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惠州

成立十年 惠州市三院心血管医学中心再攀高峰

新浪广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十载耕耘,扬帆再出发。经过10年的发展,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医学中心书写了惠州心血管病领域一页页历史,让这座城市的心血管病诊疗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10年,对于一个学科的发展来说,意味着什么?

从2010年引进肖纯博士团队,成立心血管医学中心开始,凭借着一次又一次的技术突破和学科建设成就,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正在给出越来越厚重的答案。

十载耕耘,扬帆再出发。经过10年的发展,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医学中心书写了惠州心血管病领域一页页历史,让这座城市的心血管病诊疗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更为重要的是,在惠州和周边地区,不计其数的心血管病患者因此受益。

该院心血管医学中心成立十年以来取得了丰硕成果,不断朝着国内一流心血管医学中心的目标大步迈进,为惠州心血管病整体防治水平的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已经成为惠州三院一张闪亮的名片,成为鹅城老百姓心中的一盏明灯。

2020年10月10日下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医学中心收到一面意义非凡的锦旗——该患者接受的手术,正是该院实施的首例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瘤手术。

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这项手术,由该院近期重点引进的湖南知名心脏大血管外科专家胡名松博士主刀完成。手术的成功实施,正是该院心血管医学中心高端人才引进的新成果。

这同时意味着,自此,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已完全具备了凭借自主力量实施各种高难度复杂主动脉疾病外科治疗的能力,惠州及周边地区的各类主动脉疾病患者从此在家门口即可获得国内一流的诊疗服务。

建设心血管医学中心,引领医院学科发展战略

时间倒回2010年7月,现任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医学中心主任的肖纯博士刚刚从湖南被引进到惠州。“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创建一个全新模式的心血管医学中心,而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给我提供了实现这一梦想的机遇和条件。”谈起来到惠州的初衷,肖纯如是说道。

2010年10月,在肖纯的主导和推动下,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以创新思维组建了全新模式的心血管医学中心,将心血管内科、心胸外科、血管外科、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专科、心脏重症监护病房、心脏康复中心、心导管室、心电图室和心脏彩超室等整合在一起,采用的是多专科密切协作下的固定医疗护理小组全程服务的模式。

由这种模式组建的心血管医学中心,患者所有重大的诊疗决策均由中心各专科专家共同讨论决定,目的是为了给患者提供更规范、更系统、更安全、也更经济的诊疗方案,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利益。心血管医学中心组建了一个个固定的医疗护理小组,每个小组除了配备本专业的主诊医师外,还配备了中心内各相关专科的专家,以协助该小组的诊疗工作。这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医医之间、医护之间和医患之间的交流和协作,而且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心内各学科的紧密融合和共同进步。

通过对这种创新模式的不断摸索和实践,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学科群的发展迅速焕发了新的生机,并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关注。

从第一台冠脉介入手术的顺利完成开始,在肖纯博士的带领下,心血管医学中心团队从无到有开展了一系列新技术新项目,创造了惠州市乃至粤东地区心血管医学领域的众多“第一”,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不断朝着国内先进水平大步迈进。

“十年磨一剑”。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医学中心可谓硕果累累。在心脏大血管外科方面,心脏瓣膜置换术、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冠脉搭桥术已成为常规,被广东省卫健委授予惠州市唯一一家“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定点救治医院”资格,并在粤东地区率先开展了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胸腔镜下先天性心脏病矫形术、胸腔镜下心脏瓣膜成型术和瓣膜置换术,成为广东省少数掌握该类技术的医疗机构之一;在冠脉介入诊疗方面,代表冠脉介入最高水平的CTO病变成功率达90%,左主干三分叉病变成功率95%以上,在粤东地区率先开展复杂冠心病的杂交手术,2017年PCI手术量突破1000台次,进入广东省第一方阵;在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方面,成功完成惠州市首例阵发性射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手术,现已具备独立开展房颤、房速、室速等各种复杂心律失常的消融手术及各类高难度心脏起搏技术的能力,在粤东地区较早开展了左心耳封堵手术并率先开展了希氏束起搏技术,2020年成功创建惠州市首家国家级标准化房颤中心;在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方面,能够独立完成大室缺及大房缺的介入手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在大血管及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方面,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的经皮导管腔内隔绝术及各类周围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已成为常规,并在粤东地区率先开展了复杂主动脉夹层的杂交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在胸痛中心建设方面,2017年在粤东地区率先通过国家级标准版胸痛中心认证,2019年成为粤东地区首家广东省胸痛中心示范基地,胸痛中心最核心指标——门球时间控制在50分钟左右,长期排在广东省第一位;在心脏康复领域,医院斥巨资打造了省内目前最大、最现代化的心脏康复中心之一,2020年成为粤东地区首家国家级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在科研教学方面,10年来中心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市厅级科研课题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多个学科成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其中心血管内科成为惠州市该领域唯一的博士研究生培养点,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6名,中心每年均承担国家级或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多项,其中惠州西湖心血管病论坛已发展为广东省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

