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资讯

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许钦松:带领中国艺术走出国门

新浪广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中国美协副主席许钦松做客新浪广东直播间,分享他在改革开放的思潮下,为自己的作品创作找到突破口,并带领艺术走出国门的故事。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文艺思想上也不落后。1979年9月广东画院复办,27岁的许钦松被调入广东画院任第一批专业画家。

当时整个中国都沉浸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论热潮当中,加上广东省政府对艺术行业的重视,文艺界开始发生变化,人们的思想活跃起来了。许钦松用一句话概括了当时艺术界的状况:“春天来了”。

近期,中国美协副主席许钦松做客新浪广东直播间,分享他在改革开放的思潮下,为自己的作品创作找到突破口,并带领艺术走出国门的故事。

艺术跟着国家一起在国外受到尊重

进入广东画院后,精力旺盛、思想活跃、激情洋溢都成为了这位青年艺术家的代名词。在老一辈艺术家的带领下,许钦松第一次走出国门,把中国人的作品在西澳洲的美术馆里展出。在展览现场,不仅汇聚了澳大利亚的本土艺术家,前来观展的还有许多中国华侨。令许钦松意想不到的是,在开幕式的现场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许钦松自豪地说道:“在现场我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改革开放使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艺术家在国外受到了尊重。”

许钦松表示,从港澳那边涌现过来的一些艺术潮流,让艺术家们有机会接触到国外的新鲜事物,并大胆地进行艺术探索,以一种创新的意识来从事艺术创作。在这种思潮之下,年近30岁的许钦松就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带来的成果,跟着这个时代一起成长,这也为他之后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施展空间。

放眼世界 山水画思想获得突破

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中最辉煌的艺术,经过几千年的积累,中国山水画已经走到一个巅峰。宋朝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巅峰,宋朝之后的元、明、清三代,也涌现了不少优秀的人文画作品。整个脉络下来,新时代的中国山水画家遭遇到的一个很重要的学术难题:这么辉煌的中国山水画,当代的山水画家该如何突破,又该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进行新时代山水画的创新。1996年,许钦松作为访问学者前往尼泊尔进行讲学,这次经历让他得到了答案。

许钦松回忆,当年他有机会坐上一架小小的直升机,在喜马拉雅山周边的雪峰盘旋。连绵千里的雪山,错落有致的雪峰呈现出来的纵深感,强大气势的扑面而来的冲击力,令他感觉十分震撼。正是眼前这种壮观的景象令他恍然大悟,“这是古人所没办法看到的一个景象,整部山水画史看下来,也没有任何画家画过这种景象。”这个想法一旦萌芽,就在许钦松的脑海当中不断地生长,并成为他山水画作品的一个突破口和转折点。

此后的二十年,许钦松进行反复推敲,他确立了一种新的山水画思想,打破传统山水的固有程序,从更高的视角上来观照自然,通过俯瞰大地,仰观天象,将山的深远、宇宙的奥妙以及绵延万里的博大感表达出来。

许钦松感叹道:“假如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就没有机会放眼世界,看到这么庞大壮阔的景象。我所看到的外部世界与我内心的世界相结合,使得我的内心世界也壮阔起来,这两个世界的转换和对接,给我的山水画带来了很好的机遇与转换的空间。假如我没有打开我的思想,就不会有这样的艺术的思考,可能我就一辈子只能当一名很平庸的画家。”

传统文化不能只放在图书馆里

一次很偶然的机会,许钦松在观看了美国电影《花木兰》后受到艺术启发,没想到中国的传统题材居然能拍成美国大片,他们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藏挖掘出来之后转变出新的电影表达方式,如此鲜活地再现出来。

于是许钦松在2017年全国两会上提出,传统文化不能只是放在图书馆、名著里,应结合新媒体的特点,转换传统文化传播的“表达方式”,需要找出一种可以转化为现代传播方式和新型艺术形式来表现的东西,二度创作和转化的作用不容小觑。

“吞吐大荒——许钦松山水展”中的3D技术,便是许钦松做的一次新尝试。在介绍3D技术前,许钦松说道:“中国人有一种很地道的观看风景的方式,与西方人不同,中国人是游走着看世界。在这种游走的模式下,会把我们看到的整个世界组合在一个画面里,然后再呈现在自己的脑海里。这跟西洋画坐在一个地方,把面前所看到的风景的片段照搬到画布上面的方式大不相同。”

基于中国人这种观看自然的方法,许钦松把传统展览与新媒体相结合,用3D技术把展览中的山水画进行分解,再重新呈现给观众,保留了中国人最传统的观看风景的方法,又加强了“游走看世界”的感觉,将现实之境与虚构之境相结合,让观众能在视觉上感受到作品灵动与飘逸的气势扑面而来的震撼。

最后,许钦松表示,在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下,人们的思想更应该打开,所有艺术之间的融合都可以进行有效的探索,提高受众面,催发新的艺术形态,这是未来艺术发展的方向。

(文/ 梁诗雅  视频/ 陈丰毅、李芊慧)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