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例!“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广东韶关站圆满收官

政府网站
关注12月15日下午15:08,邱仁福在主刀医生杨剑玲的搀扶下走出手术室,“手术很成功!”所有守候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欢呼起来。69岁的邱仁福是“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广东韶关站第1301例,也是最后一名手术患者。至此,“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广东韶关站圆满收官。

图为“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广东韶关站第1301例手术成功。(图为南方日报报社提供,拍摄记者宋泽毅)
每年赴国内3个地区为贫困的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手术,每个地区停留3个月、每年平均治疗3000人,已经成为“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多年来固定的慈善节奏。
2023年,“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疫情后“再出发”,继5月新疆巴州,8月山西晋城后,10月12日马不停蹄奔赴广东继续光明之旅。广东韶关地处粤湘交界,两千多年前中原居民就陆续从珠玑古巷过南岭,入南粤,被誉为“南粤之根”。此次是“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第三次来到广东,之前曾先后在湛江、肇庆等地区帮助2106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并捐建了一所白内障治疗中心。
“截至目前,今年‘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已经为超过3400名低收入白内障患者成功复明。”“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列车长王悦真介绍。
12月16日,健康快车26周年纪念暨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2023年度总结表彰晚会上,中国石化获得“光明功勋特别奖”,这是基金会自2005年起为表彰对扶助白内障患者做出特别贡献的机构而设立的专门奖项,也是中国石化连续18年获此奖项。
20年见证5.6万名患者复明喜悦
家住韶关新丰县马头镇,今年63岁的林少容已经恢复视力1个多月了。11月18日,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她和同村的两名村民第一次到县城,第一次上火车,第一次做手术。“现在我可以去接孙子了!”林少容笑着对前来回访慰问的志愿者说。在此之前,林少容的右眼视力几乎只剩下光感,平时连斟茶倒水都会烫到手,儿媳妇不得不放弃工作回家照顾自己和4岁的孙子。家里的经济一下子少了半截,眼见奔小康的生活又变得捉襟见肘。
早在两年前,林少容的右眼开始出现重影、模糊。到镇上的医院检查后,她的右眼被诊断为白内障。一听说手术要花上几千块,林少容决定“再扛一下”,结果却越拖越严重,直到右眼几近失明,左眼视力也仅0.1。
统计显示,中国目前约有6000万的白内障患者,且每年新增患者超过50万,其中大多数在农村。像林少容一样,一人患病,往往影响到整个家庭。治盲救盲工作,救助的不仅仅是白内障患者本身,更能为整个家庭重燃幸福生活的希望。

“20年来,‘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满载党和国家的深切关怀,满载中国石化的责任担当走进千家万户,为社会慈善公益,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宣传部部长于永生谈到。
2004年,中国石化加入“健康快车”慈善项目,投资3000万元建造“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20年来,中国石化为“健康快车”慈善事业累计捐赠了超过2亿元善款,“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奔赴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7个地区,为5.6万余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捐建26所白内障治疗中心,不仅改变了5.6万名患者的命运,也改变了5.6万个家庭的未来。

图为:“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达到广东韶关
作为实实在在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公益项目,“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项目连续18年荣获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颁发的“光明功勋特别奖”,获评中宣部“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荣誉称号和国资委“中央企业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媲美三甲医院的慈善列车
“谢谢火车医生!”3岁的小欢一出生双眼就患上先天性白内障,1岁半的时候接受过左眼手术,但效果不好。“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来到韶关,来自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眼科中心的院长团队亲自为小欢完成了复明手术,小欢的双眼视力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图为:“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上的医护人员正在为病患做术前检查。
据介绍,“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由四节车厢组成,配备了目前医学界最先进的白内障治疗设备,包括诊疗室、化验室、手术室、消毒室、候诊室、病房等,由来自国内、香港等地的眼科专家主刀,技术精湛,医护水平可媲美国内三甲医院。
健康快车上手术使用的是目前最先进的折叠人工晶体,解决了以前使用硬晶体所带来的创面大、需缝合、不适度高等问题,能将手术创面控制在3毫米内,手术效率高、术后恢复快,手术成功率达到99.99%以上。
“每台手术一般只需10分钟,术后视力就会慢慢恢复,第二天在揭开纱布后,视力就会明显提升。”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眼科中心的主任夏红和说。为了在有限的停靠时间内帮助到更多的患者,健康快车驻韶关期间都是两个手术间,两名主刀医生同时手术,从早上8点直到下午3点,日均手术34台,最高达到47台。
“健康快车不仅让偏远地区的患者也享受到最先进的医疗服务,更是通过授人以渔的方式,带动当地眼科医疗水平的迅速提升,这也是健康快车的一个使命。”夏红和谈到。
通过术间带教的方式,“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每到一地,会让当地医院的眼科医护人员上车协助手术和护理病患,实操实践能从诊断、手术、治疗等各方面大幅提升当地医院眼科专业水平,为当地留下了“永不开走的光明号”。
108幅童画讲述“光明故事”
今年11岁的钟莹莹是广东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一六镇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一个月前她和80多名同学参观完“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后,画了一幅水彩画,有火车,有个瑶族老太太和瑶族女孩,还有绿水青山。

