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资讯

潮汕青年说|许自玮:我让40年前的汕头变得比A3纸小

新浪广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老街、骑楼、理发店、走鬼摊……许自玮用心、用情讲好每一件作品背后的故事。他将传统手工艺转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传统手艺变得更酷炫、更流行,吸引更多人的关注,让这些烙遍时间印记的微缩景观成为对我们生活的记录与追忆。

编者按: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汕头曾经的百货大楼、骑楼等特色景观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用什么方式可以留住这些“老汕头”景观?有的人选择用文字记载,有的人选择用镜头记录,有的人选择用绘画还原。而潮汕“80后”设计师许自玮却选择微雕模型。通过他的巧手,80年代汕头老市区的街头巷尾、店铺行当和建筑风光更加直观立体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老街、骑楼、理发店、走鬼摊……许自玮用心、用情讲好每一件作品背后的故事。他将传统手工艺转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传统手艺变得更酷炫、更流行,吸引更多人的关注,让这些烙遍时间印记的微缩景观成为对我们生活的记录与追忆。

制作微雕模型《老屋》纪念祖母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灰色的瓦屋顶、地上铺满豆腐块般的红地砖,角落里的炭火炉正烧着水,晾衣竹竿上的衣服随风摇曳,房子边上的电线标笔直地竖立着……这个只有A4纸的九分之一大小、比例为1:72的手工模型,便是许自玮老家阳台的缩影,更是许多“老汕头”的家的样式,虽然袖珍却十分精致,充满了生活气息。

许自玮的老家位于老市区的二马路,出生后前10年的生活他都是在这里度过的。9年前祖母逝世,出于怀念与祖母和生活了10多年的老屋,从小就喜欢拼装模型的许自玮,决心自制一套手工微缩模型《老屋》,再现祖屋天台的场景。

许自玮《老屋》的微缩比例高达1:72,而一般手工模型的微缩比例仅为1:12。手工模型的微缩比例越高,制作难度便越大。“人手对于这些微小物件的拿捏和把控是最难的。”许自玮坦言,为了方便在一些细小材料上雕刻,除了动用美工刀、剪刀、砂纸、镊子等工具,他还自制了一些特制的工具,以满足精准的雕刻要求。

手工模型所用的材料也几乎都是身边触手可及的物品,有的甚至是废品。主要包括粉笔、牙签、纸巾、电线铜丝、油泥和PVC板等,以及各色颜料。这些看似普通的材料和工具,真正做起来却非常考验技术和耐心。

“不同材质的物品有其各自的适合程度,只做一个的物品和无限复制的物品所需材料又有所不同。”由于对微缩比例的换算与把控存在很大的难度,许自玮从选材制作到初步定型基本都要反复尝试1-3次,有时甚至更多。物品稍微大了一点,看着别扭,调好比例快成成品时又会因为颜色、肌理不符而不得不重头来过。

“在我那么多作品中,感情最深的还是《老屋》。”《老屋》不仅是许自玮的入门作品,也承载了他许多心血和汗水。这件作品,是对祖母的深切思念,亦是对老屋那段旧时光的美好怀念。也是这一次的创作,许自玮开始走进微雕模型的世界,在这条路上,一走便是十几年。

2011年,许自玮开始在深圳从事设计工作,几乎很少回家。这些年,许自玮不仅要应对繁忙的工作,还时常穿梭于多个城市之间。但只要一有时间回汕头,便会带着相机来到小时候生活过的老市区,走街串巷,拜访邻居,收集生活点滴,保存成资料。利用自己的设计专长,制作老街模型,已成为他如今业余生活中的最大乐趣。

粉笔雕出工夫茶具

匠心打造牛肉不同部位

怀着对这座城市、尤其是对老城区的眷恋,许自玮创作了“老街回忆”怀旧系列情景模型。“老城区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深深刻在我的脑海中。”目前许自玮“怀旧”系列模型中涵盖《老屋》、《理发店》、《初中教室》、《老市政府大门》、《百草堂》、《老铺、三轮车》、《青石板路》、《骑楼》等,再现了80年代汕头大街小巷的历史风茂。

