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城事关注

广州市庆祝“七・一”暨抗击新冠疫情主题 文艺惠民晚会圆满举行

摘要: 广州市庆祝“七・一”暨抗击新冠疫情主题文艺惠民晚会,于6月30日 19:30在中山纪念堂精彩呈现。本次惠民文艺演出以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为主旨,以全市文艺工作者们在疫情期间创作的优秀“文艺战疫”作品为表现,深刻诠释“不忘初心、守望相助”的主题立意。

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林业和园林局、市健康卫生委员会四家单位主办,广州歌舞剧院和广州市中山纪念堂管理中心承办的“不忘初心 守望相助”——广州市庆祝“七・一”暨抗击新冠疫情主题文艺惠民晚会,于6月30日 19:30在中山纪念堂精彩呈现。本次惠民文艺演出以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为主旨,以全市文艺工作者们在疫情期间创作的优秀“文艺战疫”作品为表现,节目类型包括歌舞、朗诵、杂技、曲艺小品、芭蕾、木偶、粤剧、合唱等,深刻诠释“不忘初心、守望相助”的主题立意。届时将邀请从战“疫”一线载誉而归的医护工作者和市直各单位参加晚会。

新冠疫情发生后,亿万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汇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面对疫情,广州文艺界肩挑使命、积极行动,团结“艺”心,助力战“疫”,推出了歌曲《一路执着》《生命卫士进行曲》、图书《还是钟南山》、画作《英雄出征》、雕塑《我们在你身边》、广播剧《一路逆行》、话剧《战疫2020》、粤剧小戏《巍巍南山》等一批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优秀作品,截至6月底,共收集新创战“疫”文艺作品8432件,呈现出行动快、发动广、作品多、特色强、影响大、主题鲜明的特点。市文广旅局在局官网从1月31日起开辟“同舟共济、文艺战‘疫’”疫情防控主题文艺作品展示专栏,共征集广大文艺名家、业务精英、文艺新秀、社会创作群体以及文艺爱好者创作的各类形式文艺作品近千件,充分发挥文艺战“疫”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六位梅花奖获得者共唱《致2020·中国》

今年初,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鼓舞军民士气,广州粤剧院创作了16个抗疫主题的文艺作品和2个群众节目《抗疫健身操》,其中广州粤剧院5位青年粤剧演员编排利用粤剧身段表现形式的《抗疫健身操》好看又易学,使广大市民在家也能练起来,达到强身健体的良好效果。广东音乐曲艺团在防疫期间共创作18个戏曲作品,不乏著名粤语相声表演艺术家黄俊英、粤曲平喉“星腔”演唱家梁玉嵘等共同参与录制的视频作品,深受市民喜爱。

据悉,粤歌《致敬2020·中国》由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陆键东作词,邹裕伟作曲及录音,黄志骞编曲,欧凯明、黎骏声、陈韵红、崔玉梅、苏春梅、吴非凡等六位梅花奖获得者共同演唱,讴歌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历尽风霜、多难兴邦。

陆键东表示,粤歌《致敬2020·中国》是一首“此时此景、此人此情”的现实主义与历史意识相结合的作品。“今年初武汉自发生疫情以来,新闻报道的场景,如一幅幅沉重而悲壮的画幅,予人深深震撼。穿过那些画面,似看到了中国五千年历尽风霜,一直迈着艰辛的步子。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写满了多难兴邦的历史,沉重之中透现着不屈与雄壮。故此,这个作品一下子就有了强烈的关键词与主题意识。2020年的疫情是无数风霜中的一道难关,中国一定能够闯过去。这是当今中国的呼声,也是历史的呼声。所以,我取的歌名是《致2020·中国》。”

优秀舞蹈演员倾情演绎战“疫”当代舞

本次晚会的舞蹈《与爱同行·只要平凡》、《在灿烂的阳光下》、《出征·逆行者》是由广州歌舞剧院的一级演员闫一研、首席演员李奥、独舞演员张歌、优秀舞者刘子昂等担任领舞。

她们主演的民族舞剧《醒•狮》荣获第16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提名剧目、第11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广东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精品剧目。疫情期间,广歌的舞蹈演员每天上早课练功,下午排练,晚上加练,他们表示再苦再累也绝不能荒废业务,在6月中旬刚完成年度专业考核的同时更以最佳的状态参与到本次活动中,将以最好的状态呈现给广大市民,预计7月恢复舞剧《醒·狮》剧场演出,将在广州、珠海、江门等地陆续上演。

