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惠州

惠州三院积极推进“肠治久安”工程,助力建设健康惠州

商讯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早先我还以为是痔疮,用了痔疮膏后一直没太在意,最近开始大便带血,次数也比较多,一直好不了!”刘叔对他的接诊他的黄进团主任医师这样说道。黄进团是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医学中心肠胃外科主任,对胃肠外科的微创诊疗有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在胃肠肿瘤的微创治疗、晚期癌的转化治疗方面有较为丰富的经验。

患者经过CT和肠镜检查后,黄进团确诊患者罹患直肠上段癌并肠梗阻,而且是直肠癌中晚期。患者后续的治疗就只能化疗放疗。可是,如此令人惋惜的案例,在消化医学中心并不少见,要想尽可能减少这类悲剧的发生,结直肠癌的预防宣传以及结直肠癌早筛至关重要。

初识结直肠癌:病例增加的警示

大肠癌又称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结直肠,是我们人体消化道对营养物质做最后一次吸收的部位,是人体把食物残渣变成粪便,排出体外的器官。其中,结肠包括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个部分,连着直肠和肛门,总长度有140cm左右。结直肠癌就是发生在这段蜿蜒曲折的140cm之间,一般来说,结直肠癌就是指发生在“结肠”和“直肠”的恶性肿瘤,这些肿瘤根据发生部位不同,也被称为“结肠癌”或“直肠癌”。由于它们有诸多相似之处,常被归为一类癌症,统称为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肠癌多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小于40岁的年轻患者却越来越多,而且往往早期症状不明显、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虽然结直肠癌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由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据2022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新发结直肠癌达到了40.8万例,中晚期结直肠癌占比达到80%以上。绝大多数结直肠癌(70-90%)是由腺瘤型息肉逐步发展演变而成。

结直肠癌预防:“肠治久安”守护惠州民众肠道健康

虽然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触目惊心,但结直肠癌也是最适合筛查发现的癌症之一。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已经表明结直肠癌筛查和早诊早治可以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死亡率。我国的结直肠癌筛查起步于 20世纪70年代结直肠癌高发现场的防治工作。近10年来,随着我国结直肠癌负担不断增加,国家和地方开始逐步推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为提高惠州居民对大肠癌的认识和重视,做到肠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全民健康意识,2022年8月9日,由农工党广东省委员会指导、农工党惠州市委员会发起、惠州市慈航公益协会和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主办的“肠治久安”工程惠州市大肠癌筛查公益项目正式启动,并致力于打造成为健康惠州建设的特色项目,守护惠州民众肠道健康。

筛查是预防结直肠癌的有力武器,定期接受筛查的意义在于可以实现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往我国对于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年龄是在50岁,现由于发病年轻化的趋势,年龄定到40岁。“对于早筛患者来说,如果在癌前病变时发现并进行治疗,能够大大避免癌症带来的伤害。” 黄进团表示,“由于结直肠癌症逐渐趋向年轻化,及早了解自身存在的风险因素,如家族病史或其他高危因素,提前进行早期筛查能够大大降低癌症带来的危害。”

大肠癌早筛手段:结肠镜检查和粪便隐血试验

《中国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诊疗现状调查》数据发现,83%的结直肠患者首次确诊即为中晚期,85%的中国人不了解结直肠癌筛查,95%的中国人没做过肠镜检查,结直肠癌防治在中国依然是大部分人的盲区。很多人出现了腹胀、消化不良、排便频次改变、腹痛、黏液便或黏血便等症状后才去医院检查,此时可能已是中晚期。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于2023年发布的《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目前结直肠癌症的主流的筛查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是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在结直肠癌筛查中占据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整个结直肠癌筛查流程的核心环节,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内镜医师在可视镜头下可以完整地检视整个结直肠的情况,对于发现的可疑病变可以取组织活检进一步明确病理诊断。镜下切除癌前病变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二是粪便隐血试验:粪便隐血试验是目前最常用的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具有价格低廉、检测便捷等优点,人群筛查参与率相对较高,研究证实其能降低结直肠癌的死亡率。

粪便隐血试验的测试方法简单方便,但其结果并不十分准确,可能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一般广泛应用于早期的筛查,优点是可以提高人群筛查的参与率

在“肠治久安”工程过往的筛查案例中,就有一位56岁的邓叔(化名),在大肠癌免费筛查中查出“粪便潜血”,并于进一步的无痛结肠镜检查中发现并切除多处息肉,后续又在活检中查出早期大肠癌。黄进团主刀为邓叔施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术后患者恢复理想并很快康复出院。

