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发布2021年社会责任实践报告

政府网站
关注8月29日,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发布年度社会责任实践报告,这是广州供电局连续第11年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近年来,广州供电局不断提高供电保障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以“百年供电出新彩”服务支撑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
红色引擎
推动百年供电出新彩
广州供电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深挖活用红色资源,精心打造曾志同志与广州电力“六个一”等特色成果,挖掘选送全国首个“三八”带电作业班纪录片脚本作为红色信物登上中央电视总台《信物百年》栏目,党史学习教育宣讲覆盖率100%。经过党史学习教育,青年员工中有志入党的占比提升至87%,志愿入党人数同比增长5倍。率先开展党建全面质量管理创新探索,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工具、方法,将现代管理的理念模式与党建重点工作紧密结合,以“三全一多”(全组织管理、全员化管理、全过程管理、多方法管理)的理念促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相关做法得到广州市国资委党委的充分肯定,并获评“2021 年全国电力行业党建品牌影响力企业”。

精心打造曾志同志与广州电力“六个一”等特色成果,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供图:广州供电局)
创新建立“党员双报到 服务进社区”机制,全体在职党员完成在居住地社区以及居住地供电服务网格的“双报到”,覆盖全市1308个社区。面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精准实施有序用电等挑战,广州供电局切实做到了保民生、保公共服务、保社会稳定、保电网安全,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走在前、作表率,进一步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彰显社会责任。
服务创新
守护万家灯火亮活力
《报告》指出,广州供电局全年管制性业务固定资产投资123.7亿元,创历史新高。广州全社会用电量和供电量双破1000亿千瓦时,每度电支撑广州GDP产出27.56元。供电服务满意度在广东省和广州市公共服务调查中实现十三连冠和二十一连冠,广州“四办”举措(主动办、线上办、联席办、一次办)得到国家能源局高度肯定,低压居民客户办电时间压缩至3天,非居民客户办电时间压缩至7天,相关成功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广州建成全国最大规模自愈配电网,配电网6242条公用馈线实现自愈100%覆盖,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公用馈线自愈全覆盖的城市。广州供电局以“减少客户停电感知、提升客户体验”为目标,开展高质量可靠供电攻坚行动,剔除有序用电影响后的全口径客户年平均停电时间历史性低于30分钟,达国际领先水平;将琶洲总部商务区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实现智能台区覆盖率等7项指标达到100%,在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中设走在前列。高标准完成12个高供电可靠性示范区建设,中新知识城、国际创新城、挂绿新城三个区域实现连续两年“零停电”,琶洲 -生物岛 - 大学城、白云新城、南沙自贸区、新华街 - 花城街四个区域平均停电时间小于2分钟,越秀、荔湾全区域客户年平均停电时间小于5分钟。

提前谋划并严格落实各项保供电措施,为第130届广交会提供了安全稳定的电力供应环境。(供图:广州供电局)
经营革新
改革激发时代新活力
从“创建国际先进水平供电企业”到“创世界一流 树标杆示范”,广州供电局敢为人先、改革创新脚步从未停下,始终牢记“创先引领、标杆示范”和“中心、窗口、标杆”定位要求,以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为建成世界一流企业提供有力支撑。
广州供电局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年度考核任务129项,以创新驱动发展新动能,构建全国首个针对电氢转换应用技术的氢能实验室,并成为中欧能源技术创新合作专项(氢能)领域的牵头单位。全年有效发明专利数为718件,并荣获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意大赛一等奖、中国电力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创新奖项。推动完善电力现货市场营销工作体系,在省内率先实现电力现货模式电费发行,通过广东电力市场为工商企业全年减少电费支出12.93亿元。

通过无人机开展精细化巡线,推动线路运维智能化、便捷化发展。(供图:广州供电局)
绿色常新
擎画生态画卷展活力
打造南方电网公司首个面向公众开放的绿色变电站——110千伏猎桥变电站,成为工业建筑与提升城市空间品质相融合的示范。为助力城市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与广州供电局联合举办全国首个变电站景观及功能设计国际竞赛,邀请国内外院士大师、建筑设计名师、中青年设计师等深入社区街巷,携手当地居民共同参与到 21 座变电站景观与功能设计中,从规划源头提升变电站设计感、功能性,让变电站这一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更加亲民、利民,携手各方共同探索公共设施与城市融合之路,推动城市品质的提升与可持续发展。
广州是西电东送的受端负荷中心,广州供电局一直是绿色低碳发展的探路者和实践者,将绿色低碳理念与公司战略紧密结合,贯穿于生产运营各环节。《报告》显示,广州供电局2021年消纳可再生能源28.03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224万吨;全年完成电能替代电量30.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8%;消纳西部水电315.5亿千瓦时,占广东省消纳水电16.7%;新能源上网26.15亿千瓦时,新增光伏发电接入147兆瓦,新增生物质发电接入506兆瓦;累计建成并运营充电桩超过5500个,充电桩利用率同比提升31%;帮助客户节约电量3.71亿千瓦时,折合减排二氧化碳29.61万吨。
美好焕新
构建和谐社区添活力
广州供电局持续推动社会责任工作融入企业日常管理运营,始终重视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互动。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客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下降至1小时以内,为低保户、五保户每月减免15度电费;全年开展志愿服务时长15000小时,组织志愿者团队积极走入社区,开展线路安全检查、节能用电宣传、“好奇电学堂”电力知识科普等服务;将广州电力展示馆、广州变电站科普中心、南方电网数字电网体验中心打造为企业社会责任沟通与品牌形象展示的优质窗口,加深利益相关方对供电企业的了解、关注和认同。

