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华3月27日发布公告,因工作变动原因,张玉卓请辞董事长、执行董事职务。
《天津日报》3月28日消息,经中共中央批准:张玉卓任天津市委委员、常委。
《滨海时报》3月29日消息,天津市委决定:张玉卓任天津市滨海新区区委委员、常委、书记。
履新天津前,张玉卓供职神华集团15年,并自2008年12起担任神华集团总经理,2014年5月更进一步,出任董事长。历经肖寒、叶青、陈必亭、张喜武,张玉卓接手时的神华集团已经从单一煤炭企业发展为煤电路港航油化一体化的大型企业,他和神华集团面对的一个新的时代,能源清洁转型已迫在眉睫,煤炭企业的未来亟待探路。
“神华集团必须要有效防止被新能源机制所颠覆”。张玉卓就任神华集团董事长在一次重要内部会议抛出了他对未来潜在危机的认识。
他曾经在神华内部谈论摩托罗拉、三星和苹果三个手机霸主兴衰更替的故事。他警惕的是,能源资源类行业技术更新换代周期相对IT业较长,但创新对于引领或制约企业发展都有相同的规律。
这家早期依靠政治优势,长期依靠一体化模式,并将重心放在维护和优化产运销一体化的企业,如何把握能源革命以及能源产业机构调整之下危机重重的能源市场,它的相关产业能否从配角上位为主角,它的战略布局能力能否适应新能源机制之下的运转方式,都面临巨大的挑战。
三年过去,成效几何,有待检验。
被敲打的煤炭
神华集团2014年换帅后,接棒者张玉卓在其第一次党组会议就说,神华集团正在“爬坡过坎”。
此前,神华凭借其对危机的敏锐把脉,经历了火电及煤炭行业至少一个完整的产业周期波动,以其独有的一体化模式顺势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企业,以及中国最大的一次能源供应商。
煤炭行情的黄金十年结束后,煤炭企业的危机开始蔓延。市场因素倒是其次,政策影响可能对行业伤害更大。
神华集团党组会议的一位与会者转述,中央领导人曾专门“敲打”过煤炭行业,他说,传统的煤炭利用方式不革命不行了,环境已经不堪重负,人民健康深受其害。要推进能源消费革命,就要在煤电清洁化问题上下足功夫。
更早看到大势的企业,会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2014年,神华明确了两条路径,一是夯实基础,二是倾向高端,基础业务和高端业务协调发展。
基础业务是神华集团的煤炭产运销一体化产业。高端业务则是神华寄予厚望的未来。
神华集团总经理凌文对神华集团高端业务有一番解释:“不是说能源本身有高低端,煤炭怎么怎么低级,太阳能怎么怎么高端,这是一个误区,而是要意识到能源产品和利用方式有高低端之分。未经处理直接燃烧,煤炭就是高污染高排放的低端能源,而经过洗选提质,经过清洁燃煤技术,经过煤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就可以实现传统能源的更新换代和高效利用,这就变成了高端能源。‘英雄不问出处’,也就是说,我们不仅仅看能源资源来自何处,还需注重在转化、储运和终端利用等环节的改进。”
2014年以前,这一问题在神华内部还没上升至这一高度。现在他们要面对的是如何适应最高层发起的能源革命,这可能伤及其根基。
“我们的判断是,神华的规模扩张已经触到了天花板,国家产业、环保和地方的税费政策都会对煤炭需求造成很大的影响。”神华集团一家分子公司负责人说。
神华战略规划部曾建言,由于市场不振,需求不旺,煤价低迷,靠煤炭增量无法继续创造效益。
需求减少了,但是神华的人和矿都在,怎么办呢?只有把煤炭换个清洁的方式去消纳。
张玉卓曾说,更加注重挖掘煤基能源清洁转化新领域,加强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向煤制油、精细化工、高品质清洁发电、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环保节能产业和能源新材料与新技术研发等高附加值及高端业务领域倾斜。
强攻清洁能源
神华集团提出把风电作为国华投资公司主业。国华投资公司希望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形成一个有特点、有一定规模和效益的业务,顺应潮流,与时俱进,不求最大,但求最好。
神华交给国华投资的任务有四个:
一是做好风电场资源的获得和争取; 二是要推动风电设备国产化,降低建设成本; 三是要把职工的思想观念和技能转到这上面来,要不惜代价吸收、引进各层次的专业人才;
四是要进一步加大主辅分离工作的力度。
神华此时知道风电可能会很重要,但热情和期望不是特别高。
目前神华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并不占优,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为8.46%,其中风电531万千瓦,占8.1%;水电12.5万千瓦,占0.19%;太阳能11万千瓦,占0.17%。
神华渴望把领跑优势延展到清洁能源领域。在发展规划中把可再生能源转换的目标设定为,到了2020年,使风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达到千万千瓦级规模,比重占神华集团总装机量的10%以上。
神华集团领导层给国华投资的任务是“制定有雄心但科学的规划”,想方设法解决目前可再生能源开发存在的弃风限电、资源评估预测不准确、分布式融资困难的问题。
除了风电,神华集团还期望在更多的新能源领域有所作为。他们正在研究太阳能源如何布局,分布式光伏电站、海上风电什么时候择机进入,同时抓住光热发电政策出台的时机,在光热发电有所布局。
掘金油气
2014年10月中旬,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一次演讲中,神华集团总经理凌文向听众发问“你们知道神华集团在美国的页岩气投资多久可以收回成本吗?”
