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惠州

骨科医生告诉你 如何选对合适的枕头保护颈椎

商讯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主动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

说起“睡眠”这个话题,应该是不少小伙伴的“痛”。偶尔打开朋友圈,总能刷到类似这样的无奈+无语:

看来饱受失眠困扰的小伙伴真不少,压力大,睡不着;肚子饿,睡不着;蚊子多,睡不着。不要再找借口了,骨科医生告诉你:失眠,很有可能是你枕头的“锅”!

先别慌,我们先来了解下“睡眠”是怎样的状态~

什么是“睡眠”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主动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

为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此项活动的重点在于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 2003年中国睡眠研究会把“世界睡眠日” 正式引入中国。

枕头的作用

人的一生中,我们每天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这时候,枕头的作用就非常大,一个合适的枕头,能让你的颈椎好好的,更重要的是,能让你一整天都神清气爽,那么,如何来选择正确的枕头呢?接下来,就让小编来给大伙支支招!

枕头的选择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选择:形状、高度、枕芯。

1、枕头的形状

在正常情况下,脊柱有4个弯曲,从侧面看呈S形,而我们的颈椎是属于生理性前凸。在这种姿势下,颈部的肌肉大致处于平衡和放松的状态,所受的压力也是最小的。

因为我们的脊椎呈凸型,而我们的脑袋后面有一个偌大的后脑勺,如果我们选择的枕头能符合头颈部的曲线,那么就会对颈部有较大的支撑作用,不管是人仰卧还是侧卧的时候,都可以使颈椎的各个部分:肌肉、椎间盘、韧带、关节等真正处于平衡放松状态。

2、枕头的高度

古语有云:高枕无忧,意思是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但这在现实生活中恰恰相反,垫高枕头睡觉,更容易造成颈椎错位,引发颈椎病。

但人也不能长期用低枕头睡觉。低枕头会让你处于一种过度仰伸状态,这样容易导致颈部疲劳。因此,枕头的高度不宜过高或过低,具体的选择因人而异。选择个人情况,选择一个适中的枕头,对人的颈部的有较大的好处。

3、枕头的枕芯

枕芯,是枕头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常见种类为:荞麦枕、乳胶枕、羽绒枕等。

荞麦枕头

优点:芥麦枕头是比较传统的枕头,对头颈部有较好的支撑作用。可根据需要调整高度,基本适合所有人。芥麦枕头有清香的味道,利于辅助快速进入睡眠。

缺点:不易清洗;有声响;基本没有弹性。

乳胶枕头

优点:软胶枕头的形状较为固定,材料较为纯天然,弹性强好,柔软。目前来看,应是最健康、最好的枕头。

缺点:价格昂贵,市场上的质量参差不齐。

羽绒枕芯

优点:羽绒枕芯,是人造纤维的枕芯。形状是中间高四周低,柔软、轻巧、外观漂亮。

缺点:高度固定,外形不适合后脑勺的构造。

看,一个小小的枕头,对人体骨骼健康的影响居然那么大,今晚回家看看自己的枕头,做个好梦吧~

科室简介

骨科医学中心是惠州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位于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东院区,是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点打造的针对骨科疾患阶梯式、一体化诊疗中心。中心设有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创伤骨科、手足外科、骨内科、疼痛科、骨科无创治疗中心、急诊骨科等8个亚专科11个专业组。

目前开放床位200余张,提供门诊、急诊、住院、康复服务。中心由知名骨科教授武明鑫博士创建于2016年1月,现拥有50余名技术骨干,其中:20余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博士2名,在读博士3名,硕士研究生30余名。

骨科医学中心配置了MRI、CT、DR、移动DR、HANA全碳纤骨科手术床、电动骨科导航影像手术床、Jackson 脊柱手术床及骨科手术机器人等大型设备,拥有脊柱专业显微镜、高清关节镜、小关节镜、美敦力微创通道、超声骨刀、针刀镜、椎间孔镜、红外热成像仪、3D打印设备、双能X线骨密度仪、低温等离子治疗仪、射频热凝器、臭氧治疗仪、肌骨超声诊断仪、冲击波治疗仪、悬吊治疗床、手足外显微系统等一批国内先进仪器设备,为骨科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提供坚实的后盾。

骨科医学中心精心打造自身品牌,以独特的竞争实力,始终贯彻“以 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理念。严格执行 “一体化、阶梯化、差异化”的治疗方案,形成了专业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特色突出的专业医疗团队,以最小的损伤、最少的花费为患者实现最大的疗效。通过专家亲诊、专科分治、分步差异化诊疗让患者得到一站式的医疗服务,力求成为骨科领域的领跑者,造福惠州乃至粤东骨病患友。

专家简介

武明鑫,主任医师,教授,骨科医学博士,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知名骨科专家。现任骨科中心主任兼脊柱外科、关节外科主任、无创治疗中心主任;研究生导师,惠州市惠城区医学会会长,惠州好人,惠城区拔尖人才,广东医科大学学报特邀编委。

主要学术任职:广东省医师协会骨关节外科医师分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脊柱外科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脊柱疼痛微创工作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部数字骨科学会广东省工作委员会委员,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创伤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在惠州地区率先开展多项技术,尤其在脊柱疾患的微创手术治疗、四肢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和3D打印技术的骨科应用方面多次填补惠州地区空白,达到省内领先水平。于2016年创建惠州三院骨科医学中心,近两年脊柱微创类手术700余台次,居粤东地区领先地位并达国内先进水平。在广东省率先施行骨科疾病“一体化、阶梯化、差异化”的诊疗构想,并取得良好临床效果。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多项,国际SCI论文3篇。

李贤坤,骨科硕士,副主任医师,毕业于西安交大医学院。2003年毕业后就职于西安市第一医院骨科;2010年调入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主要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骨折、脊髓损伤、脊柱结核、脊柱肿瘤等疾病。能熟练完成颈椎前后路手术治疗复杂性颈椎病及颈脊髓损伤,精通脊柱病变的微创治疗,运用脊柱微创可扩展通道系统对病变腰椎施行微创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微创闭合复位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从事骨外科工作十多年,掌握脊柱外科多项微创技术,并对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深入研究。主持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市级2项,发表多篇核心期刊。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