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风采:广州供电局变电检修师傅邹志良

新浪广东
关注
劳动者风采:广州供电局变电检修师傅邹志良
检修现场炼就一双“魔术手”
“我自小就和工具有缘,是玩着各种工具长大的。”邹志良坐在南方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变电管理二所的工作室中,谈起自己的生活沉静而语拙,但是一谈起工作却立马滔滔不绝起来,“无论是钢丝钳、尖嘴钳、平口钳、螺丝刀、电工刀,还是电钻、电烙铁、砂轮……只要能对变电检修有所帮助,我都玩得转。”
身边的师傅们都说邹志良有一双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魔术手”:任何检修现场的“疑难杂症”,经过他的处理都可以迎刃而解。年轻一点的同事则开玩笑说邹志良就像是漫画里的哆啦A梦,拥有一个万能的口袋,里面藏着关于变电检修专业无穷无尽的宝藏。
参加工作40以来年,邹志良始终扎根一线,新站安装、检修维护、抢修、验收等各类工作都有他的身影。同时,他也为自己赢得了高级技师、一级技能专家、高级内训师等各种荣誉称号。就在近日,他也是刚刚获评第二届十大“南网工匠”之一。
从一个青涩的小学徒,磨练成了一个精通钳、钻、吊、焊样样精通以及对各种机械、化学等技能无所不能的检修匠人,“魔术手”邹志良在变电检修领域创造着一段又一段传奇。

火眼金睛
一等手艺洞穿设备隐性缺陷
2014年,某进口厂家的断路器在同一段时间内,发生多起线圈烧毁的现象。这引起了南方电网公司生技部的重点关注,他们对邹志良和他的同事们委以重任,参与到这次故障分析团队中。
看似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线圈,严重威胁到变电设备运行安全,处理不慎会引起连锁反应,甚至会引发大范围的停电事件。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是电网企业的生命线。变电检修专业负责一次设备的新装、维护和检修技改工作,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一点也马虎不得。
邹志良和他的同事们一到现场,马上投入到工作中,认真排查设备出现的故障。他甚至利用起了文玩行业里常用的玉石显微镜,通过拆解线圈与手摸感受,终于发现了线圈漆面似乎存在着不正常的刮伤痕迹。
同样的机器设备,同样的制作工艺,断路器在国外从来没有出现过问题,为什么在国内使用却发生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情况呢?
邹志良去到厂家工作的现场,又跟着工人们到流水线的工位绕线,发现了这个批次的线圈生产过程中工艺存在出现的问题。原来,工人们在制作线圈的时候,绕线机与线圈之间出现了几厘米的偏差,导致了刮伤大规模的出现在线圈上。
最终,经过邹志良和他的团队实际论证,获得了厂家的接受,并将南方电网同一批次的线圈全部更换,为企业维护了权益,也给全网的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可靠的保证。
邹志良利用自己的“火眼金睛”和高超手艺,洞穿了设备运行中的隐患,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2016年,在一座新建变电站验收的过程中发现CT-30弹簧机构出现合后即分现象。邹志良通过用手按压,感觉到复位弹簧尺寸有误。通过对尺寸的精确测量,证实了是厂家设备内控标准出现了偏差。最后厂家对整批机构进行了弹簧更换,解决了这个机构家族性缺陷。邹志良也协助厂家改进了内控标准。

绣花巧能
现场巧用工具解决“无米之炊”
俗语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却说:无米之炊只是难为而已,并非不可为。得益于数十年养成的现场记录笔记习惯,用摸工具如同摸珍宝一般的魔术之手,硬是把许多次的无米之炊煮成了盛宴。“检修就是对变电设备进行‘体检’与‘手术’,要将设备‘大卸八块’,就要把‘血管经络’也要摸得滚瓜烂熟。”
正是四十年的积累,对机器内部构造和独特的工具情怀,邹志良才可以在数次现场遭遇棘手问题的时候,总能利用手中现有材料,自创、巧制工具代替,最终解决问题。
可别小看这些现场及时加工的小玩意,它们是凝聚了一个爱岗敬业检修匠人的毕生精华。
在一次现场抢修中,通过现场诊断,发现是锥阀密封上的密封线出现了微小划痕。这道密封线的密封压力为32.6MPa,相当于326倍大气压力,如同潜入深水3327米所承受的压力,只要出现1μm的划痕,就会造成密封失效,导致断路器故障,轻则频繁打压导致其他部件加速磨损,重则压力降低造成闭锁断路器动作,导致其拒分从而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准确处理这道密封已经是一道磨人的匠人考题,再遇上现场出现突发情况手头没有研磨膏,那就更是难上加难。在重大故障面前,时间就是金钱,处理故障刻不容缓,延迟一秒,可能造成的损失就难以估量。邹志良在现场利用砂纸巧取金刚砂,再按照严格比例配上黄油,自制研磨膏,从而将这道工序圆满完成,避免可能造成的重大损失。就是这双魔术之手,就是这样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检修匠人,将一切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在邹志良的字典里,从来没有“差不多”、“还行吧”这些概念。不管任务多重、问题有多复杂,他总能心细如发、抽丝剥茧,经常能找出别人难以发现的问题源头,也让他成为处理设备“疑难杂症”的御用军师。

匠心传承
孜孜不倦培训打造“检修天团”
在2018年南方电网公司“精益杯”变电检修专业技能竞赛上,广州供电局代表队斩获团体第一,包揽个人前五名,其中3名选手获个人一等奖。这着实是个前无古人的成就。
这支意气风发的“检修天团”传承了广州供电局变电专业“严细实勤”的优良传统,也传承了老一辈变电检修人的初心与使命。
邹志良正是这支“检修天团”的驻队教练之一。他们对这些年轻人孜孜不倦的言传身教,助推了此次耀眼成绩的获得。
“这帮参赛的年轻选手们自愿放弃了休息日,有的还趁午休时间让厂家开后门抓紧练习;有人膝盖受伤到无法弯曲,却从未缺席过一天培训;有人腰部扭伤夜晚无法入睡,白天也不甘落后。。。。。。”邹志良谈起这段日子,总是感触良多,“怎么回报这群年轻人呢?唯有全情投入,倾囊相授。”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
参与此次竞赛的天团成员们,也对这位师傅孜孜不倦的教导报以感激,“邹师傅与我们吃住在一起,白天指导我们进行培训,晚上还要对我们的培训方案及时进行总结调整。炎热酷暑,在场地里我们的衣服常常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邹师傅从没有显露出一丝懈怠。也正是他忘情投入的精神打动了我们,让我们面对困境时也要咬牙坚持。”获得个人一等奖的朱劲磊在谈及去年的那段经历感叹道。
作为一位从业40年的老行家,邹志良时刻不忘自己肩上的责任。针对青年员工理论知识强,但动手能力不足的现状,他率先垂范,面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及课题研究,亲自动手去研究,去解决,作一名尽职尽责的变电检修“传承人”,引导无数检修员工投身业务追求当中。
他在检修技能培训讲解方面尤有一手,现场实操教学到位,分析问题透彻,言传身教,培养出了大量的高级技师及青年人才。这正是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延续。
“是真金,就不怕火炼!”“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全力以赴,决不退缩。遇到大山,就攀山越岭;遇到河流,就涉水过河,只有播种了这份执着,才会收获成功和希望!”邹志良这样说道。
(稿件来源:广州供电 通讯员:李悦、郝思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