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作品展 |百年铜凿剪纸,一夜鱼龙舞

政府网站
关注“东风夜放花千树,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8月27日起至10月10日,2021·尚天河文化季精品活动-“鱼龙舞”非遗作品展在太古汇方所举办。

方所与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合作举办非遗作品展“鱼龙舞”,展览将佛山非遗艺术品进行解构,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赋予它们另一种生命力。


如今同是天人与共的好时节,冰轮如练,铜光粼粼,鱼群如游似舞,这一刻在此共同拥有的时光,从此就有了摄人心魄的非凡之美。人类赋予时间以节日,非遗创作赋予节日以不凡。




垂吊的铜箔,昨天是铜凿剪纸的躯体,今天是粼粼之波光。


倔强的竹篾,过去是谦谦君子的分身,如今是群鱼之灵魂。


不平凡的作品均来源于平凡的材料,经过匠人千万次重复打磨,方能成就这非遗传世的作品。
非遗作品展:鱼龙舞

时间:8月27日(五)— 10月10日(日)
地点:方所广州店,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383号太古汇负一层MU35号
艺术家:陈志棠、罗志环
指导单位:尚天河文化季组委会
主办方:方所、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佛山新合民间工艺美术研究有限公司
参与方式:展览免费,现场参观
观展须知:文明观展,请勿跑跳,作品带电,禁止触摸展品,欢迎打卡拍照
展品介绍:本次展览的作品采用佛山传统扎作工艺制作而成。除了以往彩灯扪衬的鱼群,其中的竹篾鱼更是以纯骨架形式展示,非常有穿透力。
工艺上以竹篾作骨,纱纸扎作固定,不同部位的竹篾需要考虑其粗细、长短、弧度形态来加工,十分考验创作者的手工技艺。

佛山彩灯
彩灯,佛山民间称作灯色。佛山灯色是中国传统彩灯艺术的主要流派之一,具有中国南方彩灯精巧秀丽的特色,早在明清时期的史志便有详细记载。
佛山灯色扎作主要以竹篾、铁线等材料手工扎作成型后粘衬上各色丝绸布料、花边、彩穗,配衬上佛山特有的金碧辉煌的剪纸图案,或在丝绸上绘以诗画而成。
佛山灯色扎作艺术在继承传统工艺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款式和品种日益丰富多彩,造工传统且造型新颖,夸张而不离实,玲珑剔透、造工精细。白天色彩艳丽、五彩缤纷,夜间通透明亮、金碧辉煌。

佛山铜凿剪纸
明末清初已有铜凿剪纸的生产,开初阶段,它只是作为商品标签和敬神用品出现。例如作为炮竹、神香、蜡烛、布匹、绸缎的商标。佛山人一般在客厅设有神位,每年农历春节前夕,就在神位左右两边上“金花”,这种“金花”也就是铜凿剪纸。
铜凿剪纸使用的材料不是纸,而是历史上佛山特产的铜箔。制作时,艺人先在铜箔上刻好图案中的小部分外轮廓,然后将铜箔置于硬木砧板上,用特制的小圆珠凿(又称珠刀),一点一点地在铜箔上按图案凿上圆点形成“珠点”,以此制成各种花纹图案或人物造型,在此基础上以矿物质颜料进行填色。
此种剪纸成本较高,敲凿难度大,制作时间较长,是佛山剪纸中的最上乘者,虽历经上百年但依然金碧辉煌,历久弥新。铜凿剪纸,是佛山最具传统文化特色的民间艺术瑰宝。

来源:天河区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