还没等人们反应过来,他紧接着又说:“你们可以往小里猜。”在“10年”、“5年”、“3年”等一片回答声中,凌文轻轻摇头,说:“只需要一年半。”
这一笔投资是由中国神华海外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完成的,其在美国设立了子公司神华美国能源公司。神华美国能源公司是与美方伙伴ECA公司合作开发页岩气的投资主体。
双方合作的主要内容包括:页岩气项目预估开发的总投资额为1.46亿美元。中国神华海外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通过神华美国能源公司作为项目投资主体向项目账户出资9000万美元,剩余部分由海外公司和ECA公司平均分担。ECA公司将其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格林县的足以用来开发25口天然气井的特定油气租约的50%不可分割权益及相关数据、信息转让给中国神华海外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凭借此次成功的投资,神华集团在国内页岩气开发的筹码大大增加。神华已于2013年年初中标湖南保靖页岩气区块,此前也活跃于贵州页岩气产业。
目前国内页岩气开采技术还没成熟,神华另辟蹊径,不仅完成一次成功的财务投资,还有机会学习开采技术及美国的页岩气商业化运营模式,为未来在国内大力开发页岩气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神华计划在煤制油领域有更大的算盘,其鄂尔多斯煤制油项目产出的油品品质更高,据说供不应求。油气领域是神华布下的未来重点增长点。
神华最早在上世纪90年末就已经布局煤制油。张玉卓与此渊源很深。1995年,张玉卓从英国留学归来后,进入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工作,曾担任该院院长。2002年加盟神华集团,全面负责神华集团的煤制油战略。
目前煤制油化工板块已经产出利润,收入占比大约是6%左右,利润占比超过2%。神华有283.9万吨原煤转换成油品,588.4万吨原煤转换成烯烃。神华的目标是,到了2020年,形成千万吨级的现代煤化工规模,甚至要占据全国20%的份额。
中央领导人2016年曾专程到神华宁煤煤化工基地视察,2016年12月28日又为神华宁煤400万吨煤制油项目建成投产作出重要指示,对神华的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清洁发展给予充分肯定。
转型技术提供商
经历过多次产业周期波动后,神华抵御风险的意识已成其触觉的一部分。
张玉卓主政神华曾发问:“谁能在前几年预测到美国通过开发页岩气,实现了能源自给,从而改变了全球地缘政治格局;10年前,谁能预测到今天国家治理大气染污要大力限煤控煤,一些地区提出几年之内煤炭消费要实现负增长,逼着煤炭企业加快高效利用和清洁转化步伐。”
为了规避煤炭天花板,张玉卓把神华的发展目标确立为国际知名的清洁能源提供商。
其规划有三大板块:
一是以产运销一体化产业链为基础的煤基能源板块,这一板块实际是延续目前的模式,其不但能为其他板块提供造血功能,还能在行业周期性变化的景气期提供高额的利润。 第二是清洁能源板块,主要包括清洁高效煤电、煤制油化工、可再生能源和页岩气等,这些行业受行业周期性变化影响相对小,能够提供稳定的利润,保持神华长远发展。 第三大板块目前还远未成型,期望通过做强前面两大板块,形成清洁能源技术产业板块,负责能源新材料、储能技术、煤清洁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等的研发和商业推广,既可以为神华提供技术保障,也可以通过技术转让、技术贸易贡献效益。
神华集团一位中层告诉记者,目前世界上近80%的清洁能源技术创新是源于日本、美国、德国、韩国、法国和英国这6个发达国家。中国也沦为世界煤化工技术的试验场和最大销售市场,国外有工业化应用业绩的11种煤气化技术中有8种已经在中国拥有或者正在建设工业化生产装置。GE通用电气在全球共有160个气化项目投入商业运营,其中有97个在中国,比重均超过一半。
内部人士评价说,学者出身的张玉卓是一位有技术情结的企业家,他认为,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成不了一流的企业,中国清洁能源总量已经很大,但是技术过度依赖于人。他曾经在神华内部讲过一个故事,2014年6月上旬,中央领导人在中科院工程院的院士大会上讲,某国政要向中央领导人推销飞机,顺势把一款同类飞机模型送给他。当中央领导人接过模型翻过来一看,底下是“Made in China!”中央领导人说:“模型是我们做的,飞机却是他们卖的,你们想想,我们要造多少飞机模型才能换他们的一架飞机?我越想这买卖越不划算呀。”
该内部人士评价说,可见他内心还是有技术报国的抱负。他去陶氏化学公司、南非萨索尔公司、壳牌公司参观时,他深感:“人家一个公司有多少专利产品啊,一吨煤经过科技创新能出好多种精细化工产品,价值经过了多个级次的提升,效益都是乘数效应。”
神华之前也做了一些积累,例如煤炭清洁利用和转化。神华集团科技部一位主管说,目前神华具有相对优势的技术在燃煤火电超低排放控制技术、煤直接液化、煤制烯烃等。但是其他方面的核心技术还是很少。
上述内部人士说,张玉卓明白神华的真实情况,他也坦言,神华集团研发投入比重还不到营业收入的2%,技术贸易和授权收入更是几乎为零。他更想传递的是,是时候做好这个事了,只有掌握新的、实用的技术,生产出好的、有竞争力的产品,才不怕市场变化,防止被颠覆。
相比获取油气资源,开发可再生能源,技术贸易转型之路可能是神华最大的挑战。显然,这远未到开花结果之时。
- 新闻
- 财经
- 军事
- 体育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