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剑桥创新园”落户黄埔区广州开发区

广州市黄埔区委宣传部
关注
本报(台)讯(记者 通讯员刘丽春、李远强、朱峻峰)2月12日,中国剑桥创新园落户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这是该区依托中欧“一带一路”产业基金洽谈引进的第一个国际高新科技园区项目。
此举将助力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加速聚集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加强国际技术创新合作、转化和落地。同时引进剑桥大学科技园区的高新科技企业,帮助辖区有意向“走出去”的企业落户剑桥大学科技园区。
当天,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与剑桥大学圣约翰创新中心、CFCC剑桥有限公司、银山世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英国ET资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各方将共同推进中国剑桥创新园落户黄埔区、广州开发区。
市委常委、黄埔区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亚伟,黄埔区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黄埔区区长陈小华会见了前来出席签约活动的剑桥大学圣约翰创新中心签约代表马丁·瑞格比、CFCC剑桥有限公司艾伦·白瑞教授、CFCC剑桥有限公司创始人李伟民博士、银山资本联合创始及管理合伙人莫林泽、银山世星基金管理公司执行合伙人杜强等。
中国剑桥创新园将成为中欧高新科技“孵化器”和“加速器”
根据协议,签约各方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强强联合,共同开展5大领域的合作,包括:设立中国剑桥创新园、开展基金合作、设立金融科技与智慧城市研究院、举办高端国际论坛和开展国际教育合作。
中国剑桥创新园将成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与英国剑桥大学合作的平台,主要作为中欧高新科技项目的“孵化器”、“加速器”和成果对接转化的平台、高端项目落地的载体,并将建设成为宜业宜居的高水平国际化创新生态体系。各方将共同致力在中国剑桥创新园与英国剑桥科技园(包括但不限于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以及其他方运营的科学园和创新园)之间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引导和协助英国剑桥集群内潜力大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并首选落户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同时支持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去”开拓欧洲商机,并首选落户英国剑桥科技园。
剑桥大学是享誉全球的一流高等学府,围绕剑桥已形成世界上最具有企业活力的公司和企业人员网络集群之一,被称为剑桥科技园,自1960年代起发展至今已培育了1500多家科技企业,吸引了300多家全球500强企业在此设立机构。
剑桥大学圣约翰创新中心设立于1987年,是剑桥科技园内最重要、最知名的科技孵化器之一,是英国东部第一个被认可的“BIC”(商业和创新中心),也是剑桥大学技术创新和转化、孵化的重要支撑之一。目前,圣约翰创新中心主要为剑桥科技园的创新公司加速成长提供动态的、支持性的环境,包括发挥创新公司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剑桥大学在人才和技术的集聚作用,加强创新成果的对外扩散,构建剑桥产学研生态系统。
联合中欧一带一路基金 为创新项目提供强力支撑
根据协议,广州银山世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剑桥ET资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ET资本”)将为中国剑桥创新园提出的双向发展项目和企业提供投资服务;进一步评估和探讨设立合作或共同管理的子基金来专门从事该投资和业务的可行性。
广州银山世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首期规模约20亿元(10亿元人民币+1.5亿美元平行基金)的中欧“一带一路”产业投资基金,该基金由黄埔区政府、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和广州世星投资有限公司、银山资本有限公司于2017年7月共同发起成立,旨在促进欧洲的优质项目“引进来”和该区优秀企业“走出去”,实现双向流动。
“ET资本”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专注于剑桥、牛津及伦敦周边乃至全世界高成长企业的创业投资基金。自2004年开始,ET资本开始管理剑桥研究创新公司的天使期基金,标的包括剑桥企业集群内的各种初创企业。ET资本的主要投资者包括欧洲投资基金、汇丰银行、三菱集团欧洲基金、AXA养老信托、剑桥大学,投资的对象覆盖移动电信、生物制药、移动支付、GPS定位等生物科技领域。CFCC剑桥公司位于剑桥大学圣约翰创新中心,旨在搭建最高端的产学研国际交流合作平台,链接中国高校及政府资源,与剑桥大学、剑桥科技园、剑桥创新中心和伦敦金融港创新公司建立合作,通过开设国际课程、召开国际会议、主办创业比赛、合建研究院和创立公司等方式,启动人才IPO项目,培养CFCC未来合伙人,从而构建以学生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国际合作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在这个合作协议中,还包括设立金融科技与智慧城市研究院,签约各方将在中国剑桥创新园内共建“金融科技与智慧城市研究院”,从事金融科技、人工智能产业和智慧城市以及关联产业的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带动相关产业和科技的研发、应用和聚集;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将之打造成国际知名的研究院。