安全用电进社区,服务民生暖民心。(供图:广州供电局)
与时偕行者永进,顺势弄潮者常新。广州供电局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创建国际领先低碳电网企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通讯员 黄志驹 马颖娅)
履行社会责任典型案例
案例一
数字电网,向数字经济蓝海扬帆起航
近年来,广州供电局积极落实南方电网公司数字化规划和“4321+”体系架构,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电网建设,以先行者的姿态为数字经济建设贡献能源动力。
建成南方电网公司灯塔项目示范点首个自主研发“数字孪生”变电站——220 千伏磨碟洲变电站,实现变电站运营全景看、全息判、全程控,供电可靠性大幅提高。该站投产后,将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片区的经济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供电保障,对于支撑城市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智慧用电需求起到关键作用,进一步优化了区域电网结构、提升整体供电可靠性,服务广州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案例二
成功举办全国首个变电站景观及功能设计国际竞赛
为助力城市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举办全国首个变电站景观及功能设计国际竞赛。竞赛以“点亮万家灯火,解密能量立方”为主题,分为“院士组”“专业组”“公众组”“青少年组”,邀请国内外院士大师、建筑设计名师、中青年设计师等深入社区街巷,从规划源头提升变电站设计感、功能性,化解变电站“邻避问题”,携手各方共同探索公共设施与城市融合之路,推动城市品质的提升与可持续发展,让变电站这一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更加亲民、利民。
本次国际竞赛邀请到何镜堂、崔愷、王建国、孟建民4 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矶崎新(普利兹克奖得主)+胡倩工作室、澳洲建筑协会终身院士菲力普·考克斯等建筑设计大师团队参与,并收到参赛作品800余份。举办广州变电站景观及功能设计国际竞赛院士论坛。院士们共同签署和发布《为城市品质提升贡献设计力量倡议书》,院士们倡议,要坚持人民至上,以高水平设计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坚持创新共享,用“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公共设施品质内涵;要坚持低碳发展,携手共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生态城市典范。

召开广州变电站景观及功能设计国际竞赛院士论坛。(供图:广州供电局)
案例三
首创广州“四办”举措,营商环境再优化
2021年,广州供电服务满意度在广东省和广州市公共服务调查中实现十三连冠和二十一连冠,广州供电局在全国首创主动办、线上办、联席办、一次办的广州“四办”举措,得到国家能源局高度肯定,相关成功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获得电力”指标保持全国第一梯队前列。
由于历史原因,陈女士位于民国时期祖屋内的店铺无法提供对应的物业权属证明材料,导致无法办理独立电表。2021年10月,得益于“信用+供电服务”的创新模式,陈女士通过“信易电”成功申请办电,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用电难题。老城区因历史原因等情况而无法提供物业权属证明材料的客户,可凭信用合格报告以及公开的信用承诺替代产权证明,进行报装,实现从“零证办电”到“信用办电”。
案例四
世界首个具备异同步控制功能的柔直背靠背工程建成
2022年3月,大湾区直流背靠背广州工程投产,实现具备异同步联络、容量最大并在直流多馈入负荷中心分区互联等多项世界领先技术。工程建成后,在大湾区内部,原本的大电网将分解为多个不同步的小区域电网,彼此间有“防火墙”,一个小区域出现故障,可以快速隔离,将停电控制在小区域。在大湾区外部,还将在粤东、粤西间建设柔性直流背靠背工程,实现广东省内东西互联。该工程将进一步优化电网结构,增强电力安全供应保障能力,提升大湾区消纳清洁能源水平,显著提升广东电网电力供应和配置能力,预计2022年将支撑西电东送电量不低于1883亿千瓦时,广东省东西部电力交换能力由410万提升至1000万千瓦,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澎湃动力,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南网力量。
该工程是广州供电局独立承接的第一个直流工程。实现了工程应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以下简称IGBT)器件国产化比例大幅提升至50%,解决了以往工程中IGBT进口依赖的难题。此外,技术团队通过本工程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研制出了全国产化柔性直流换流阀段,实现了制造技术的完全自主可控,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提高了我国电工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案例五
打造“一馆两中心”责任沟通平台
广州供电局非常重视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互动,将广州电力展示馆、广州变电站科普中心、南方电网数字电网体验中心(以下简称“一馆两中心”)打造为企业社会责任与品牌展示的平台,促进利益相关方从红色底蕴、绿色和谐、时代精神等角度加深对南方电网的认可与理解。“一馆两中心”2021 年接待团体参观超过500 批次,8000 人次。
2021 年,承载着百年电力历史的广州电力展示馆(华安楼),升级打造了“红色路线”“红色课堂”“红色教材”“红色讲师”,通过“课程现场化、现场课程化”,形成红色教育现场体验式学习模式,让参观者感受电力展示馆的红色底蕴与时代精神。广州电力展示馆成功入选首批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位于猎德大桥桥头的广州变电站科普中心(110 千伏猎桥变电站),是南方电网首座面向公众开放的变电站和科普教育基地,是探索电力设施与城市公共空间共融发展的实践样本,也是央企社会责任与公众沟通表达的平台。正式开放以来,相继举办变电站外观设计国际竞赛发布会、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社区电力开放日、电磁环境主题开放日等社会责任活动,向各利益相关方积极传递国际领先低碳电网企业新主张,彰显责任央企的担当。

南方电网首个面向公众开放的绿色变电站——110千伏猎桥变电站夜景。(高剑辉 摄)
2021年,由广州供电局建设的南方电网数字电网体验中心正式开馆。体验中心作为数字电网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南方电网公司主张和成果的展示平台,充分展示了数字电网赋能美好生活的建设成果,包括数字电网实现传统电网升级改造,融入数字政府助力社会治理,支持实现“双碳“目标”的各种应用场景,成为2021(第十六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暨全国首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唯一安排的企业参观点,也成为省市“数字政府”主题现场培训点。(来源:广州供电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