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资讯

壹指团体:潮语说唱真的那么尬吗 是时候来撕一撕

新浪广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大多时候,说唱歌手总给人一种“狂拽酷炫又炸天”的感觉,而在与壹指团体交谈中,他们的话语体系里很少出现强烈个人色彩的语汇,不需要非凡,不需要特立独行,不需要“太棒了”、“特别好”,就“正常”、“还好”。演出拍摄累“正常”,私底下性格“正常”,火遍潮汕的单曲《海墘个孥仔》“还好”,跟肯德基、碧桂园大牌商家合作“还好”,把说唱当职业“还好”。

编者按:

大多时候,说唱歌手总给人一种“狂拽酷炫又炸天”的感觉,而在与壹指团体交谈中,他们的话语体系里很少出现强烈个人色彩的语汇,不需要非凡,不需要特立独行,不需要“太棒了”、“特别好”,就“正常”、“还好”。演出拍摄累“正常”,私底下性格“正常”,火遍潮汕的单曲《海墘个孥仔》“还好”,跟肯德基、碧桂园大牌商家合作“还好”,把说唱当职业“还好”。

高频词,“正常”、“还好”。

成员阿哲谈私底下自己的性格,“正常”,就和平常人差不多,没什么特别。说到团体经常要到各地拍摄MV、演出,感到累“正常”,“这也是我们想要的状态,每天为音乐去做不同的事情。”

另一个经常出现的词是,“还好”。

把说唱当职业阿哲觉得“还好”,该工作工作,该生活生活,搞音乐靠自律,一旦停下就停了;团体凭借热门单曲《海墘个孥仔》一时间名声大噪,成员香菇对此评价“还好”;获得肯德基、碧桂园大牌商家青睐,他们表示,合作的商业作品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还好”。

在频繁出现这种看似普通、没有过多情感的词汇背后,其实埋藏着他们对说唱音乐、对潮汕文化无声的爱。

玩以前没玩过的

不蹭没营养的热点

去年夏天,一档叫《中国有嘻哈》的综艺节目,有些出人意料地火了,其每一期的网络点击量都在2亿左右,话题量和热度居高不下。节目上,一位选手赛前心无旁骛地在一旁“打坐”,开口却让明星制作人潘玮柏直接给了“项链”,这个人便是壹指团体的rapper昊驰。因为觉得好玩,当时团体成员香菇和阿哲也去了。

是不是如节目上那样,歌词押韵越多就越厉害?听完这个问题,香菇和阿哲不约而同地笑着摇头,香菇反问:“如果开车的人总是踩油门,你会因此觉得他技术好吗?车要开得稳,才是技术好,rap也一样。”他补充解释到,押韵并不是取胜点,还要结合律动、moving、flow,加上表达内容、现场感觉、音乐与人生的结合度,这些才是rap的取胜点。

香菇他们没有走到节目最后。实际上,并没有太多人知道壹指团体上过《中国有嘻哈》,他们也从不去蹭这个热点,“不是我们实力不够,而是定位不同。”节目要求不能唱方言,这点让从学生时代就坚持潮汕说唱的壹指团体十分不爽,“潮汕说唱无论技术、音乐、现场感都不输于人,要比就来一场堂堂正正的比赛,不能因为赛制限制让潮汕说唱被其他说唱battle掉。”

像参加说唱节目、上电台接受采访这样大大小小的机会,他们遇过不少,不管有没有这些机会,音乐之路一直在继续。唯一不变的,便是对待音乐的态度,保证优质输出始终是他们的原则。香菇戏谑说:“现在回听以前的作品有时觉得怎么这么‘恶心’,但确实是我们那时最好的音乐。”

玩的都是以前没玩过的。成团以来的5张专辑,每一张专辑都是在租来的录音棚里完成,他们至今没有自己的录音棚。“租来的便宜啊!”香菇毫不避讳地告诉我们,专门的录音设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还必须不断更新换代。性价比高的录音棚一小时300元,一首歌要录2个小时,麻烦的要3个小时。“做音乐穷三代啊!”他感慨道。

专辑歌曲的素材源于生活,也是他们内心情感的表露。就像《新广州人》的创作,2014年壹指团体搬到了广州,发现有很多潮汕人和他们一样在广州打拼。于是,三位成员分别用“不准的粤语”、“粤语”、“国语”在主歌演绎三个不同的故事。这首偏主旋律的歌曲不仅各年龄层的听众爱听,也受到当地政府的欢迎。

《新广州人》在今年第二季度的粤桂音乐榜夺冠,但他们并不太关注,更为关心听众和粉丝的评价。“希望能有别的风格”“潮汕话这个音读错了”“你们歌词打错字”……无论粉丝在后台留言关于专辑、演出等音乐上的问题,还是像“香菇的三围多少”这种无厘头的问题他们都一一回复。

为扩大粉丝数量,他们会在抖音上发视频或者直播,“这是个很好的宣传平台,但要懂得平衡,把握好音乐和商业中间的点。”在香菇看来,每个人都要有批判精神,不一味模仿追捧某些热门却没有营养的东西。 hiphop把批判精神放在最显眼的地方,而这也把它推向风口浪尖。如果中国的音乐设立分级制,规定哪些音乐适合哪个年龄段听,或许会大不一样。

Hiphop面前,将就?不存在的!

