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佛山

佛山西樵非遗引央视关注 中秋全球直播松塘村烧番塔

新浪广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9月24日,由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全程录制的 2018《传奇中国节·中秋》大型现场纪实节目,确定在中秋夜当晚18:30-19:00期间在西樵镇上金瓯松塘村进行全球直播烧番塔活动。

9月24日,由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全程录制的 2018《传奇中国节·中秋》大型现场纪实节目,确定在中秋夜当晚18:30-19:00期间在西樵镇上金瓯松塘村进行全球直播烧番塔活动。本节目于9月24日下午四点在CCTV1和CCTV4同步播出,各位记得锁定啦!

大型直播特别节目《传奇中国节》是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的品牌节目,连续多年对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华传统节日进行全球多点直播,向全球观众传播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对世界的影响。9月13日至14日,央视主持人刘阳和节目拍摄团队来到佛山南海松塘村、黄飞鸿狮艺武术馆、叶问纪念馆、丹灶仙岗守一艺术馆等地进行直播现场踩点和素材拍摄。2018《传奇中国节·中秋》将选择全国各地共十多个城市进行现场连线直播。佛山南海作为广东唯一入选地,将以中秋节为契机,记录佛山浓厚的中秋民俗文化活动,向全球展示佛山特色的岭南民俗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表达美好的中秋节日情怀和民俗活动好意头。

9月24日中秋节当晚,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将在节目中直播松塘村一年一度的传统民俗活动“烧番塔”。节目上,主持人身穿香云纱将漫步松塘村,向全球观众简述松塘村历史文化,走进祠堂介绍“秋色”,并在广场里与舞狮武术小队员、手拿藤编灯笼祖孙进行互动。此次的直播节目,把深厚悠久的佛山南海民俗文化在节目中呈现,丰富多彩的秋色、古老柔美的香云纱、精致有趣的南海藤编还有喜庆红火的松塘村烧番塔,一个个非遗文化、一幅幅民俗画面传达到全球观众的家中。不但展现出佛山南海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深沉丰厚的文化积淀,还有西樵松塘村的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向全球观众共享一种美好的节日祝福。

“烧番塔”又名烧花塔、烧瓦塔、烧瓦子灯,在江西、广东、广西、福建等地都有流传。如今在佛山,只有在南海西樵松塘村、丹灶仙岗村、罗村上柏村少数几座村仍盛行此民俗,每年中秋节,都吸引广大市民游客赶来观看。时至今日,中秋夜烧番塔承载着劳动人民群众对平安吉祥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民间认为,烧番塔祈福求财,火力越旺,火焰越高,商家生意就越好。现在,中秋夜烧番塔不但是一种民俗风情娱乐活动,是人们追求红红火火、风调雨顺、色彩斑斓和谐并进的生活及期望步步高升的心愿,而且,也是民俗风情内化为一种村族文化,一种向上的精神引领。

松塘村的番塔一般直径二米左右,高5—6米,用红砖砌成,中间镂空,加入晒干的禾草,往往要花费几个小时。传统的烧番塔,是八月十五晚八点,随着锣鼓声,松塘醒狮从松塘孔圣庙起鼓出发,步青云路,登翰林门,声声响炮伴随,不久便来到番塔旁。番塔旁整齐的摆放好月饼、水果,塔底插满香。打开塔底的炉口,点燃,从番塔内瞬间冲出漫天星火,彼时响起烟花声,火光、月光,与烟花的闪光相互辉映。每年活动都会持续2个多小时。塔身上小下大呈锥形,因此垒塔时,从下往上每一层都要向内部收缩一圈,最上层顶端仅留一孔,这样更利于火苗上蹿,火苗越大预示着生活越兴旺。此外,松塘村中的池塘名为月池,据说绕月池游走一周可以带来好运。

西樵镇上金瓯松塘村位于西樵山之西十里处,已有近八百年历史,这里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三面岗峦环抱,中央池塘片片连绵。村居环境列建。长街深巷,清幽古朴;宗祠序列,庄严肃穆;书舍家塾,鳞次栉比;名人府第,显隐其中。处处彰显岭南历史文化特色。自宋咸淳九年,松塘村始祖区世来于此开基繁衍至今,已代传廿八,现今诸多民风习俗依然传承保留,如正月初四“出色”巡游、二月初二土地诞、六月廿四关帝诞,而九月重阳敬老、孔子诞祭孔奖学庆典、翰林文化节等活动还给古老的文俗增添了新的内涵。

松塘村是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座800年的古老村庄,已吸引央视《记住乡愁》、凤凰卫视《筑梦天下》等大型节目到此拍摄。这里不仅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村,也是耕读文化的模范村。借“族望昌荣望族,村名叠显叠名村”之机松塘村在村民和政府的推动下,努力开展古村活化、旅游文化建设。今年,在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下,西樵镇力促“国字号”特色小镇和乡村振兴建设“珠联璧合”谋划特色村镇。松塘村的古村落保育,乡愁记忆,为全省乡村振兴提供“西樵经验”,同时为西樵的古村发展制作了“西樵模板”。

一个古老、淳厚、宜居、宜游的松塘村,引人注目。中秋时节,央视再次走进松塘村,通过节目直播,进一步提升松塘村的历史文化地位,提高松塘翰林名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西樵镇打造岭南旅游目的地提供优质养分。《传奇中国节·中秋》节目将于9月24日下午四点播出,佛山片段将于傍晚六点半(以实际直播时间为准)在CCTV1和CCTV4同步播出!各位记得锁定节目啦!

