们再次用歌声打动全场观众,赢得满堂掌声和喝彩。而这仅是合唱团第二次登台表演,离成立刚过去一年。
“走向未来,走向希望,走向新的一百年”,“新的世纪是新的起点,我们要顽强拼搏,我们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明天!”9月22日晚,在琶洲中洲中心合唱团展演现场,黄埔区残疾人合唱团献曲《黄水谣》、《走进新世纪》。深情的演唱,拼搏进取的精神面貌,带着心中的祝福和期盼,这支全国首个区县级真正意义上的残疾人合唱队伍在现场掀起热潮,全场观众无不动容,使劲鼓掌。
打造残疾人自己的合唱团
如何让区内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成果?尤其是黄埔区区划调整后,黄埔区残联提出从残疾人文化体育大区向强区迈进的目标,并酝酿组建一支真正属于残疾人自己的合唱队伍。组织起一群喜爱唱歌、能唱好歌的残疾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经多方筹措和准备,2016年6月黄埔区残疾人合唱团正式宣告成立。
30人的合唱队伍组建起来了,“但合唱并不等同于唱卡拉OK啊!”有谁愿意投入精力带着这群残障人唱歌,并让来自不同职业背景的他们合唱好歌呢?这时合唱团团长陈宇熙开始犯难了。费尽周折,陈宇熙找来两位热心人士担任合唱团声乐和钢琴伴奏老师。声乐老师扶艳芬,是石化小学退休音乐教师,现返聘石化老年大学担任声乐老师和合唱指挥。
尽管有丰富的声乐及合唱教学经验,扶艳芬当初听到是带着一群残疾人合唱,心里立即闪过“打退堂鼓”的念头。正是因为带残疾人唱歌,也让扶艳芬放下了所有顾虑和担忧。然而,要带出一支真正意义的残疾人合唱队伍,比想象要困难好多。“当时,扶老师真的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教,不仅仅是最基础的乐理和发音。”团长陈宇熙说,“不少残疾人乡音很重,好多字咬不准,扶老师还要教他们普通话发音。”
几乎是从零起步,直到去年8月26日,黄埔区残疾人合唱团开始了第一次排练。不到两周,仅仅排练了9场就正式登台参赛表演——2016年9月6日参加广州市首届残疾人合唱比赛。他们歌唱自己心声,深情演绎经典合唱曲目《国家》,打动了在场观众和评委,荣获三等奖。因为这次获奖,黄埔区残疾人合唱团拼搏进取的精神引起广泛关注,也获邀参加“喜迎十九大”广州地区群众合唱百团展演。
“明星”成员,个个藏身手
日前,记者在黄埔庙头康苑见到正在排练的黄埔区残疾人合唱团。在钢琴伴奏下,随着扶艳芬的手势和口形,每一位残疾人团员投来专注的眼神,紧扣曲目节奏深情演唱。一旁的合唱团团长陈宇熙,一边做些辅助教学工作,帮助纠正团员的发声和动作,一边不忘调动大家的情绪,活跃现场氛围,还不时“监督”大家。经过近一年的相处,合唱团成员相处亲密无间,除了一次次的演练和纠正指导,排练现场还欢声笑语不断,满满的正能量。
在黄埔区残联的大力支持下,这支残疾人合唱队伍得到了迅速发展,成员由当初的30人发展到现在的近60人,其中重度残疾人35人。他们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对文化艺术同样有着热烈追求。有的是个体户,有的来自街镇康园工疗站,有的来自捷普等世界500强企业,既有都市白领,也有家庭主妇,年逾六旬的老者。
“他们个个不简单,不少还是文体明星,在市残疾人运动会、锦标赛上拿过奖牌。”谈起自己的团员,团长陈宇熙如数家珍,不少人是相熟多年的老伙计。“捷普员工吴同昱,去年全国轮椅舞蹈大赛拿了第三名,正代表国家队在香港参加IPC世界轮椅舞蹈公开赛;徐灼林,曾是轮椅网球国家队员,拿过全运会冠军,现在转战轮椅乒乓球,市残疾人运动会、锦标赛都拿过冠军;黄丽红,高声部部长,还是市残疾人合唱团成员,热爱公益事业,还出版过个人随想集;钟丽清,现在企业做财务,曾拿过区残疾人歌唱比赛第一名……”
在排练现场,记者见到已是外婆、网名“飞鱼”的黄爱梅,现在做游泳教练兼运动员,已经代表黄埔残疾人夺得7枚金牌。聊起自己的“飞鱼”外号,黄爱梅不好意思地说,“并不是说自己游泳快的意思,只是代表自己的两个爱好——曾经是跳伞运动员,现在爱好游泳。”
外表看起来与常人无异的黄爱梅,1981年在一次跳伞中发生意外,导致脊椎压缩性骨折。凭借顽强的意志,术后的黄爱梅坚强地站了起来,通过游泳帮助恢复防止腿部肌肉萎缩。黄爱梅说,她走路像踩棉花,虽然能像正常人那样走路,但不能走长了、坐久了。尽管如此,但她还坚持排练,每周六下午从天河开一个多小时的残疾人车赶过来。
齐推合唱团再上台阶
为了在这次合唱展演上再度出彩,扶艳芬为合唱团精心挑选了《黄水谣》、《走向新世纪》两首曲目。“今年的排练进行得顺利多了,连旁边的团长也说一次比一次好听。无论是合唱技巧,还是精神面貌、感情处理现在已经比较成熟,尽管离专业的发声标准还有距离,但与自己相比有了很大提升。”尽管是挑选出来的经典曲目,扶艳芬私底下也花了不少功夫,结合团员自身特点和经典演绎版本,她也在不断琢磨合唱细节和感情处理。
目前,黄埔区残疾人合唱团还在为12月举办的广州市第二届残疾人合唱比赛精心准备,每周六下午进行紧锣密鼓的排练,扶艳芬针对这支特殊的业余合唱队伍加强了发音、演唱技巧及声部转换等专业训练。黄埔区残联相关负责人也经常到排练现场,给大家加油鼓劲,邀请专业人士到现场给予指导。区残联理事长林世雄不久前还专门为合唱团设计了Logo标志,简单流畅的线条却完整组合出“黄埔区残疾人合唱团”拼音首个字母,而且寓意这是全国首个区县级真正意义的残疾人合唱团。
“这个团队很有凝聚力,每个人真心不容易!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参加排练、学习!”经过一年的相处,扶艳芬也收获满满的感动。高声部长黄丽红合唱基础不错,体谅扶艳芬工作辛苦,主动要求帮助辅导其他成员,让她不用这么早来。低声部长岑转弟刚开始没什么基础,但是主动联系老师学习,也把自己学习内容和体会传授给低声部其他团员。扶艳芬的辛劳和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休息时间擅长推拿按摩的团员会主动给她按摩肩颈放松。
残疾人特有的凝聚力和拼搏进取的精神面貌,让大家非常看好这支业余队伍的发展前景。作为团队声乐老师,扶艳芬也信心满满,她告诉记者,残联林理事长曾说过,《黄水谣》、《走向新世纪》这两首曲子选得很好,预示着我们黄埔区残疾人合唱团蒸蒸日上,奔向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