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观点

《财经郎眼》十周年:努力把财经节目做出“新味道”

新浪广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然而当下,如何把这档“老不死”的财经节目做出新的味道,成为了摆在主创团队面前最为现实的一个问题。7月8日,《财经郎眼》开播十周年之际,新版节目也正式与观众见面,全新的舞台、全新的话题和全新的嘉宾阵容,《财经郎眼》也学着用自己的方式,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十年前,在大众消费文化大环境下,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盛行,大众媒介呈现出娱乐化倾向,许多电视台都以“娱乐”立台。即便是当时的知识文化节目,也都普遍存在严肃、专业、说教式、学术范过重的问题。

《财经郎眼》正是诞生在这样的背景下,于2009年6月21日首次出现在荧屏上,郎咸平教授和主持人王牧笛撑起一场财经大戏。但节目坚持把那些“高高在上”的标签甩开,被邀请上节目的经济学家很少用晦涩的经济学术解读一个经济现象,而真正用老百姓能听得懂的话语进行大众传播。

作为广东卫视的王牌财经脱口秀节目,《财经郎眼》至今已整整播出十年。十年间,《财经郎眼》经历了经济危机、见证了房价上涨、预言了2015年股灾、谈论了包括美元、黄金、期货等在内的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然而当下,如何把这档“老不死”的财经节目做出新的味道,成为了摆在主创团队面前最为现实的一个问题。7月8日,《财经郎眼》开播十周年之际,新版节目也正式与观众见面,全新的舞台、全新的话题和全新的嘉宾阵容,《财经郎眼》也学着用自己的方式,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以下是《财经郎眼》主创团队对上述问题的详细解答:

问:不少平台把《财经郎眼》归入综艺节目,而不是财经类节目,观众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郎眼?在娱乐的时代里,该怎么面对那些严肃的、甚至是冰冷的财经内容?

答:事实上,财富生活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的生活。十年前,《财经郎眼》创办之初,打出的slogan就是“生活无处不经济”,就是想告诉观众,《财经郎眼》只关注老百姓真正关注的话题。

新版节目主要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节目取消了嘉宾演讲的环节,从而加快节目节奏;第二,节目增加了很多新的节目元素,比如节目组邀请了年轻的嘉宾参与到节目的录制中,选取的话题也更加贴近热点和生活,整个舞台和包装设计也更加呈现出年轻化的色彩。从这种意义上来讲,《财经郎眼》可能不是一个正儿八经的财经节目,而是一个多元化的泛财经话题节目。

问:话语场有多大?新版《财经郎眼》的重点为何重新放在“三人聊天”环节?

答:《财经郎眼》在创立之初,只有一个环节,就是主持人、郎咸平教授和另外一位嘉宾进行“三人聊天”,到了后来,场景换成了大舞台,节目也增加了脱口秀、嘉宾演讲以及外场观察员的观点。

当时的想法是通过丰富节目的形式吸引更年轻的观众,但是后来发现,简单的“三人聊天”的话语场会让观众更加舒服。因此,新版《财经郎眼》的重点还是放在了三人聊天环节,这个环节现在有了一个新名称,叫作“二重奏”,主创团队希望两位嘉宾能够形成一个“竞奏”的关系。

而节目需要展示的不同的观点则放在第三个部分——“说三到四”环节中。在这个环节中,节目组会邀请四位不同身份的外场嘉宾从不同角度来提出问题、表达观点。

问:经历十年时间,《财经郎眼》节目真正能够吸引观众的地方是什么?哪些东西是不能改变的?

答:首先是对时代脉搏的把握,财富社会所发生的最新最快的热点话题,《财经郎眼》都可以及时在节目中反映出来,团队认为这是“调动观众兴奋点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其次是敢想敢言,这也是节目一贯的传统;而最重要的一点是,《财经郎眼》站在普通人的立场上去说话,站在老百姓的利益点上去发声。这些年节目探讨了很多国计民生的话题,每每总是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意识埋藏其中,所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正是因为站在普通人的角度,《财经郎眼》总是充满了温情。

据了解,目前《财经郎眼》也在通过各种渠道对节目内容进行碎片化传播,建立新媒体运营部门,紧跟社会经济热点,在电视视频内容之外,通过全媒体渠道输出有价值、有时效的内容。目前《财经郎眼》的文字内容覆盖微信公众号、新浪头条、百家号等资讯平台。

虽已十年,但是《财经郎眼》始终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其精神面貌和节目本身的包容性,将“南派”特质继续发挥。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