无数案例充分表明早期筛查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从而更好地治疗和预防大肠癌。同时早筛还可以减少医疗费用,降低大肠癌疾病的死亡率。

关注致癌危险因素:大肠癌预防胜于治疗

除了早筛早诊,在大肠癌的预防上,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呢?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包含以下几点:结直肠癌家族史、炎症性肠病、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糖尿病、肥胖、吸烟、大量饮酒等因素。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膳食纤维、全谷物、乳制品的摄入,合理的体育锻炼等因素。所以依照指南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尽可能地避免结直肠癌的发生:

  • 饮食方式对结直肠癌的影响

现有研究表明,膳食纤维、全谷物、乳制品的摄入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不同种类的食物对肠道功能、代谢的影响不同,高脂饮食、高蛋白饮食、低膳食纤维饮食、红肉及其加工品等均可能诱发结直肠癌。

  • 吸烟、饮酒对结直肠癌的影响

烟草中主要的生物碱尼古丁不仅对肠癌细胞系的增殖有促进作用还可增强肠癌细胞系对细胞毒药物的抵抗性。我国一项病例健康对照,发现与从不饮酒者相比,每周饮酒量不低于21杯人群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1.18倍,酒精性饮料可以增加结直肠癌患病风险。

三、体育锻炼对结直肠癌的影响

增加体育锻炼可以控制体重、避免肥胖,而体重超重与结直肠癌的发病密切相关。研究发现,相较于不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的人群,每周进行不小于半小时的高强度体力活动可降低15%结直肠癌发病风险。

此外,长期心理压力过大、情绪紧张、焦虑易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导致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对肠道健康不利。所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良好的心态,可以大大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肠治久安”工程公益项目开展效果显著

“肠治久安”工程惠州市大肠癌筛查公益项目启动之初,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医学中心便成立专班小组,积极吸收全国各地经验,筛查从三栋镇的鹿颈村开始铺开,对当地40岁以上的村民进行初筛。然而最开始,村民并不愿意配合,站点“无人问津”,来参与筛查的人不多。于是,农工党惠州市委员会、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和惠州市慈航公益协会,联合村委会、村卫生站,多次召开会议,科普大肠癌筛查的重要性,甚至挨家挨户走访发放宣传单。在多方努力下,村民积极性被调动,从三栋镇的鹿颈村、到官桥村、坝山口村、公庄镇水东陂林场、汝湖黄埔村、东湖社区等,公益队伍日益庞大,越来越多的村民提升了健康意识,参与筛查的人数也逐渐增多。

截至2023年8月8日,“肠治久安”工程已经先后到29个点进行了筛查活动,共筛查3451人,1102人完成大便潜血试验检测,发现大肠癌高危人群219人(占6.3%),完成肠镜精筛检查45人,其中发现肠道病变21人,及时息肉切除18人,这意味着阻止了近8.6%高危人群向癌症发展的病例。同时及时发现大肠癌患者4例,并完成根治手术,有效地延长了肠癌患者的生命。2023年8月13日上午,“肠治久安”工程惠州市大肠癌筛查公益项目横沥站在也正式启动。

今年5月,“肠治久安”工程惠州市大肠癌筛查公益项目组还去到了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在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对口帮扶的册亨县人民医院建立筛查站点,帮助当地群众建立“早防、早诊、早治”的健康理念,进一步把健康宣教延伸到基层。

同时今年惠州三院纵深推进“肠治久安”工程,为在初筛过程中呈“双阳”的群众提供100个免费肠镜的名额,进一步延续公益持续性和影响力。还积极与厂家沟通,后续计划引进科技含量更高的粪便DNA检测,提高筛查准确性。

此外,惠州三院还进一步完善消化系统疾病学科体系建设,整合胃肠外科、肝胆外科、消化内科、腔镜微创中心等学科,成立消化医学中心。通过横向学科联合与纵向序贯诊疗,最大限度保障病人利益,为消化系统疾病提供“一站式”、全周期、全方位的医疗照护及诊治。

“我们一直在探索可行路径,不断优化流程,扩大宣传面,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大肠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性。”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消化医学中心主任黄荣辉表示。未来,“肠治久安”工程公益项目将继续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助力建设健康惠州、健康中国的公益之路上砥砺前行!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