“孩子们的画真漂亮啊!”健康快车基金会创会主席方黄吉雯驻足在“我眼中的光明号”画廊前啧啧称赞。12月16日下午,“至美有你 与光同行”中国石化青少年爱眼科普进校园在一六镇中心小学举行,除了有眼科医生讲述爱眼课堂外,孩子们还亲手布置了一个“我眼中的光明号”校园画廊,108幅水彩画、石头画展示了孩子们眼中的“中国石化光明号”,也凝聚了孩子们对“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的敢接,他们中不少孩子的爷爷奶奶正是通过此次光明号韶关之旅成功复明。
近年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了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将光明带给白内障患者的同时,也在全力推动“爱眼从娃娃抓起”工作。

2023年起,“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推出“至美有你 与光同行”青少年爱眼科普进校园活动,已经走进了新疆巴州、山西晋城等地小学,来到韶关后,走进乳源瑶族自治县,为当地86名小学生制作爱眼科普展板、小册子,以及公益课堂,用实际行动,守护孩子眼睛的健康,为他们美好的未来添光增彩,
95座加能站变身“光明驿站”
10月初,在中国石化韶关芙蓉大道综合加能站,林先生为患白内障多年的老母亲申请了“中国石化光明号”免费白内障手术。填完报名表后,林先生立即拨通了母亲的电话:“有好心人愿意帮我们免费做手术了!”
“我们的加能站就是老百姓身边的温暖驿站,借助这个网络,我们可以将复明的希望辐射出去。”芙蓉大道综合加能站站长龚婵谈到。10月份以来,芙蓉大道综合加能站接待了超过100名群众咨询,他们中许多人最终成为了此次“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免费白内障手术的受益者。
利用密布城乡各地的加油站网点优势,中国石化筛选了95座加油站作为此次“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广东韶关站的辅助报名点和咨询点,通过现场海报、派发传单,科普宣传等方式,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知消息,同时接受群众的咨询和协助报名。
除了固定网点外,中国石化员工还自发组成了“光明使者”志愿者队,深入到村村落落,成为流动的爱心服务点。“我们有300名员工志愿者投入到这次的光明号服务,已经走访了三区七县80多条村,协助筛查了超过3000名白内障患者,接送了800多名患者上车。”中国石化韶关石油分公司志愿者郭艳说到。
据介绍,“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运行20年来,累计有超过9000名员工志愿者加入到“光明使者”行列,累计志愿服务市场超过32万小时。“光明使者”与白衣天使一样成为了“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上一抹动人的色彩。他们接送患者,为患者送茶喂水,端饭盛汤,剪指甲、唠唠嗑,让患者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
这些志愿者不仅是健康快车的常客,他们还是“情暖驿站”“司机之家”“爱心驿站”等公益项目的主角。依托全国3.2万座综合加能站,中国石化为广大志愿者打造了一个爱心服务,回馈社会的广阔平台,建设了6096座“爱心驿站”,3748座“司机之家”,员工志愿者长期投入到为环卫工人、长途货运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爱心服务和帮助中,以实际行动擦亮“党和人民好企业”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