举办高端国际论坛,签约各方将把中国剑桥创新园作为平台,共同设立、举办和落户有关金融、高新科技产业,特别是IAB(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产业和NEM(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以及智慧城市产业的高端国际论坛。
开展国际教育合作,签约各方将联合剑桥大学各学科系和中国知名高校探索开展教育合作。项目采取“先易后难、长期项目后开展”的合作原则,从课程设计、培训合作开始,逐步到课程互认,并将双学位教育作为长远合作目标;在对国际教育合作项目评估结果满意的前提下,适时正式启动国际教育合作项目。签约各方将积极推进中国科技创新园内的创新企业的发展,提升整体创新氛围,加强全球范围内的技术项目合作,创造宜业宜居的高水平国际化创新生态体系。
“资本引路人”初见成效 助力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
中国剑桥创新园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依托中欧基金洽谈引进的第一个国际高新科技园区项目,中欧基金作为欧洲企业投资广州的“资本引路人”作用初显成效。
早在去年9月,即中欧“一带一路”产业投资基金落户不到两个月,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便成功引进了巴塞罗那医院、巴塞罗那大学医学院、铂颂医疗中心等境外高端医疗资源。
2013年广州开发区获批成为国内第一个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试点地区。近年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大力推进与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地区的产业和技术合作,探索中欧创新合作新机制。目前,该区已搭建起中欧生命科技园、中欧国际创新合作(新材料)示范基地、中欧企业合作促进中心等一系列合作载体和交流平台,成为欧洲企业投资广东的首选地,欧洲国家在区内投资企业累计达到160多家,产值超220亿元。落户该区的欧洲跨国企业包括西门子、ABB、施耐德、卡尔蔡司、蒂森克虏伯等,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6家。
对接国际一流,加强与国际顶尖科研机构和高等学府的合作,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不断打造国际化发展的新格局。2017年,该区设立了斯坦福创新研究院,与德国开姆尼茨工业大学合作设立中德能源创新研究院,与巴塞罗那大学医学院合作建设国际医院并推进教育合作。以此同时,正推动与牛津大学的合作洽谈。
国际高端资源的集聚,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积蓄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势能。据一组数据显示,2017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多项经济指标领跑全市。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1亿元,增长28.6%,居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459亿元,居全市第一;实际利用外资22.2亿美元,居全市第一;进出口总值2662亿元,居全市第一。财税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013亿元,居全市和全国开发区第一,提前三年实现“十三五”目标。广州开发区经济效益保持全国第一,广州高新区闯入全国十强。
据透露,今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将进一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扩大与欧洲地区的交流合作,积极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鼓励区内企事业单位等创新主体与国(境)外单位开展科技合作,促进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企业间的技术项目交流。进一步引导欧洲地区国家高端研究机构、企业在区内设立研发中心或者分支机构。洽谈新引进一批欧盟投资企业,支持已落户的欧洲企业实施增资扩产。积极支持上市公司、龙头企业“走出去”,进一步扩大对欧盟投资,建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及分支机构。继续完善中欧合作体制机制。除了充分发挥中欧基金的海外资源优势之外,还将通过广东中欧企业合作促进中心等机构的作用,加强与欧洲地区在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对接,办好中德氢能源企业战略交流会、中英创新汇、中英生物科技桥等技术项目对接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