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佛山

刘雷:“半路出家”,创新之路三年磨一剑

新浪广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那时候在陈老师工作室学书法篆刻,刚开始只是把做陶印剩下的紫砂泥随便捏着玩,没想到真的有人看上了我做的紫砂壶。”忆起最初与陶艺接触的青葱岁月,“石湾杯”青年陶瓷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刘雷这么说道。从2017年到2019年,这已经是刘雷第三次参加“石湾杯”青年陶瓷大赛。

“那时候在陈老师工作室学书法篆刻,刚开始只是把做陶印剩下的紫砂泥随便捏着玩,没想到真的有人看上了我做的紫砂壶。”忆起最初与陶艺接触的青葱岁月,“石湾杯”青年陶瓷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刘雷这么说道。从2017年到2019年,这已经是刘雷第三次参加“石湾杯”青年陶瓷大赛。

“石湾杯”青年陶瓷大赛是一个全国性的陶艺赛事,也是石湾持续举办的一项品牌活动。2019“石湾杯”青年陶瓷(人物)大赛作为2019佛山(禅城)陶艺建陶设计周的重点项目在今年4月下旬已经启动报名,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中国佛山(石湾)陶瓷设计创意谷、佛山市禅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广东省高等教育陶瓷艺术委员会、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指导,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主办,大庸堂文化有限公司、佛山市建设文化事业基金会执行。大赛面向全国45岁及以下的青年陶艺家、艺术院校师生、陶艺企业创作人员等征集陶瓷作品。

9月28日上午,筹划了近半年的“2019‘石湾杯’青年陶瓷(人物)大赛”迎来了最终评审的时刻,在现场评选出了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新锐特别奖8名以及优秀作品奖22名,至此大赛获奖名单全部出炉。

本次大赛的一等奖作品,是由青年陶艺人刘雷创作的《吴昌硕立像》。截至今年,“石湾杯”青年陶瓷大赛共举办了六届,最初的大赛以大学生为主体,旨在吸引年轻人进驻石湾,为石湾注入更多青春力量。经过多年的演变和革新,“石湾杯”赛事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扩展。正因为如此,青年陶艺家刘雷才有机会于2017年首次参加大赛,两年前的他,获得了当年大赛的三等奖。连同今年,刘雷已经是第3年参加“石湾杯”青年陶瓷大赛,不同的是,坚持与创新使他在今年拔得头筹。

形神兼具,立足传统

今年大赛以“人物”为创作主题,激发创作者思考和探索对当代人的表达。刘雷创作的《吴昌硕立像》以晚清民国时期艺术大师吴昌硕为原型人物,头部采用可塑性强的胎泥材质,将这位被誉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的艺术家的表情神态塑造得极其生动形象。刘雷称,作品的创作灵感源于偶然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吴昌硕先生的照片,其实这并非他第一次看到那幅像,只是当他再次看到的时候,碰巧是在准备创作“石湾杯”大赛作品的时期,当时觉得该人物个头不高,其神态、衣着体态,加上整个人物线条感强等特点让刘雷一下子就来了创作的念头。于是,一个脑后盘发,带着中国古代典雅气质的人物立像在脑海里呈现出来。灵感来得很巧,一切水到渠成,整个作品仅花了十天便完成了。细看作品人物,腹部微微隆起,一副满腹经纶的样子,刘雷幽默地称这是个有趣的“小老头”。

1997年,刚到佛山不久的刘雷在普通商铺的货架上第一次看到石湾公仔时,就已经被其讲究意象、传神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石湾公仔上釉别具一格,经过时代的演变,现代的石湾公仔多偏向于釉色艳丽斑斓,动作表情过度夸张,当被问及为何作品人物的衣服着色选择白色基调时,刘雷答道:“我个人很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审美讲究含蓄、内敛,因此在人物着装上我选择了比较素雅的颜色,以此突出中国古代文人的雅致。”

“半路出家”,师从名师

陶艺是一门需要长时间沉潜、磨练的艺术形式,实际上,刘雷当初是“半路出家”才踏上这条人生轨道的。设计专业出身的他,毕业后曾多年投身在设计领域,真正带刘雷入行的老师,乃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紫砂学科带头人吴鸣先生。说来也巧,宜兴当地的陶艺技术多以家族传承为主,若非吴鸣先生主持的“紫砂陶艺的传承和创新”项目被列为2007年度“六大人才高峰”D类资助项目,刘雷也不会有机会跟随吴鸣先生学习系统的陶艺创作知识。

而在遇到吴鸣老师之前,还有一位将刘雷领进陶艺之路的师傅,那就是当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陈国斌先生。在陈国斌先生工作室,刘雷初触陶瓷材料,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无独有偶,陈国斌先生曾是某国营冶炼厂厂长,后来也是“半路出家”,选择到浙江美术学院书法专业进修,从此就在他爱好的书法篆刻艺术上深耕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陈国斌先生在国美进修时导师是中国文联副主席陈振濂先生,陈振濂先生师从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的沙孟海先生,而沙老,恰巧是吴昌硕的学生,一连串的师生关系,造就了刘雷与吴昌硕这位祖师爷之间的又一层缘分。

不管是从一而终还是半路出家,能在陶艺这条路上坚定自我、坚持创新并非易事。刘雷表示,当代石湾陶艺正面临着商业化、市场化的冲击,业内人士容易在审美上迷失方向,甚至难辨“产品”与“作品”之间的区别。

“艺术创作最好是不受限制的,我认同创新,应该向那些优秀的年轻人的创作亮点吸收和学习,但创新也不代表一定要否定抛弃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特有的文化艺术形式有其优点,不然也不会发展延续到今天,有些糟粕早就被碾压在前进的历史车轮底下。而被传承下来的是精华,有其技术难点,当中有不能被取代的审美价值。因此,创新也可以是渐进式的,在这个急流勇进的时代,陶艺创作应当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样,沉潜、打磨,继而创新、进步。”刘雷如是说。

文字:新浪广东佛山 钱莉思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