壹指团体成立于2007年最后一天,12月31日,想法很简单,就是喜欢音乐。团队刚成立时有十几人,都是汕头玩hiphop的年轻人,但随着成长带来的现实问题,大家各有各的选择,有走有散。如今成员为香菇 (Mossa)、昊驰(P.O.P)、哲(AZ)、Dj Jusic。

其中,阿哲更是两度离队再归队。2011年,大学毕业后步入社会,阿哲离开了团队。在父母眼里,毕业了就应当找一份听起来相对体面的工作,于是他从事建材行业,说到底只是为了找工作而找工作。

到了2012年,他还是决定回到汕头重归团队,因为那才是他最喜欢的,观众在台下为他们鼓掌呐喊,那种开心快乐是生活中其他事情无法比拟的。他决心不再将就,只想把音乐作为自己的事业,而不是简单的玩玩而已。

阿哲很认真地说:“hiphop让我觉得自己是个有良知的人,生活不单是用钱去解决,还有很多方面可以去做,而不是麻木地生活在这个社会里。”所以,在他们的作品中也会融入一些思考: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问题,该怎么面对?正视而不是逃避问题。

而香菇,也曾迫于生计做过服装销售、律师顾问等多个职业,但他骨子里是个偏执的人,不甘于深陷在自己不喜欢工作中。他自己很清楚,偏执有利有弊,要为自己的偏执买单。

2010-2011年,对他来说,是漫长的沉寂时光,一整年没有任何创作,0首歌曲。一方面,他当时陷入不知道写什么歌的迷茫状态,创作无法避免地遭遇瓶颈期。另一方面,这也是他停下脚步潜心思考和吸收学习的最佳时期。

偏执也可能会带来新方向。经过这一年的“静止”之后,他迎来了自己音乐创作生涯中的大爆发,迸发出源源不断的灵感,创作出《番客》等歌曲。

这些灵感除了来自自我学习,也受优秀音乐人的影响。遇到自己喜欢的Dj或音乐人,香菇他们会冒着被酒吧大音量影响听觉的危险去看live(现场演出)。回忆起观看这些演出的场景,香菇来了精神,身子不禁前倾,隔着墨镜都能感觉到他的眼睛在发光,整个人沉浸在音乐世界里,“哇,差距太大了!”他说,厉害的音乐人会把他们的东西藏在歌里面,等你去发掘,当你get到他要表达的感觉时,真的很爽!

说唱者的狂欢,也要燃爆全民

标新立异、独立批判,是大多数说唱歌手身上的标签。壹指团体没有给自己定非要怎样、不要怎样的标签。潮汕文化是成员的根,创作的音乐自然而然带有潮汕韵味。相比普通话只有4声调,潮汕话有8声调,独特多样的发音方式让说唱变得更具魅力。

《海墘个孥仔》唱出潮汕孩子对大海的情怀,《潮汕人在广州》唱出潮汕人敢拼敢闯的精神。去年,他们和肯德基跨界合作的《熬粥的术》,更是勾起了许多潮汕游子对家乡味道的思念。“我们把潮汕元素融入进去每首歌,让人一听感觉有个味道在里面。”香菇说。

做好潮汕说唱需要平时积累,只要跟hiphop有关的他们几乎都会听,建立在对世界整体的学习上,各方面都有所涉猎,形成自己对音乐、对世界的理解。在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香菇用前段时间非常火的柠檬粿条面举例,全汕头开了100多家,“有人做柠檬粿条面,就应该有人做别的味道,而不是一味模仿,要创新才有新的东西。”

潮汕人爱做生意,在他们看来,音乐也是一盘生意,录音、编曲、混音、拍MV 、宣传每一环节都要自己出钱,每张音乐专辑投资约20万左右,没有其他投资方。把作品做成一份计划书、方案呈给别人,让别人来赞助,这种他们做不来,自己出钱做喜欢的音乐更爽。

做生意讲究回报,而做音乐回报是最慢的。“它是看不见的,你说多少就多少!它的价值是民族意识、自豪感烘托出来的。”他们一直想找回潮汕文化的骄傲,跟潮汕本地的歌手、演员进行音乐合作是其中一部分。

团体新专辑《L1T》中歌曲《大中华》邀请了宋亦乐、方少珊本土歌手加盟。此前专辑潮汕地区巡演也邀请了宋亦乐、赵曙光到场助阵,演绎合作曲目《日落后》、《夏雨再来》,“那种感觉,当时没来,十年之内都很难看到了。”香菇回忆道。

壹指团体的作品、演出越来越多,在潮汕的宣传工作一直在做,却没有真正起到效果,这是多年来唯一不变的尴尬境况。作为潮汕音乐人,想在家乡发展,想做得红红火火,却做不起来,这是他们内心的痛点。

到目前为止,潮汕地区乃至全国,听众主动了解音乐的意识尚未形成,其主要原因是音乐还没真正走进生活。他们最想要改变的,是行业外的身边人以及社会大众,而不是改变行业内部。想让更多人关注音乐,愿意付费收听,去看live,把这些变成生活日常。

然而,这对于很多人来说,仍然是件很遥远的事。香菇表示,听众听不懂音乐,是因为听众与音乐人之间的沟通没有做好,而不是音乐本身或听众的问题,这就需要音乐人的引导,让大家了解他们的作品以及他们创作的心境,以此达成共鸣,互相慰藉。

潮汕说唱的未来在大家,绝不在某一个说唱团体身上。”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音乐,关注自己喜欢的音乐人,陪伴他们成长,去现场看演出。他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后记

第一次演出,广州某个livehouse,台下仅有的几个观众是工作人员。今年,新浪潮汕主办的汕头老妈宫“异曲同工”慈善音乐分享会上,台下观众欢呼呐喊声不绝于耳……这两场时间跨度超十年的演出,对壹指团体具有独特意义,无论从粉丝数量、场地,还是支持各方、演出专业度都是质的提升。

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路并坚持下去,有着许多年轻人内心中渴望的真实和直接,敢于跳出条条条框框,敢于自我认同。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