疫情发生以来,广州歌舞剧院共创作包括舞蹈《与爱同行》、《逆行者》、歌曲《依然笑》、《闪亮的灯光》、《白天勇士》等30余件战疫主题作品。在此次晚会上,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一级调研员朱红兵作词、广州歌舞剧院一级演员熊思嘉作曲并演唱歌曲《闪亮的灯光》;一级演员李博、青年歌手梁丽红、权琳丽、万乘齐、杨浩、沈奕、呼格吉乐分别演唱《在灿烂的阳光下》、《没什么能将爱隔离》、《中国力量》等歌曲,许多作品从作词作曲到演唱,皆由我市文艺院团独立完成。在这些歌曲的背后,还有大量原创本土作品,如广东音乐曲艺团青年歌手林彩霞、吴海杰演唱的歌曲《白衣战士你最美》《白衣天使》,广州籍词作家苏虎、陈道斌创作的音乐作品《一路执着》《爱的承诺》《我的身后是中国》《解放军来了》《志愿者》《最贴心的人》、本地基层干部创作的歌曲《依然笑·逆风的天使》《武汉加油,广州支持你》《不屈的翅膀》《武汉加油》《风中的木棉》、小提琴独奏曲《搏跃征途》以及社会群体创作的歌曲《逆风飞扬》《心手相牵》等作品,充分表达了广大战“疫”勇士们敢于为大爱舍小爱的执着坚定,也讴歌和赞颂了全社会战胜疫情的信心与决心。

18位杂技演员共同寄托美好祝愿

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作为文化广州的金招牌,近十年来先后获得国际国内100多个大奖,如第十届中国杂技金菊奖杂技比赛“金菊奖”、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等,文化部曾表彰该团“为繁荣发展杂技艺术做出突出贡献的杂技团”。本次晚会该剧院呈现的杂技情景节目《在一起》,将由18位杂技演员共同完成,通过三组不同形式的对手技巧节目组合,演员的表演柔中见难,险中生美,分别从亲情、友情、爱情视角表现人们在面临疫情时的临危不惧、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最终共同战胜疫情。疫情刚发生不久,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的演员即通过录制视频《杂技人在行动》,用视频的方式记录下在家训练的过程,通过线上发布16期《杂技小科普》活动,普及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传递拼搏向上的精神。

此外,广州芭蕾舞团2020年战“疫”新作《一封家书》以发生在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中的真实人物故事为创作蓝本,广芭两位独舞演员寇祖权、郭天宝用娴熟的肢体语言讲述着这些平凡的普通人冲锋一线的责任和担当,将他们细腻的情感、舍己为人的精神和大我、大爱、大人生的崇高境界,在深情的舞姿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12名话剧演员集体歌颂英雄史诗

广州话剧艺术中心的12位话剧演员张页川、孙亚军、王瑶、徐凡、陈焕焕、王萍、孙国睿、许博然等,用情景朗诵的形式讴歌疫情中挺身而出的英雄们,用语言艺术牵动人们的心弦,引起观众共鸣,歌颂了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挺身而出、用生命保护人民安全的平凡人。当这个国家经历磨难的时候,当灾难降临时,这些中华儿女无所畏惧,变成了英雄保护大家,演出场景非常动人。

广东省木偶艺术剧院带来的木偶微剧《众志成城战疫情》由28名演员共同完成,该剧目采用默剧的形式,利用木偶、人偶、道具、画外音、音乐音效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全景扫描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的全过程和感人之处。

此外,广东音乐曲艺团在晚会上带来的歌曲《爱的交响诗》由著名诗人张况作词,梁玉嵘、李复斌作曲,并由著名曲艺演唱家梁玉嵘倾情献唱。歌曲在中诗网一经推出,便引起社会上的广泛关注与好评,目前点击量已达213万人次。梁玉嵘是著名的广东粤曲演唱表演艺术家,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华个人表演奖、金牡丹奖获得者,经她演绎这首气势磅礴的战疫歌曲,更能声动人心。

