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东莞

东莞儿科医生流失严重 儿科医疗服务或将加价三成

大洋网-广州日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深入,东莞每年出生新生儿人数大幅增长,去年东莞二孩的出生率居珠三角首位;而且,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是格外重视,有点小病小痛马上就会去医院,儿科就诊难成为困扰整个社会的大问题。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汪万里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深入,东莞每年出生新生儿人数大幅增长,去年东莞二孩的出生率居珠三角首位;而且,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是格外重视,有点小病小痛马上就会去医院,儿科就诊难成为困扰整个社会的大问题。

然而,一个尴尬的现实是,儿科医生的工作量平均是非儿科医生的1.68倍,而儿科医生的收入只有非儿科医生的46%,2016年东莞135名儿科医生流失。东莞市儿童医院副院长梁远告诉记者,基本上每个医院的儿内科都是亏本的。

“拿什么来挽留儿科医生?”东莞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东莞市政协委员张敏疾呼。对此,东莞市卫生计生局表示,已经做了调研,将合理调整儿科医疗服务价格,儿科部分项目在成人医疗服务收费标准的基础上加收30%以下。

数据

东莞市卫生计生局表示,东莞现有儿科床位3012张,其中新生儿床位844张,儿科相关卫生技术人员2254人,与实际开放床位数之比为0.75:1(广东省要求不低于1.15:1,缺口1210人),其中医生915人,占全市医师7%(其中高级职称251人、中级职称252人,初级职称360人)。

现状:前年135名儿科医生流失

东莞市政协委员黄硕松介绍,东莞市目前儿科医生仍然很紧缺,缺口超过三成,全市注册儿科医生只占全市执业医师总量的7%,东莞市人民医院的儿科医生每天看八九十个病人,高峰时可能每天要看120多个,根本忙不过来。

而对这个问题,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市政协委员邓皓辉感触更深,这一段流感高峰,他手下的一位儿科医生一晚上看了300多个儿童患者,喝水的时间都没有。近些年,虽然东莞市政府陆续加大对儿童医疗保健资源供给的投入,但儿童看病难的问题仍较突出。

邓皓辉调研发现, 2016年东莞共流失135名儿科医生,流失率14.8%;其中公立医院流失42人,民营医院流失93人;而同期,公立医院有63名儿科医生在怀孕或休产假,占医生人数的8.4%。“再不想办法留住儿科医生,将来怎么办”,可“拿什么来挽留儿科医生?”曾经也当过儿科医生的张敏这样问。

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东莞市政协委员张咏梅在这次两会一再呼吁提高儿科医生的待遇,留住人才,让全社会都来重视儿科医生这个问题,“只有形成这样的良性循环,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来当儿科医生,儿童看病难的问题才真正有望得到解决”她说。

  问题:很多医院儿内科是亏钱的

近些年,东莞不少综合性医院的儿科门诊或病房因为儿科高风险,低收入而被逐渐边缘化。而像东莞市儿童医院、东莞市妇幼保健院等公立医院则还必须以超低的诊金、超快的速度来满足民众的大量看病需求。

从去年底以来的流感浪潮,就能说明很多问题。

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很多家长常常得排很长时间的队,“排队几小时,看病5分钟”成为常态;而儿科医生们的工作状态则是“中午连一连,下班延一延,白班连中班,中班不回家,周末加班是常态”。

更关键的是,这些公立医院的儿科不赚钱,还亏钱。东莞市儿童医院副院长梁远说,“很多医院的儿科即儿内科是亏本的,这使得很多医院的儿科医生待遇在整个医院垫底”。

邓皓辉也表示,“儿科在大多数医院的收入处在中下水平,与高投入,高风险不成正比,很多学生不愿意学儿科,毕业生不愿意从事儿科,医院也不愿意设置儿科”。

“如果每个镇街医院都能重视儿科(儿内科)的建设,不要因为儿内科经济效益差就放弃,每个镇街医院能增加三四个儿科医生,那么整个东莞就能一下子增加近120名儿科医生,这就相当于又多了一个儿童医院。东莞人口数量庞大,只依靠一个儿童医院是难以满足市民需求的。”梁远说。

部门:调整医疗价格 医护薪酬加50%

针对政协委员们的提案和建议,东莞市卫生计生局表示,将合理调整儿科医疗服务价格,对于儿童临床诊断中有创活检和探查、临床手术治疗等体现儿科医务人员技术劳务特点和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在成人医疗服务收费标准的基础上加收30%以下。调整后的医疗费用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东莞市儿童医院副院长骆庆明表示,关于“加价三成”的问题,东莞已经讨论了很久,已经进入议事日程。记者了解到,确实如此,东莞市卫生计生局已经多次公开做了这样的表态。但因为加价三成涉及的部门很多,需要社保、财政的支持,因此尚未正式出台方案。

不过,昨天下午的政协委员分组讨论中,东莞市卫生计生局副局长、市政协委员方泽槐表示,医疗价格调整将马上展开,最迟在全国两会之前就要调整到位,而东莞医护人员的薪酬今年有望提升50%。

