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惠州

以案说险 警惕公检法诈骗

商讯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是一种典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往往冒充公检法等机关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名下银行账户涉嫌违法犯罪,通过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骗取受害者信任,利用套路套话威逼利诱、同时运用以假乱真的网络高科技等手段打破受害者心理防线,造成的损失金额往往较大,为广大群众深恶痛绝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是一种典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往往冒充公检法等机关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名下银行账户涉嫌违法犯罪,通过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骗取受害者信任,利用套路套话威逼利诱、同时运用以假乱真的网络高科技等手段打破受害者心理防线,造成的损失金额往往较大,为广大群众深恶痛绝。

近期,交通银行某营业网点接客户刘女士投诉,客户声称遭遇了公检法电信诈骗,诈骗金额高达10万元。经了解,刘女士月初请假回老家探望父母,老家在偏远山区,穷乡僻壤信号不是很好,当刘女士突然接到一通自称是公安局的电话时,整个人都很慌张无助。

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通过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准确无误地说出刘女士姓名、工作单位、住址、身份证号等信息,又“义正言辞”煞有其事地指出刘女士在某时某地哪张卡哪笔交易涉及违法犯罪,让刘女士配合调查自证清白,证明资金有无参与犯罪洗钱,并严厉声明这是国家保密行动不要告诉第三人,如果刘女士不配合警方调查就会上门抓人。刘女士在慌乱之中就被诈骗分子的恐吓镇住了心神,当她想打电话给其他亲人求助时发现电话打不出去,又考虑到父母年纪较大,害怕到时候警察上门取证会吓到他们,于是配合对方的指挥进行操作。

诈骗分子利用刘女士处境的孤立无援制造了一个封闭环境,阻断短信、来电等外界联系,使受害人完全处于一种被操控的状态。为增加可信度,诈骗分子远程指挥刘女士下载具有屏幕共享功能的APP,向刘女士展示了法庭、穿工作制服办公的工作人员等检察院画面,以假乱真的场景让刘女士更加对诈骗分子“公检法”工作人员的身份深信不疑,按照对方操作进行了人脸识别、短信密码验证、输入银行卡密码等一系列转账验证操作,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接受监管,从而让犯罪分子成功诈骗大额资金。刘女士转账成功后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被诈骗于是立马报警,同时联系银行,在工作人员提醒下进行账户冻结处理。

交通银行惠州分行提醒:

1. 公检法等机关绝不会采取电话、短信、微信、QQ等形式进行案件处理,所有自称公检法要求线上视频做笔录的都是诈骗。

2. 公检法等机关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验资账户”,也不会要求个人进行转钱操作,所有自称公检法要求转账的都是诈骗。

3. 请警惕可疑号码和不明网站链接。以“000”或者“+82”等开头的短信均为境外发送的短信,存在诈骗风险。尤其是短信中包含不明网站链接的,请谨慎点击。陌生短信中的链接可能含有木门病毒,点击后会自动获取手机最高权限,从而盗刷银行卡内的资金。

4. 如果您在拨打亲友电话时,发现有“停机、空号”等异常情况,需提高警惕,设法通过其他途径联系该亲友,核实并提醒谨防上当受骗。4。个人的银行账户密码、短信验证码是个人账户资金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切勿在陌生网站、APP上随意输入。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