疫情期间,我市文艺院团形成了“一方号令、八方联动”的良好创作氛围,用艺术的形式记录下中国人面对磨难时的坚韧与顽强,用文艺作品呈现出广州全体战“疫”勇士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定信心和充沛能力。如由广州歌舞剧院青年演员表演的舞蹈《逆行者》《爱·同行》,通过饱含深情的肢体语言呈现出战“疫”勇士们昂扬向上、共克时艰的时代精神气象;广州芭蕾舞团全体演职人员通过录制小视频《广芭舞者在行动》,为身处战疫一线的英雄儿女加油;广州话剧艺术中心12名专业演员以平凡人的视角讴歌在此次疫情中挺身而出的英雄们,用语言艺术牵动人们的心弦,引起观众共鸣,歌颂新时代的人民英雄。

高标准严要求做好演出期间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

广州市宣传文化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中央、省市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疫情反弹的严峻形势,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克服麻痹和厌战情绪,持续抓紧抓好抓细外防输入。加强防疫管理。严格执行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剧院等演出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结合我市实际印发了《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印发文化旅游行业有序复工复业指引的通知》,在做好防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稳妥有序地推进我市演出行业复工复厂。整场晚会从4月份开始筹备,到6月份正式搬上舞台,全程压实疫情防控常态化责任。要求所有参演的市属文艺院团落实落细疫情防控相关工作指引,所有演出人员和工作人员每天落实好体温检测、健康码扫描、佩戴口罩,排练场所通风消毒、员工健康管理等各项防控措施要求,指导工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掌握卫生健康及应急处置等方面知识,切实保障演出人员的防护需求。减少工作人员聚餐,演出期间减少不必要外出,尽量避开密集人群,不串岗、不扎堆。加强组织领导、监督检查和应急管理,明确疫情防控、安全突发事件和处置流程,积极开展排查、评估、督促指导和宣传培训工作,确保演出期间和晚会当天开放管理工作平稳有序。强化演出场地的疫情防控措施。中山纪念堂开展复工复产动员,组织岗前培训,全员开展核酸检测,每天落实好场地清洁和消杀等工作,进行消防培训演练,6月23日完成场地验收。加强应急处置。参加演出的所有演员和工作人员演出当天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参加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合格方可入场。晚会举办当天严格出入口管理,加强有效疏导,进行限流限量,加强观众健康管理,观众实名制入场,进入剧场必须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入场检测登记,提早入场,避免观众集中入场。中山纪念堂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与演出团体签定健康承诺书,演出团体需提供“穗康码”或“粤康码”,建立《演职人员健康信息登记表》。演职人员走演员通道,对每次进入剧场彩排、演出的人员,进行实名制入场和体温监测;落实演员人均化妆间面积不低于5平米要求。加强现场巡查,在剧场入口摆设醒目的指引。剧场工作人员做好演出现场管理,提醒观众正确佩戴口罩,要间隔对号入座,保持1米以上距离,加强场地通风消毒和员工健康管理。规范垃圾处理,设置临时隔离区和提醒标识,配备安全有效的防护用品,并指定专人负责,以备演出当天人员出现发热等症状时立即进行暂时隔离。加强防疫宣传。在中山纪念堂的醒目位置设置提示牌、摆放宣传品,加强疫情防控知识科普宣传。在剧场正常运营中,包括员工上班、演员排练、设备装拆台、观众入场观看过程中,出现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出现体温超过37.3℃、咳嗽、乏力、呼吸不畅、腹泻、流涕、咳痰等可疑症状)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及时告知中心卫生防疫组,中心卫生防疫组引导该人员进入隔离室观察,通知社区疫情防控三人小组,协助社区防控小组将疑似病人送往就近医院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并避免群体感染及人员恐慌。对疑似病人的可疑物品,或引起传染病传播的可疑物品要进行封存,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防止疾病扩散,等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来检测和处理。对被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消毒处理。与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中心应采取必要的检查和预防措施,并进行医学观察。加强保障措施。制定晚会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并及时进行动态调整。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线,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全面排查防控漏洞、紧盯防控重点环节、切实落实防控要求,确保演出安全与现场有序。落实好防控主体责任,按照防控要求指引制定晚会防控具体措施和应急预案,提高处置能力,将清洁消毒、检测登记、垃圾清理、场地巡查、安全管理等各个防疫环节的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个人。建立《清洁消毒记录表》,明确消毒范围和频次,记录消毒时间、责任人等信息。演出前后对舞台区、观众区、化妆间、通道、出入口等公共区域进行全面清洁消毒。配备配齐防护用品,如充足的口罩、体温检测设备、一次性手套、洗手液、消毒剂等消毒防护用品。

(来源:广州市新闻办)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