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惠州

连环画中的赣深高铁五城

政府网站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12月10日,赣深高铁开通运营,赣南革命老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之间形成快速客运通道。

12月10日,赣深高铁开通运营,赣南革命老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之间形成快速客运通道。赣深高铁北起江西省赣州市,南至广东省深圳市,线路全长434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途经深圳、东莞、惠州、河源、赣州五个主要城市。在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日子里,让我们以传统连环画的独特视角,从方寸之间领略赣深高铁五城的传统文化之美。

  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

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以日新月异的变化书写高歌猛进的城市发展史,而作为我国体制改革试验田、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更是勇立潮头、锐意创新,为全国提供了大量先行先试的宝贵经验。

在深圳题材的连环画里都有一个绕不开的共同主题,那就是改革开放。连环画创作者们被深圳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所感染,大家拿起手中的画笔,绘就了一幅幅“春天的故事”。深圳题材连环画较有代表性的有连环画出版社为纪念改革开放40年出版的连环画《春天的画卷》,其中连环画《孺子牛》主要讲述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袁庚,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要创始人任正非,创维集团主要创始人丁凯等先进人物的坚韧不拔、敢闯敢拼的奋斗故事;1985年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连环画《他在特区》改编自1984年上映的同名电影,连环画以蛇口加工区建设为缩影,向世人呈现了特区建设如火如荼的场面。展现了深圳“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建设速度。

当前,深圳正在更加豪情满怀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行,矢志不渝地坚守初心使命,抓住用好“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等重大历史机遇,勇当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辉彼岸的第一艘“冲锋舟”。

东莞:莞邑大地涌新潮

“最是文化能致远。”东莞文化底蕴丰厚,文化遗产众多,依托这一“家底”,东莞充分挖掘城市历史文化的内涵,形成“东莞记忆”。东江纵队、林则徐虎门销烟、民族英雄袁崇焕等一段段鲜活的故事,更让莞邑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东莞题材连环画中,以民族英雄林则徐为主题的系列连环画最为集中和瞩目。具有代表性的有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于1979年出版的连环画《林则徐》;由著名画家朱光玉绘制,人民美术出版社于1982年出版的连环画《林则徐》;由农村读物出版社于1985年出版的《鸦片战争演义》连环画套书共五册。《林则徐》系列连环画通过艺术家高超的手法,真实再现了清末重臣林则徐东莞虎门销烟的故事,诠释了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主义情怀。

此外,描述东江纵队以及袁崇焕等历史题材和历史人物的连环画也是东莞题材连环画的重要组成。

现在的东莞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正阔步迈进万亿GDP、千万人口城市的发展新起点。在这个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努力实现GDP过万亿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奋力谱写东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惠州:岭东雄郡竞一流

“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惠州自古就有“岭东雄郡”之称,有2200多年的历史。惠州集山海湖泉岛之精华,凝奇险秀美幽之神韵,既有源远厚重的历史,又有蔚为大观的人文景致,也有大自然恩赐的天然胜景,更有现代城市发展的建设成果。

惠州的山水人文为连环画创作者们提供了绝佳的题材,惠州题材连环画大致可以分为苏东坡、罗浮山、惠州三杰、东江纵队、红色高潭等主题,基本囊括了惠州的古今历史和人物。

苏东坡系列连环画有十多种,其中《东坡传略》是极为罕见的惠州本地出版的连环画,封面是以东新桥、泗洲塔为背景,具有特别的文化意义和历史意义。

廖仲恺、叶挺、邓演达“惠州三杰”的故事广为流传。其中描述叶挺将军的连环画就有

有人民美术出版社和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叶挺》同名连环画各一种,另外还有《白马将军》、《忠贞之心》、《江南一叶》等以叶挺将军为主角的连环画,这些连环画真实再现了叶挺将军波澜壮阔的一生。

罗浮山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向来被称为“百粤群山之祖”,留下了不少经典连环画作品。其中,以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由《罗浮传说》改编而成的连环画七种、十一本最为完整。它们是《罗浮侠女》、《五羊恩仇》、《虎穴剑影》、《离乱鸳鸯》各上下册,另有《仙人洗药池》、《大蝴蝶》、《黄野人斗鹌鹑》三种。

当前,惠州已经踏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让惠州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奋力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

  河源:绿色发展正当时

河源作为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独具特色。传说中,河源是百花仙子降生之地。历史上,佗城是岭南最早的建邑之地,南越王赵佗为首任龙川县令。河源是客家人开发岭南最早的地区,是全国最早开展农民运动的地区之一,是中共首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阮啸仙的故里。

河源题材连环画主要集中在历史传奇故事和红色革命故事两个方面,其中展现百花仙子降生河源的“镜花缘”故事连环画最为集中和有名。《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主人公百花仙子已成为河源的一个文化名片。《镜花缘》改编的连环画有很多版本,其中最为常见的有福建人民出版社于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经典连环画套书《镜花缘》,内含《百花仙子》《女儿国招亲》《小蓬莱仙岛》《仙姑献谷》  《大破迷魂阵》等11分册;另外有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连环画套书《镜花缘》共10册,内含《百花仙子》《唐敖出海》《君子国》《女儿国》《轩辕国》《小蓬莱》等故事。这些连环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描述了河源与百花仙子有不解之缘,而河源知名的镜花缘景区优美的自然风光恰恰与书中描写的景致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于是景区就取名“镜花缘”,融情入景,为游客再现“百花仙子之故乡,镜花水月之梦境”的书中美景。

如今的河源站在历史新起点上,不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锚定建设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排头兵的目标任务,加快培育“五大产业”,大力实施“七大行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为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而不懈奋斗。

赣州:江南宋城展新姿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赣州因辛弃疾这首词而享有了近千年的知名度。苏东坡、辛弃疾、岳飞、文天祥都曾经在这里留下足迹,赣州是名副其实的“江南宋城”,赣州是我国当今保存最完好的宋代古城之一,被专家学者称为“宋城博物馆”。此外,赣州人文历史厚重,还享有红色故都、客家摇篮、阳明圣地等盛誉。

赣州题材的连环画集中在宋代历史人物和红色故事两个方面。其中,讲述苏东坡的连环画有10余种;讲述辛弃疾的连环画有10余种,代表性的主要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于1985年出版的连环画《辛弃疾》和河北美术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连环画《辛弃疾》;讲述文天祥的连环画则主要有由著名画家孟庆江绘画,人民美术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的连环画《文天祥》和江西人民出版社于1981年出版的连环画《文天祥》等多种。

阅读这些连环画,我们可以发现,历史上赣州和赣深高铁其他城市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比如,公元1094年苏东坡第一次踏入赣州城,那是在他被贬谪岭南惠州的路上,他为赣州繁花似锦所迷,叹道:“前诗未道出万一”。两年后,他在惠州留下了“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篇。

再比如,文天祥任赣州知州期间曾组织组织勤王军抗击元军。广东河源、惠州都曾留下文天祥抗元的足迹,他的长女、幼女病逝于河源,长子病逝于惠州,家属全都为国捐驱。文天祥被俘后,念念不忘战斗过的地方和战友,他深情告别道“从今别却江南日,化作啼鹃带血归”。

今天的赣州正在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重要要求,紧紧围绕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解放思想、改革攻坚、开放创新、担当实干,深入推进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三大战略”,全力把赣州建设成为工业强市、开放高地、创业之州、区域中心、文化名城。

(综合整理 白瑞强)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