附非遗项目介绍:

[松塘村烧番塔]西樵松塘村烧番塔是佛山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松塘村,人们对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的保护、传承意识较强。烧番塔作为松塘村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每年中秋节,松塘村都吸引广大市民游客赶来观看。时至今日,中秋夜烧番塔承载着劳动人民群众对平安吉祥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民间认为,烧番塔祈福求财,火力越旺,火焰越高,商家生意就越好。现在,中秋夜烧番塔不但是一种民俗风情娱乐活动,是人们追求红红火火、风调雨顺、色彩斑斓和谐并进的生活及期望步步高升的心愿,而且,也是民俗风情内化为一种村族文化,一种向上的精神引领。此外,松塘村中的池塘名为月池,据说绕月池游走一周可以带来好运。

  [南海藤编]藤编是一种以棕榈藤类植物茎杆的表皮和芯为原料,编制而成的实用品和工艺品。南海藤编品种丰富,约有8000多个花色品种,主要有藤皮、藤芯、藤席、藤笪、藤织件和藤家具6大类。藤编具有质轻色淡、雅致清丽、轻便美观、坚固耐用、以及天然环保的特点。南海藤编造型丰富,形式多样,工艺精致。主要集中在素有“藤乡”之称的大沥镇黄岐八乡,同时辐射到里水、平洲、盐步等镇乡,黄岐八乡即沙贝(今属广州)、凤岗、白沙、冲口、陈溪、永澄、泌冲、钟村八个自然村。

南海藤编的历史一个潮起潮落的历史,解放前,由于战争原因,广州沦陷,藤乡的藤业遭受极度破坏,处于淹淹一息的状态。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南海藤厂和东风藤厂的建立,南海藤业有了质的飞跃,品种繁多,众多产品畅销港澳,远销世界各地,外贸创汇期长达30多年,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塑料产品及其它新颖产品的出现,藤制品逐渐不再受人青睐,黄岐藤业开始逐步萎缩。2006年南海藤厂清盘,标志着藤编又陷入了低潮期。如今,在南海黄岐“八乡”还有不少藤厂,其制品主要供出口。2012年,南海藤编技艺入选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香云纱(坯纱)织造技艺]民国4年(1915年),南海西樵民乐程家发明了先进的提花绞综织机,首创丝绸提花技术,可织出有透孔提花的纱料,俗称“白坯纱”。经过晒莨后不仅黑亮挺括而且凉爽透风,因穿其所制成衣,行动时会沙沙作响,时人始称之为“响云纱”。后来,因粤语“响云纱”同“香云纱”发音相近,前者直白通俗,后者文雅香艳,“香云纱”逐渐成了莨纱类面料的代名词。香云纱问世以后,曾风靡一时,民国年间,西樵纱绸输出一度占全省输出总值的80%以上。90年代,随着化纤织品的侵入,传统丝织业大幅度萎缩,香云纱独特精妙的织造技艺也就此失传。2010年底,南海西樵镇百东永鸿纺织厂的张家四兄弟从民间收集提花木织机零件,并成功组装了由1915年程家四兄弟发明的绞综,恢复了白坯纱生产,并采用自产坯纱成功晒莨出香云纱。至此,香云纱(坯纱)织造技艺在失传20多年后重新开始传承、接续,无疑是南海人敬重历史记忆、呵护文化遗产的真实写照。2015年9月,西樵香云纱(坯纱)织造技艺被列入佛山市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佛山秋色]“佛山秋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明代就已有的中秋节庆丰收盛大民俗活动。几百年的传承发展使“佛山秋色”影响广泛,尤其是从2009年以来,“佛山秋色”成为每年定期举行的大巡游民俗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也得到粤港澳及海外华人华侨的极大关注。佛山秋色由工艺品和表演艺术两大类组成。秋色包含灯色、马色、车色、底色、飘色、水色和景色等“七色”。灯色与景色为工艺制作,用扎作、裱塑、粘砌、雕批等手法制作出丰富多样的彩灯和以假乱真的工艺品,其他五色主要是由舞蹈、音乐、戏剧、杂技和扮演故事组成。独具地方特色的佛山秋色,以浩浩荡荡、载歌载舞和琳琅满目的工艺品,演绎着城市辉煌,焕发着时代光彩。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