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城市更新与原生居民的价值共赢点在哪里?

新浪广东
关注回顾各地大规模城市更新履历,城市更新效率一直是城市更新的痛点。尤其是在城市更新的利益博弈中,因参与主体们之间的利益难以平衡,导致城市更新效率低,更新速度缓慢的问题尤为突出,而拉锯式的低效,导致的是城市、市场、权利人的“多输”局面。以提高城市更新效率为目标,平衡城市公共空间整体升级与原生居民利益,对主管部门来讲,无疑是————“向难处行”!
大多数的城市更新拉锯战,很大一部分都归咎于补偿方案:未能切实充分地考虑原生居民的利益,使得不愿妥协的原生居民,成为了城市更新中最大的难题。对此,在本次仲恺启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如何让原生居民理解并接纳城市更新,并寻求该群体的最大利益平衡点。实现参与主体共赢,成为了城市更新实施关键。

仲恺城市公共空间价值的共赢
与北、上、广、深前几十年,动辄容积率破10的情况不同。仲恺大道沿线区域的城市更新,提出了低容积率的城市建设,并着重于完善城市公共配套。
翻看过往的城市更新案例。大量旧改项目容积率高达10.0以上时,伴随着而来的教育、医疗、公共资源短缺,城市交通拥挤,绿化少等问题,逐渐演化成一个个病症,掣肘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相比过去,当下的城市更新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关注生活本身。优化城市生活空间,引导城市高质量发展,成为了本次城市更新的主要目的。
如深圳坂田城市广场。在坂田城市广场改造之前,该区域曾为工业2.0时代,名动亚洲的圣诞树厂。在通过城市更新,严控其容积率为4.88内,将其打造成符合当下“产城人”融合的综合生活区,区域内不仅涵盖住宅、商业、写字楼等建筑形态,在绿化方面也有极大的改善。并通过增加公共配套——如深大附中等学校,教育资源的增加有效缓解了区域教育紧张问题。同时,因城市面貌品质的革新,区域吸引了大量的高新产业入驻,聚集高科技的人才流入。在变身前后,整个片区的环境和居民素质有了飞跃式的提升。
仲恺大道沿线区域的低容积率的更新原则,与上述案例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最大化保证城市的公共空间配套。

在城市公共空间大升级的层面上,通过规划建设如绿地公园、医院、学校这类低容积率,且使用时间长的公共配套,来满足仲恺居民未来两代,乃至更长时间的生活需求。以此改变城市的生存样貌及城市环境,整体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仲恺本轮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公共配套空间,全民共享高质量人居和资产价值。但这样的“共赢”,实践起来也面临着实际困难,即如何寻求城市更新和原生居民眼前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1:1原则:保障更新效率和原生居民长期“资产价值”
城市更新所带来的共赢,并不止于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体现,还有原生居民生活品质的彻底改善及资产价值的长期保障。一方面,城市更新将有效改善原生居民居住环境居住条件,配合城市全面规划,提升区域价值;另一方面,城市配套从衣食住行,到教育医疗、公共交通等方面的彻底改善,也将支撑起原生居民在仲恺持有的资产价值得到飞跃性增长。
以东莞松山湖为例,该区域从只有村民、村落的落后面貌,在经过城市更新发展后,区域内的无论是住宅、商业、公园还是教育、产业园等配套一应俱全。吸引了以华为为代表的众多高新企业的入驻,成为了东莞当下资产价值最高、最具保值潜力的区域。
在松山湖城市面貌逐渐升级的同时,不仅衣食住行条件彻底改善,区域资产价值,也从2015年1.1万元/㎡,提升至如今3万/㎡。并有持续向上发展的势头!
可见,城市公共空间整体升级,带来的人居品质提升价值,是原生居民和城市发展之间,最大的利益“公约数”!城市更新效率,建立在各方积极看到长远价值,并寻求长效的“回迁制度”。
据了解,仲恺本轮城市更新,对原生居民明确产权的资产,采取的是“1:1补偿”原则。以此寻求原生居民在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共享城市更新带来的长期价值支撑。

