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过塔坡水顺风又顺水 塔坡庙会再现佛山传统

新浪广东
关注“洗过塔坡水,顺风又顺水”,7月8日,由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禅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祖庙街道办事处主办,祖庙街道宣传文体局、文体服务中心承办的己亥年六月六塔坡庙会暨2019佛山初地民俗文化系列活动在祖庙街道塔坡古迹举行,作为活动的重头戏,传递塔坡井水的活动为塔坡庙会注入了丰富内涵。

传统狮展演《百鸟归巢》
塔坡递水,感受佛山初地历史文化底蕴
当天下午,传统狮展演《百鸟归巢》、蔡李佛展演《鸿胜武学世代传》、以及由佛山粤剧非遗传承人梁智理,演绎其父亲——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梁荫棠的首本名曲《赵子龙催归》等独具岭南文化特色的节目拉开了活动的序幕。

蔡李佛展演《鸿胜武学世代传》
随着一声响亮而悠长的“起水罗”,穿着古服的塔坡原住民泰叔,以传统竹篙打水的形式,将装满木桶的塔坡井水,徐徐取出水面,倒入到古时传水专用的铜磬里。

珠江形象大使手捧“传水铜磬”传递塔坡水(摄影:吴宇)

(摄影:吴宇)

鸿胜馆传人从珠江形象大使手中接过铜盘(摄影:吴宇)
装有塔坡水的铜罄,经过24名塔坡历史见证者的接力传递,铜磬陆续传至有“辛亥革命保镖”之称的鸿胜馆传人手中。最后,6鼎塔坡水传递到主舞台6位本地企业家、文化界代表、外国友人手中。

六位嘉宾接过塔坡水,将水倒入启动台中
“塔坡古迹,源远流长。古井永赐甘泉,牧唱长留遗风。沧海桑田历千年,翻天覆地慨而慷,改革开放再出发,佛山起宏图,青山绿水环境美,安居乐业百事兴。”伴随着广东省非遗传承人小神鹰老师慷慨激昂的《塔坡诵文》,六位嘉宾共同将井水汇聚到舞台中央,寓意塔坡水长流不息,润泽万物。

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广东省非遗传承人小神鹰老师朗诵
塔坡古井取水传递仪式后,前来参加活动的老老少少们纷纷涌向塔坡井,用塔坡水沐手,希望“顺风又顺水”。海外同胞、外国友人、商界代表和本地居民齐聚一堂,通过这一简短取水、传水环节,感受佛山初地历史文化底蕴,擦亮祖庙街道老城区历史文化品牌。

今年的塔坡庙会也吸引了外国友人来捧场(摄影:吴宇)
佛山兴盛,由塔坡水而始
佛山古称季华乡,“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唐贞观二年(628年),在塔坡岗发掘三尊铜佛像而得名“佛山”,这佐证了“未有佛山,先有塔坡”。
佛山市非遗保护委员会专家、民俗专家梁国澄介绍,塔坡井的一滴水,延伸到整个古镇里的大小河流,南到东平河,北至汾江河,古代的佛山河道纵横如织,水网星罗棋布。在河道两岸形成的岭南商业中心,以冶铁、纺织、制陶三大支柱行业为主的产业链,对佛山经济的发展起着三足鼎立的重要作用,水哺育了佛山古镇,成为孕育粤剧文化、武术文化、饮食文化、商贸文化的源泉。依赖发达的水路网络,佛山成为四大聚和四大名镇之一,佛山因河而富,因水而兴,可以说,佛山过去的文明发展史就是佛山人民与水相依的历史。
塔坡古井,从唐代一直沿用至今,水源千年不断,井水长流不息,滋润万物,见证着佛山的历史与辉煌。最为特别的是,即使是干旱的季节,塔坡井的水都是满满的。街坊们都喜欢直接从井里打水上来冲凉,井水一直都是冬暖夏凉。因此佛山俗语有云:“洗过塔坡水,顺风又顺水。”
讲古:塔坡庙会的由来
据民国版《佛山忠义乡志》记载:“六月初六日,凡列肆于普君墟者以次率钱演剧,几一月乃毕。”每逢这个节庆,但凡是在普君墟一带做生意的人家,都会集钱筹资,广邀本地戏班合众参演,举办一场盛大的庆典,附近几条街都装饰成了花街,贺诞活动最长的延续整个月,可谓是佛山最具传统的民俗节庆活动之一。
己亥年六月六塔坡庙会暨2019佛山初地民俗文化系列活动,是祖庙街道自2016年恢复举办塔坡庙会民俗活动以来的一次全面升华。通过恢复历史记载的举办墟市、广邀戏班唱戏等传统庆祝环节,配合徒步、骑行、公开课、文创、汉服展示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吸引更多年轻一辈关注、了解佛山初地,把塔坡庙会打造成为文商旅融合发展的载体。
作为本次活动的冠名方碧桂园·岭南盛世,其项目营销经理罗世锋表示,碧桂园希望通过支持本次活动,让更多佛山人了解佛山的文化历史故事和底蕴,同时更希望将这项深入民心民俗文化活动继续传承下去。
祖庙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岭南文化的发源地,祖庙街道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为了讲好“岭南故事”留住“南粤乡情”,近年来祖庙街道把握自身的文化优势,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把祖庙打造成“岭南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除了举办塔坡庙会,今年以来,祖庙街道还打造了“佛山初地·人文祖庙”2019祖庙街道文化艺术之旅系列活动,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彰显佛山老城独特文化魅力及历史文化底蕴,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图片|新浪广东佛山(除署名外)
通讯员|余进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