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城事关注

御风而行 全国首批、广东第一个近海深水区海上风电运维团队

政府网站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身穿救生服、腰系安全绳、脚踩防滑鞋,熊鹏辉缓缓沿着升压站的楼梯向下爬,在离运维船平台还有半米高距离时,他转身跳到了漂泊在旁的运维船上。

风大,浪急。

身穿救生服、腰系安全绳、脚踩防滑鞋,熊鹏辉缓缓沿着升压站的楼梯向下爬,在离运维船平台还有半米高距离时,他转身跳到了漂泊在旁的运维船上。“刚好十分钟。”他对旁边默契帮他稳住身形的队友开玩笑,总算赶在台风来临前完成了风机检修。

这里是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沙扒镇附近海域,在约为81.03平方千米的面积里,分布着67台风机、1座海上升压站、1条220千伏送出海缆,每年可为社会提供15.5亿度电清洁能源。据悉,该风电场一天最大发电量约为1200万度,相当于1.3万居民一年的用电量。熊鹏辉是南方电网广东电网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副总经理,同时,他也是全国首批、广东第一个近海深水区海上风电运维团队负责人,他带领团队运维的华电阳江青洲三海上风电项目已经安全运行550多天。

风机轮毂高度约110米,相当于30多层楼高,外围海水深41米~46米。风机顶常年有7/8级以上大风,风机塔筒内部空间比较狭窄,并且很密闭,非常闷热,他熟练地操作着塔筒内“敞篷”简易电梯,对风机进行日常维护、定期巡检、缺陷处理,一天下来,他和队友们汗流浃背。

“出海作业和陆地作业完全不一样。”因为常年日晒雨淋,88年出生的熊鹏辉看着是比同龄人成熟几分,他看着此时风平浪静的海面继续说道,我们海上运维团队需要避开台风天气,并且在浪高1.5米以下,海上不起大雾,能见度高的条件下才能出海。阳江海域可出海工作天数大概在120-150天左右,他们需要在有限的“窗口期”出海完成运维工作。

海上风电项目离岸最近距离约55千米。根据海况,熊鹏辉和队员们出一趟海少则需要2个小时,多则7个小时,海上行驶的时间占了大头。“我感觉我的五脏六腑都要被呕移位了。”说起自己的海上初体验,能源发展公司海上风电运维团队技术员彭伟谦感叹这是一条有味道的回忆,“幸亏辉哥教我完全躺平在甲板上,我才没继续吐。”

一番笑言背后,记者仿佛也感受到了剧烈摇晃带来的晕眩,以及船舱内外弥漫的刺鼻柴油味和拥挤船舱内混杂的味道,“呕吐是必经阶段,现在我们已经没感觉了。”熊鹏辉记不清自己究竟吐了几次,才修炼到如此境界。

熊鹏辉回忆道,他们最长是住在海上升压站生活一个多月,当时项目刚投运不久,风场巡维消缺等各项工作较多,运维工作任务重。“淡水,是海上生活极为宝贵的资源。”熊鹏辉告诉记者,为了节约用水,运维队员们发挥聪明才智,利用收集空调冷凝水来洗菜、洗澡和洗衣服,解决了淡水短缺的问题。

海上升压站和风机基础下,是鱼群喜欢聚集的地方。熊鹏辉曾亲眼目睹一条鲨鱼在升压站下面游来游去。夜深人静,升压站变电设备24小时不间断的“嗡嗡”电流低鸣声,熊鹏辉辗转反侧,极难入睡。每当这时,他都会打开手机,看着在老家由大姐帮忙带的3岁儿子的照片,感慨万千。“虽然不能经常陪家人,但能够服务国家“双碳”战略,聚焦网省公司海上风电产业重要举措先试先行,感到无比自豪。看到一排排风机迎风转动,向电网输送清洁能源,我就感觉一切付出是值得的!”

(通讯员:沈甸)

(来源:广东电网)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