在《理发店》微缩模型中,小木桌上摆了一套工夫茶具,包括茶缸、三个茶杯和一个茶碗,惟妙惟肖,像是家家户户标配的白瓷茶具“迷你”版,潮汕韵味十足。令人惊讶的是,这套茶具竟是用粉笔雕刻出来的。

雕刻粉笔并非易事。市面上的粉笔大多是工业化生产,里面留有不少小气孔。一个小气孔就能使作品变形,不可控因素极大。为了保证粉笔中不含空心气泡,许自玮通过分析粉笔成分,自己动手做成更加实用的圆条,降低作品的毁坏率。

除了建筑题材,许自玮还将创作触角延伸至潮汕美食。牛肉火锅、肠粉、红桃粿、无米粿、炒粿等潮汕特色美食的微缩模型琳琅满目,让人垂涎欲滴。其中,最让许自玮爱“恨”交加的,当属《牛肉火锅》这一作品。

一开始,朋友让许自玮帮忙做《牛肉火锅》的模型,从不吃牛肉、甚至一闻到牛肉味就恶心的许自玮是拒绝的。但怀着记录潮汕美食文化的初衷,他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创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煎熬的。许自玮带着口罩穿梭于各牛肉档和市场,强忍着“难受”的气味拍摄牛肉各个部位的清晰纹理和形状。之后,花了3个星期利用不同的材料与颜色模拟调制,做出牛肉不同部位切开摆成盘的模型,最终整件作品完成耗时4个月。

许自玮对生活的观察入微和对细节的重视,在他的作品中便可窥见一斑。《牛肉火锅》中餐桌上那一层透明的一次性桌布、《物条肠粉》中零星散落用过的纸团和垫桌脚的纸板、《初中教室》中课桌上的三八线和涂鸦,给整齐划一的布局增添了几许不经意的灵性,更具潮汕生活气息。让人一看到作品,仿佛就被拉回到80年代的汕头,勾起那些点点滴滴的回忆。

独自创作难免孤寂

寻觅志同道合的人

纵观许自玮的微缩模型,自始至终都没出现过一个人物。除了人物制作本身难度大,许自玮不希望因为人物的存在而带给观众距离感,希望通过空无一人的模型让观众自己带入那个情景。

目前,许自玮还有《百货大楼》、《小公园亭》两件作品一直未能完工。由于实物都已拆除或翻新,没有完整的图片资料,这两件作品的创作一再搁置,这也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但他仍坚持着,花了3年时间搜集百货大楼的资料图片,也许还会更久。

在快速的城市生活节奏下,选择微雕的人越来越少,其中选择怀旧题材的更是少之又少。独自创作难免感到孤寂,许自玮一直在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加入,也希望有人能传承这项手艺。

许自玮的作品和故事曾登上《汕头都市报》,还被创刊于1999年的目前国内唯一一本国家体委属下综合性模型专业杂志《模型世界》挖掘并刊登。作为一名工匠,他总是会反复雕琢自己的作品,不断改善自己的技艺,力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享受着作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

工匠精神的传承依靠的是言传身教,在传授手艺的同时,也传递了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这种依赖于人与人的情感交流和行为感染的传承方式,是现代大工业的组织制度与操作流程所无法替代的。对于青少年,许自玮有着特别的期待,希望他们能放下手机、电脑,走进微缩的手工世界,领略潮汕文化的魅力。

如今一有空闲,许自玮便在工作室做潮汕微缩模型。打开台灯、摆好工具、拿好刻刀、选好角度、平心静气、全神贯注,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他的每一件微雕作品都要和时光一起经历这样的雕刻与打磨,方得精品。

许自玮说,等到70、80岁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们讲解潮汕的历史文化,更立体地展现昔日的景观,这种坚持和等待可以敌得过时间的无情。其利虽微,却长久永恒。

后记

一开始,许自玮只是为一个回忆所作,凭借自身的热爱,秉承手艺人的执着,让现代艺术融入传统匠心。身为一名工匠,既要耐得住寂寞,也要经得起质疑,每一件作品的问世,都有着它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有幸福甜蜜,也有辛酸悲伤。工匠,值得被尊重。

在这个信息更迭的时代,希望能有更多像许自玮这样的人,带领潮汕传统历史人文通过挖掘、展示、聚合,走上产业化道路,历经时间的洗礼后再次焕发生机。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