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网合作,联手护航。由8辆国产纯电动汽车组成的车队从广州出发,在南方电网广州供电局、深圳供电局、广东电网公司和国家电网厦门供电局等护航下,已经过12座城市,抵达上海,完成中期目标。按计划,5天后车队将最终抵达北京。10天,穿行19城,跨越3200公里,串联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这将是国内首次电动汽车南北穿越行。
9月15日上午,由南方电网广州供电局和国网电动汽车公司主办的“电网保驾 绿色出行”2018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互联互通京广行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以“基础设施如何更好支持绿色出行”为主题,邀请到了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浙江大学等机构的相关学者,和南方电网、国家电网、蔚来汽车、环球车享汽车租赁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相关领导及业内精英与会交流。在论坛上,各领域专家和企业代表在共同见证了京广行南北穿越行活动的中期胜利后,紧紧围绕智能交通、绿色出行等战略展开了讨论与分享,并共同呼吁推进充电设施的互联互通,保驾绿色出行。
共建充电设施网络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车产业已经从培育期进入成长期,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定的先发优势。与之相关的充电配套设施与服务建设,由此成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要一环。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综合部主任张帆肯定了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的领先优势。其指出,在2015年至2017年三年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取得了三个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和保有量第一,动力电池出货量第一和公共充电设施建设数量第一。张帆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而充电基础设施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保障。
对于充电设施的布局规划,浙江大学电力经济与信息化研究所所长文福拴介绍,总体上应遵循适度超前、科学布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应鼓励充分利用现有社会公共停车场建设充电桩,在交通枢纽停车场、综合体配建停车场、具备条件的加油站等场所,形成社会公用充电网络。此外,为充分挖掘和利用场地资源,应形成以使用者居住地、驻地停车位(基本车位)配建充电设施为主体,以城市公共停车位配建充电设施为辅助的充电设施服务体系。
据了解,南方电网早于2016年,便提出了依托国家、省际及各省内骨干高速公路网架,优先推进珠三角地区和海南岛等重点区域的快充站建设,实现重点区域内城市互联的计划;并预计到2020年,建成与国家电网经营区域的战略互联通道。2017年,国家电网也提出建设形成“九纵九横两环”的高速公路快充网络,覆盖东、中部及部分西部高速公路的设想,该网络已于今年2月初步形成。
截至2018年8月底,南方电网和国家电网两家公司建成的充电网络已覆盖国内主要城市,建设运营充电桩7万余个。到2020年,将建设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15.2万个,建成覆盖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海南沿岛、云贵地区所有城市及其他地区主要城市的公共充电网络。其中,为助力广州全面实现公交电动化的目标,南方电网广州供电局与广州公交集团共同成立了捷电通公司,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今年将建成适配公交、出租、专车等高频需求的一机双枪直流充电桩近2000个,满足近4000台电动公交充电需求。
充电设施建设面临电力增容等技术问题与征地困难以及市民满意度等社会问题。针对技术问题挑战,电网公司积极挖掘配电网供给能力,提升接纳能力。南方电网广州供电局营销创新与能源管理中心唐渊博士介绍,广州供电局积极提升网架结构水平,建设坚强可靠的电力网和广泛覆盖的光纤通信网,增强电网对包括电动汽车、分布式发电、储能等新发用电元素的接纳能力,拥抱未来能源变革。针对社会问题挑战,为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充电设施发展速度,广州供电局采取“减四加二”措施--精简办电材料,缩短办电时间,延伸投资界面并将原来容量100-200千伏安高压供电的小微企业改为低压供电,减少用户办电成本、降低用电支出,提升办理透明度、增加供电可靠性。现已获得三大成效:一是用电报装效能大幅提升,业务线上办理比例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周期进一步压缩。二是已将业扩投资界面延伸至客户红线,2015年9月至今累计节约客户投资约30亿元。三是供电可靠性持续提升,通过社区化、网格化管理使广州供电可靠性连续两年位列全国前四。面对充电设施发展浪潮,电网公司已作好准备。

共通充电服务平台
据调查统计,充电配套设施是否齐全便捷、公共充电设施的服务体验是否良好等问题仍是用户购买电动汽车时所考虑的重要因素。在充电设施网络的建设同时,充电服务的互通也将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进程。
现有充电设备方案大多为利用单片机控制单元,实现对各功能性零部件的简单控制,存在功能单一、结构组装繁琐的问题。近两年充电市场需求急剧增加,为增强用户体验,充电设备的“互联互通”尤为重要。而充电设备的模块化、统一化,将在生产过程中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又有助于快速准确的识别故障点,还能实现规模化、通用化,从而促进充电桩运营的“互联互通”。
在广州市工信委指导下,南方电网广州供电局承建的广州市充电设施智能管理平台“羊城充”积极推进属地化互联互通工作,已经接入全市所有60余家公共运营商,超过2万个充电设施,年累计充电量超过1亿千瓦时。据该局营销创新与能源管理中心唐渊博士介绍,南方电网广州供电局一直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不仅满足了本地电动车主的日常需求,还让政府能对全市充电设施整体情况进行管控,为不同充电运营商提供互利共赢的桥梁。同时,秉持“安全、稳定、便利”的服务理念,南方电网广州供电局进一步借助一系列智能监测装置的应用,提升运维能力,保障充电可靠性与稳定性。
在信息互联互通方面,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综合部主任张帆建议,信息互联互通可分为国家级、城市级、企业级信息平台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应各司其责并相互联系。同时,在国家级层面,新能源汽车监控平台与充电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平台应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实施新能源汽车充电溯源管理,做到充电行为数据可追溯、节能减排数据可计算、车桩信息数据可统计。
共享绿色出行前景
“共享化是汽车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未来共享出行市场将得到快速发展。”环球车享汽车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光宇认为,在共享化趋势推动下,汽车行业价值链将重构,利润金矿将向出行端的运营平台、接口、增值服务等转移。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综合部主任张帆建议,应将传统的充电运营模式与增值服务相结合,提升用户综合服务体验,开拓公交、出租、环卫、物流等专用充电领域市场,服务网约车、分时租赁车等营运车辆,向电动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推动充电网、车联网、互联网三网融合。
在谈及电动汽车与电网融合的商业模式以及充电价格机制等问题时,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刘坚表示,随着新能源车辆推广规模的扩大,推动电动汽车融入电网运行, 从而优化用户体验与充电价格,已成为了市场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国家发改委已对此发布多项政策,鼓励电动汽车在电力系统用电低谷时段充电,并鼓励电动汽车企业通过提供储能服务,利用峰谷价差获得收益。
南方电网广州供电局营销创新与能源管理中心唐渊博士介绍,目前电动汽车无序充电增加了调峰容量需求。随着电力现货市场以及辅助服务市场的逐渐推进,引导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推进充电负荷的聚合与需求响应,可有效降低大规模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冲击,提高电网对充电设施的智能调控能力,确保供电安全可靠性和灵活性,缓解城市配电网扩容压力,协助电力系统削峰填谷,助力清洁能源消纳。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相关配套设施也正在逐步完善。加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基础建设,推进充电设施互联互通,实现标准化、共享化、整合化目标,联合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共同解决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共同构建绿色出行的美好未来——这是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的共同呼吁。
(宋超、刘琦颖)
- 新闻
- 财经
- 军事
- 体育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