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硬成棍子 颈椎病正在拖垮年轻人

商讯
关注整天对着电脑的上班族、游戏迷,
爱玩手机的低头族,
经常窝在沙发或床上“葛优躺”
……
长时间不当的姿势
导致颈椎病的发病年龄
越来越趋向年轻化

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表现为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正常的节段神经、脊髓行走通畅

颈椎磁共振中病变节段,椎间盘突出并神经受压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主要有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组织受累程度及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颈椎病的类型主要有:
1、神经根型颈椎病
具有较典型的颈椎神经根受压症状,如上肢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2、脊髓型颈椎病
临床上出现颈脊髓损害的表现,可有下肢乏力、行走不稳等症状。
3、椎动脉型颈椎病
因椎动脉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可有猝倒发作,可伴有颈性眩晕。
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
5、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颈椎椎体前增生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等。
6、颈型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也称局部型颈椎病,是指具有头、肩、颈、臂的疼痛,多有相应的压痛点,可以有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椎体间不稳定及轻度骨质增生等变化。
7、混合型颈椎病
多种症状、病变的混杂。

颈椎病的检查及评估
除了对应颈椎病的症状,同时需要专业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
常见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主要了解是否存在颈椎生理弯曲变化、骨折、移位、椎间隙、骨质增生等情况。
正常40岁以上的男性,45岁以上的女性约有90%存在颈椎椎体的骨刺。故有X线平片之改变,不一定有临床症状。
2、肌电图检查
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肌电图检查都可提示神经根长期受压而发生变性,从而失去对所支配肌肉的抑制作用。
3、CT检查
较X光检查细致,尤其发现隐匿性骨折及骨质增生情况更清晰,可大体见到椎间盘、神经、脊髓等软组织轮廓。
4、MRI检查
对椎间盘、神经、脊髓等软组织可更清晰表现,可评估新鲜骨折及脊髓神经损伤程度。

如何预防颈椎病
1、日常姿势正确:不正确的姿势不但会影响颈椎正常的生理弯度,还会对颈部的肌肉和韧带造成一定的损伤。
尤其现代人长时间不当的坐姿引起颈椎病的发生,所以正确的姿势是非常的重要的。
2、活动颈部:长时间的低头工作时,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活动一下颈部,这也是预防此病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因为长期保持一种姿势会引起颈椎的血液循环不顺利,这样就会引起颈椎病的发生。
3、按摩:工作时隔一段时间用手进行颈部肌肉按摩,缓解肌肉僵硬及促进颈椎的血液循环。
如何治疗颈椎病
一、保守治疗
1、牵引
颈椎牵引常作为神经根型、颈型和交感型颈椎病的首选疗法,通过牵引减轻椎间盘纵向应力,减缓椎间盘向周围突出,并可放松肌肉改善循环。
2、理疗
理疗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放松痉挛肌肉,缓解症状。方法可选用高频(微波、超短波)、低中频电疗(如TENS,间动电疗,电脑中频)、超声波、磁疗等。
3、运动疗法
1)通过颈部各方向的放松性运动,活跃颈椎区域血液循环,消除淤血水肿,同时牵伸颈部韧带,放松痉挛肌肉,从而减轻症状;
2)增强颈部肌肉,增强其对疲劳的耐受能力,改善颈椎的稳定性,从而巩固治疗效果,防止反复发作。
4、药物治疗
可选择性应用止痛剂、镇静剂、维生素(如B1、B12),对症状的缓解有一定的效果。

二、手术治疗
严重有神经根或脊髓压迫者,必要时可进行手术治疗。颈椎手术术式众多,各有千秋,无论是单纯减压手术或颈椎减压融合手术,其主要的目的均在于解除脊髓、神经的压迫,稳定颈椎,手术短短数小时内,解决患者数年以来日积月累形成的问题。

手术减压前(左)、手术减压后(右)
看完本期内容
小伙伴是否了解颈椎病了呢?
记得少玩手机和电脑
多抬头、多运动
享受健康生活啦~
科室简介
骨科医学中心是惠州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位于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东院区,是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点打造的针对骨科疾患阶梯式、一体化诊疗中心。中心设有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创伤骨科、手足外科、骨内科、疼痛科、骨科无创治疗中心、急诊骨科等8个亚专科11个专业组。

惠州三院骨科医学中心大合影
目前开放床位200余张,提供门诊、急诊、住院、康复服务。中心由知名骨科教授武明鑫博士创建于2016年1月,现拥有50余名技术骨干,其中:20余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博士2名,在读博士3名,硕士研究生30余名。
骨科医学中心配置了MRI、CT、DR、移动DR、HANA全碳纤骨科手术床、电动骨科导航影像手术床、Jackson 脊柱手术床及骨科手术机器人等大型设备,拥有脊柱专业显微镜、高清关节镜、小关节镜、美敦力微创通道、超声骨刀、针刀镜、椎间孔镜、红外热成像仪、3D打印设备、双能X线骨密度仪、低温等离子治疗仪、射频热凝器、臭氧治疗仪、肌骨超声诊断仪、冲击波治疗仪、悬吊治疗床、手足外显微系统等一批国内先进仪器设备,为骨科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提供坚实的后盾。
骨科医学中心精心打造自身品牌,以独特的竞争实力,始终贯彻“以 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理念。严格执行 “一体化、阶梯化、差异化”的治疗方案,形成了专业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特色突出的专业医疗团队,以最小的损伤、最少的花费为患者实现最大的疗效。通过专家亲诊、专科分治、分步差异化诊疗让患者得到一站式的医疗服务,力求成为骨科领域的领跑者,造福惠州乃至粤东骨病患友。
专家简介

武明鑫,主任医师,教授,骨科医学博士,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知名骨科专家。现任骨科中心主任兼脊柱外科、关节外科主任、无创治疗中心主任;研究生导师,惠州市惠城区医学会会长,惠州好人,惠城区拔尖人才,广东医科大学学报特邀编委。
主要学术任职:广东省医师协会骨关节外科医师分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脊柱外科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脊柱疼痛微创工作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部数字骨科学会广东省工作委员会委员,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创伤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在惠州地区率先开展多项技术,尤其在脊柱疾患的微创手术治疗、四肢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和3D打印技术的骨科应用方面多次填补惠州地区空白,达到省内领先水平。于2016年创建惠州三院骨科医学中心,近两年脊柱微创类手术700余台次,居粤东地区领先地位并达国内先进水平。在广东省率先施行骨科疾病“一体化、阶梯化、差异化”的诊疗构想,并取得良好临床效果。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多项,国际SCI论文3篇。

李贤坤,骨科硕士,副主任医师,主任助理,广东省医学会脊柱外科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分会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骨质疏松管理分会委员,主要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骨折、脊髓损伤、脊柱结核、脊柱肿瘤等疾病。能熟练完成颈椎前后路手术治疗复杂性颈椎病及颈脊髓损伤,精通脊柱病变的微创治疗,运用脊柱微创通道对病变腰椎施行微创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微创闭合复位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从事骨外科工作十多年,掌握脊柱外科多项微创技术,并对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深入研究。主持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市级3项,发表多篇核心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