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惠州

邹菁:医生要敢于承担、敢于挑战、敢于面对生命之重

新浪广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小小的手术间,承载了患者和家属对健康的所有希望。邹菁作为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的一名副主任医师,日常忙碌于临床一线。

小小的手术间,承载了患者和家属对健康的所有希望。邹菁作为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的一名副主任医师,日常忙碌于临床一线,“奔跑”在手术台旁,成为与生命赛跑的“马拉松”选手,为的只是换得患者的健康,看到患者的微笑。

邹菁不只是一位骨科专家,其实也是一个独具匠心的人。邹菁认为,为病人治疗骨科疾病就像是修复艺术品一般,需要具备耐心、细心和精心。在门类众多的医护工作中,骨科可以说是挑战性极高的一类。手术台上的骨科医生,更要求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既能抽茧剥丝,又能力破千钧。

军人出身的他 喜欢挑战不确定性

1997年6月,邹菁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军校大学毕业的他也具备了军人的各项特质:正直、奉献、担当、敢于挑战等。

邹菁所在的科室是创伤骨科,创伤骨科和常规骨科不太一样,创伤骨科的患者伤情和治疗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对医生的技术水平包括经验和经历都是一种挑战。

创伤骨科的手术也是都比较突然,而不像常规骨科都是固定的手术时间,所以也非常考验人的精力。(小编第一次约访邹医生时也因碰上临时增加的多台手术,不得已只能将采访延期。)

但邹菁面对这些挑战时反而更有激情,越是困难的条件反而越想迎难而上,他直言:“工作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对医生来讲时时刻刻都是挑战。可能因为我是从军人出身的,所以我非常享受这种挑战。从业20多年,我一天比一天更热爱这个职业。”

曾目睹生命离去 立志提升医技

在从事创伤骨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中,邹菁始终认为:“生命之托,重于泰山”,这和他在年轻时的一次经历息息相关。

他回忆道,当时刚毕业不久,有个晚上他在急诊室值班,1个年仅16岁的被车祸撞伤的男孩被送来。男孩全身多发伤,多处骨折加上胸腹创伤,刚到医院的时候还能和医生们开玩笑、聊天。

在当时的90年代末期,医院的医疗条件还不是很高,很多流程都不够完善,而那个男孩就在等待输血的过程中,生命体征逐渐减弱,最后离开人世。

邹菁讲到这里,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我当时是24岁,眼睁睁看着一个16岁的年轻生命逐渐消失,我非常的揪心。从那以后,我就立志提升自己的能力,一定要在创伤治疗方面有所成就,不断提高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造福更多患者,避免类似不幸事件的发生……”

家庭事业难平衡 庆幸被家人理解支持

家庭和事业之间的矛盾几乎所有的医护人员都会面临的,邹菁也不例外,曾经他和邹夫人都是同事,后面考虑到家庭的原因,邹夫人选择了转业到一个相对轻松的单位工作,并主动承担了家里的很多事情,在邹夫人的全力支持下,邹菁也能全心扑在工作上,对此他非常感激邹夫人的理解和支持。

他同时也提到,虽然家人们是全力支持自己的事业,但他经常觉得愧对孩子。孩子小的时候,正值他事业上升期,他每天早出晚归,孩子一天下来都不一定能见到他一面,每个月里能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屈指可数。

而今他没有以前那么忙碌了,但发现孩子已经长大了,错过了很多孩子成长的片段。但如果再让他选择一次,他还是会这样做。

学无止境 为患者创造更优质医疗条件

邹菁也谈起最近在非常火的张红医生在飞机上帮患者吸尿事件,他直言:“我觉得张医生太伟大了!这不是每个医生都能做到的,换成我也不一定能做到。张医生给我们立了个非常好的榜样,我认为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当然,除了要学习张医生的这种精神外,医生这个职业还有很多要学习的。现在的医疗医学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医生必须要跟紧最新的观念、最新的技术才不会落伍。所以邹医生也经常到各地去学习交流和进修,除了医院安排的学习外,他也会自费去学习和提升自己。

他认为作为一名医生,就有这样的义务,要为患者创造更优质的医疗条件,尽可能让患者都能得到最好的治疗。

每一盏无影灯下,都萌动着白衣天使一颗认真负责的心,润物细无声。邹菁深知,只要涉及到病人的问题都容不得任何马虎与轻视,值得付出所有,也无怨无悔。上善若水济苍生,他做到了医者仁心济世人。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