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惠州

龙门县获评“中华蜜蜂之乡”荣誉称号

新浪广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11月26日,龙门县被中国养蜂学会授予“中华蜜蜂之乡”牌匾。这一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龙门县中蜂养殖产业的充分肯定,也将有力促进龙门县蜜蜂养殖的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为当地广大蜂农致富奔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11月26日,龙门县被中国养蜂学会授予“中华蜜蜂之乡”牌匾。这一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龙门县中蜂养殖产业的充分肯定,也将有力促进龙门县蜜蜂养殖的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为当地广大蜂农致富奔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龙门是养蜂大县,蜜蜂养殖历史悠久。早在宋朝时,龙门就有蜜蜂分布;清朝康熙时期的《龙门县志》就有“蜂蜜”的记载。新中国成立后,龙门的养蜂产业发展迅速。2000年,龙门的蜂群已经占广东省养蜂总量的十分之一,故有“广东10窝蜂,龙门占1窝”的说法。2012年,龙门县被评为“全国养蜂示范县”,也被列为“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2018年,龙门蜂蜜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龙门养蜂历史悠久养殖规模大

据龙门县养蜂研究所所长林伟忠介绍说,“中华蜜蜂之乡”的评选有两个主要标准,分别是养蜂历史悠久和蜜蜂养殖规模要达到5万群以上,而龙门县凭借悠久的养蜂历史和庞大的养殖规模成功获评。

据了解,龙门县地处热带亚热带,雨量充沛,气候温暖,蜜源植物资源丰富,种类达到160多种,一年春、夏、冬三季可收商品蜜,特别是冬季有鸭脚木、野桂花、枇杷等,具有较高产稳产的特点。

“龙门饲养的蜜蜂全部为华南型中蜂(简称‘中蜂’),采用现代活框饲养。当前,养殖规模达约13万群,年产量2500吨,产值1亿多元,蜂产业从业人数2700多人。” 据林伟忠介绍,龙门拥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养蜂场,每个养蜂员都经过专业培训,且大多拥有中国养蜂学会“全国蜂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证书,部分获得“蜜蜂饲养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党建引领助力打造“甜蜜”事业

为更好服务于本地蜂农,龙门县养蜂研究所牵头组织65户养蜂户成立龙门县养蜂协会,并于2012年8月成立党支部,2018年3月成立党总支,下设10个党支部,分布在各个乡镇。目前,全县蜂农党员共有62人。

据了解,县养蜂研究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贯彻落实既定的蜂产业发展工作决策,以党支部为平台,不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形成了“党总支+养殖户(贫困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示范村(基地)+龙头企业”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和蜂农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服务蜂农中增强党支部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林伟忠表示,龙门县养蜂协会以党总支为引领,以龙蜂生态养蜂示范基地为平台,为养蜂户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帮助养蜂户加工、销售蜂蜜,通过推行有机蜂蜜标准化生产技术,解决蜂农养蜂难和销售难问题,把提高蜂农组织化程度,推进蜂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发挥基地作用的重要措施来抓。他表示,县养蜂研究所和县养蜂协会党总支实施“蜂味”党建,开展“养蜂学堂”,每周定期在蜂农服务中心电教室或蜂场开展党的理论、惠农节目、实用技术节目;利用县“惠民讲师团”“宣讲一线行”“农家党校”和省市专家一线辅导等送学到基层;通过社群和手机短信等方式把蜂农党员联系起来,推出“空中课堂”,创新实施“党建引领空中农业,助力打造甜蜜龙门”项目,真正打造“蜂情”龙门,酿造“甜蜜”事业。

此外,龙门县养蜂协会党支部通过远程教育平台——惠民讲师团,经常组织讲师团的养蜂专家为蜂农提供蜜蜂病虫害防治、蜂蜜保质等各种指导服务,并经常性组织党员、蜂农到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使全体党员、蜂农对龙门县的革命历史有更深刻的了解,引导党员、蜂农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践行群众路线,为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而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近年来,县养蜂研究所和县养蜂协会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使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到农村社会每一个角落,让党支部在基层‘挑大梁’,让党的声音在基层‘唱主角’,谱写了联结和带动蜂农、基地示范、搭台唱戏新乐章,奏响了党建传帮带扎根于乡村、远程教育服务于蜂农、培训变学为用促发展‘三步曲’。”林伟忠说,党建引领不仅提高了龙门县蜂农的生产技术水平,而且富了一批人,受益户又成了传播者,造就了一批致富带头人。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