177万的居住改善成本,张先生表示,对很多像自己一样的原生居民家庭来说,这样的成本压力太大,几乎不可承担!但积极参与这轮城市更新的话,张先生家里有望拥有400多平方的合规资产。
通过城市更新的“1:1补偿原则”,自己不仅可以获得全新、充足的居住空间。还将得到一些可以长期持有,也可以出售变现的家庭资产!
“1:1补偿”原则,在深圳城市更新过程中,也深受原生居民欢迎。
如深圳大冲村,2011年,深圳大冲村旧改正式动工,其更新范围涉及占地68.5万㎡、建筑面积约280万㎡。多年后,华润城破茧而出,形成今日集住宅、公寓、商业和写字楼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体项目。根据大冲村的拆赔标准,村民可以选择物业、现金、物业加现金等三种补偿模式。物业补偿按建筑面积实现1:1补偿,货币补偿则是以当时1.1万元/㎡为准。其中,绝大部分的村民选择了物业补偿。
随着城市更新的推进,大冲村摇身一变成为深圳标志性的综合体,原生居民的资产价值,也一路水涨船高。2014年底,华润城一期开盘,均价为4.7万/㎡。深圳链家网数据显示,目前华润城一期、二期和三期的价格都已超过12万/㎡。即使是在调控最严的近三年,华润城价格仍然坚挺,89㎡三房从800万跳涨至1200万。
仲恺城市更新补偿所提倡的实物补偿,也正符合目前城市更新补偿的标准:
即,符合合法产权且达到或者超过“标准房”标准的住宅房屋,原则上按“拆一赔一”补偿。旧村庄符合一户一宅的,最高回迁房建筑面积不超过480 平方米。
而被征收的宅基地面补偿法按三档计算:

换一个角度,基于工业2.0时代的快速发展,目前仲恺大道沿线区域内所遗留下来的肌理仍处于半工业、半城镇的城市面貌。在经过统一规划的更新之后,整个区域将按照低密度的标准建设,而更重要的是这次城市更新规划中保证了公共配套的空间。
未来,当仲恺大道沿线从“城乡结合部”蜕变成“低密生态宜居宜业城”,区域内的资产价值,将如上述案例一样,迅速提升!
旧厂房改造,长效价值“启示多”
对于仲恺而言,工业2.0时代所遗留下来的旧厂房更新,才是最大的攻克难点。但同样,这也是仲恺大道沿线启动城市更新中,将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共赢关键点。
以往旧厂房改造更新时,因厂房利益关系的错综复杂,使得土地价值、补偿金额等难以统一意见。尤其是在改造周期中,厂房“收益空档期”的损失,也容易让不少企业不肯主动停产搬迁。简单举例,以目前仲恺厂房约15元/㎡一天的租金标准,一间约2000㎡的厂房出租,租金为9万/月,一年租金约108万左右。基于厂房面积基数大,租金收益总数十分可观。但是这种眼前可见,稳定的利益,其实际价值则远不如城市更新所带来的土地使用效率及物业收益。

可参考佛山顺德“村级工业园改造”一例。

其中,佛山顺德新华西村在经过“村级工业园改造”后,实现村民每年分红比改造前增加超3倍!这些长效且持续增长的利益,便是通过城市更新,所推进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区域内产业形态进行全方位升级,而带来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经济活力。
而仲恺在本次旧厂房城市更新补偿,在基于厂房持有者在城市更新过程中的收支平衡,考虑了以下三个方面:

可以说,最大化地保障了厂房持有者的利益平衡。
纵观国外,亦有如“黄金之城”之称的南非约翰內斯堡,马朋内商业步行街区更新计划,这种更符合目前仲恺旧厂房更新方向的可参考案例。
在上世纪80年代,约翰内斯堡实施了去工业化的政策,留下大量空置和日趋破旧的工业建筑。更新计划给这个项目带来了一个清晰的观念视野,通过修缮旧有空间、甄选具有创造力的租户和商业企业入驻,同时建设新的公共空间、改善当地的生活品质以及推动文化活动项目来实现城市更新的效果。
当然,旧厂房的改造已经不再拘泥于艺术、创意等产业。相应增加符合时下城市生活的购物、餐饮、娱乐等商业相融,可极大丰富改造项目的城市功能。多元化的组合也进一步提升了改造项目在城市中的存在感,推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给原生居民们带来更大的利益共赢点。新闻来源:凤凰网广东综合
对比改革开放以来前四十年。
从深圳城市更新之路(如龙岗),以及北上广之路(包含广州目前实施史上最大城市更新),低容积率标准的提出和要求,无疑是从根本层面遏制了核心地段、土地跟风开发商业房地产的原始冲动。最大程度保护了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也更符合像仲恺这种以生态保护为基础,工业4.0时代的科创产业为主导的,高质量城市发展城市的未来图景。
可想而知,未来的仲恺城市更新之后的新城市区域,不会像一线城市那样拥挤,城市病频发,反而是一个开敞明亮,生态环境良好,人居生活和谐的一个空间。而这个空间,将给这座城市及居民们带来最大的价值共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