无论是邓皓辉、张咏梅、梁远还是骆庆明,都盼着这个“加价三成”的措施尽早实施。梁远说,“这个政策实施后,对广大市民绝对是个福音。表面上看可能会对每次的诊疗费用有影响,但从长远看,会促进政府对儿科的投入,每个医院的儿科可能会从亏损到持平甚至盈利,儿科看病难的问题才有望真正解决”。

除了合理调整儿科医疗服务价格,东莞市卫生计生局表示,东莞还通过扩大儿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模、开展儿科医师转岗培训、促进儿科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等办法,增加儿科医生的数量。

东莞还将制定实施儿科医务人员培养规划,通过“培养一批、转岗一批、提升一批”,增加儿科医务人员数量,提高队伍整体素质;通过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升能力,完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区域儿童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发展。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完善促进儿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调动儿科医务人员积极性。

医疗

希望医改和医疗收费改革能重视人的价值

“我是主任医师,可能是东莞市中医院比较老的专家了,但我出一个专家门诊,看一个病人,你知道收多少钱吗?38块!”昨天的政协委员分组讨论中,东莞市中医院骨科专家、东莞市政协委员黄中强说,“老百姓都说看病贵,但这钱医生没有赚”。

黄中强举了一个他的科室经常要做的手法复位术,“小儿挠骨小头半脱落”,这必须得是有经验的中医师才能顺利地复位,如果不用手法复位,用西医做手术的方法治疗,那花费估计得1万元左右。而他们的手法复位,简便、疗效快,又没有后遗症,收费却只有30元。

如果是“桡骨远端骨折”,黄中强说,那去做西医手术,至少得3万元,而且还得静养一段时间,患者痛苦,家属操心;而他们用手法复位,加上夹板、绷带的费用总计才203元。

“我们呢,现在就是人最不值钱,技术最不值钱。对于医改我非常支持,降低老百姓的看病费用我也支持,但我们得弄清楚,老百姓看病的费用是花在哪些地方了,材料贵,医生廉价,护士廉价。我们科室现在想招护士都招不到,一个月要上5个大夜班,一个月只给3000多块钱,护士队伍很不稳定”黄中强说。

黄中强说,希望医改和医疗收费改革能真正重视人的价值,把该提高的费用提高,把真正该降的费用想方设法降下来,那样才能真正提升医护人员的价值和待遇,也才能让老百姓降低看病费用,看好病。

教育

镇教办合法化解决教师借调“尴尬”

在教育、体育组别,市政协委员王锦琴首先提出了关于镇教办合法化问题,引起了大家的思考。

王锦琴认为,镇教办不属于独立的法人,基本属于挂靠在宣传教育下面的一个内设机构,基本是从各个学校抽调上来的老师来充当管理的工作。市教育机构不断规范和完善,而下面的镇街的教育工作量也越来越大。

她提出,东莞比较特殊,教育工作量很大,希望能让这些教办有个合法的身份、合法的地位。镇教办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目前东莞镇教办的现实情况,其实对教办的发展、个人利益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这个矛盾原因就是镇街的教办没有合法的地位,希望能够从省里争取到让镇教办合法化,让这里的工作人员能够名正言顺、心无旁骛地从事这项工作,享受应有的待遇。

无独有偶,市政协委员、石龙三中老师何龙超也提出这样的疑惑,在他所在的学校,老师被借调了10人,接近学校总教师数的十分之一。他的提案提到,镇街教办或宣教文体局为镇街教育管理机构,其组成人员除几个属正式管理编制以外,其他多为下属中小学的借调人员。他们的编制在所属学校,上班却在政府,造成非常尴尬的局面:一方面,这些借调人员不属于政府管理编制,不能享受相应的待遇;另一方面,他们在职不在岗,占用了所在学校的编制。加上待遇问题,学校找不到合适的代课老师来补充,使得学校教师人员面临不足的困境。何龙超在提案里建议,政府应给镇街教育管理机构足够的管理编制,既让借用的老师不占用学校编制,能够名正言顺地在教育管理部门工作,又使得相关学校有编制招新老师,从而缓解教师编制不足的问题。

副市长喻丽君表示,借调的确是一个问题,影响到了学校的人力情况。由于东莞比较特殊,镇教办的身份涉及机构改革、放权、编制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争取,逐步理顺这些情况。

科技

东莞可推动国人用国货

“我以高端装备制造为主,通过去年的倍增计划产值差不多翻了1.5倍。”自称嗓门很大、直接将话筒推向一边的市政协委员邱国良,声音颇为洪亮地表示,他们生产的高端装备占了全球市场份额的40%左右,包括苹果在内都在使用,但这些设备进入国内市场却有一定的难度。“当然打铁尚需自身硬,尤其是在我们具备了一定硬功底情况下”,可否在进入国内市场方面更顺利一些呢?

如今的东莞制造已经不同以前,拥有了像华为、步步高这样的千亿级企业。因此在这方面,东莞能否推动和提倡国人用国货的观念,甚至在这方面加强一下,或许对东莞经济的推动会更大。

对此东莞市经信局副局长刘锦棠回应称,去年东莞已相应推动国产设备、国产系统和国产机器人这三方面的政策优惠。今年国家逐步推动工业互联网,广东是试点省份,而东莞接下来也将是试点城市之一,这将成为今后3年的一大亮点,对东莞装备制造而言也是一大利好。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