心血管医学中心建设模式在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取得的成功,它所产生的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给医院的学科建设带来了新的启迪,也为其他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莫大的信心。通过学科建设促医院建设,通过学科品牌提升促医院品牌提升,是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长期发展战略。在心血管医学中心这种理念和模式的指导下,先后成功创建了康复医学中心、骨科医学中心、神经医学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等学科群,这些学科群目前均已成长为该院在惠州市乃至粤东地区极具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学科。

引进大血管博士团队,完成“最后一块拼图”

人才队伍的培养至关重要”,从心血管医学中心成立之初,肖纯博士就意识到,仅仅依靠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的力量,无法把一个学科做大做强。学科要实现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团队建设尤其是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为此,肖纯制博士定了中心内部的人事考核制度。制度明确规定了每个领域的带头人或掌握核心技术的专家,必须确定自己的传承人,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让传承人能够独立开展工作。

“学科带头人有胸怀,培养人才有机制,职业生涯有规划”,在肖纯看来,这些都是人才培养的要诀。作为学科带头人,他总是在日常工作中仔细观察每位团队成员的特点,结合这些特点,帮助他们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我希望所有人都能进步,更愿意看到的情况是,所有人都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肖纯说。

在肖纯博士身体力行的带领下,这种“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蔚然成风,迅速推动了心血管医学中心人才梯队建设的良性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大幅提升。通过十年的建设,心血管医学中心已搭建起一支技术过硬、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目前中心共拥有医护人员155人,其中正高职称8人,副高职称15人,中级职称31人,初级职称96人,博士8人,硕士3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能独立开展冠脉介入治疗的医生8人,能独立开展心脏电生理及起搏技术的医生3人,能独立开展冠脉搭桥、先心矫形术、心脏瓣膜置换术等各类心脏外科手术的医生3人,能独立开展主动脉夹层及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的医生有3人;拥有东江学者1人、惠州市管拔尖人才1人、惠州名医1人。

为促进心脏外科的发展,近日,心血管医学中心还特别引进了知名胸心血管外科专家胡名松博士。

9月29日下午2时许,由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医学中心专家实施的“深低温停循环下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半弓置换联合主动脉瓣置换”手术顺利结束。30日凌晨,患者从麻醉状态中完全清醒,30日下午顺利拔除气管插管。这也标志着,胡名松博士带领的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初战告捷。

据肖纯博士介绍,为了让惠州及周边地区更多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得到更及时、更专业的诊疗,从而为建设健康惠州贡献力量,三院除了引进胡名松博士团队外,另一支血管外科博士团队也即将加盟市三院心血管医学中心。

届时,市三院将全力打造大血管疾病诊疗中心,这一中心由心脏外科、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影像医学科等各科相关专家共同组建。

这就意味着,惠州市第三人们医院心血管医学中心的治疗手段将覆盖整个大血管疾病的全部诊疗链,中心将具备大血管疾病各种最前沿技术的诊疗能力,涵盖外科治疗、介入治疗、杂交手术、内科治疗和康复治疗。这不仅为患者省去奔波省城的舟车劳顿和时间成本,更可为患者争取到最为宝贵的救治时间。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