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东莞

东莞熊孩子花样闯祸屡见不鲜 玩转盘致人伤残引关注

东莞时间网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东莞一名7岁“熊孩子”在饭桌上玩耍闯了大祸,导致父母的朋友受伤,伤情被鉴定为十级伤残。近日,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孩子父母承担80%的赔偿责任。案件迅速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全国多地媒体纷纷跟进报道。

东莞时间网讯 东莞一名7岁“熊孩子”在饭桌上玩耍闯了大祸,导致父母的朋友受伤,伤情被鉴定为十级伤残。近日,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孩子父母承担80%的赔偿责任。案件迅速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全国多地媒体纷纷跟进报道。

这些年,“熊孩子”花样闯祸的新闻屡见不鲜。近期有媒体就“熊孩子”闯祸现象的调查报告显示,不少受访者反感年少成为“熊孩子”闯祸的借口,并认为与父母疏于管教有关。

玩转盘致人十级伤残

去年6月,东莞7岁的小崇(化名)跟着父母到一家餐厅用餐。到餐厅坐下来后,贪玩的小崇开始玩餐桌上的转盘,可不曾想却因此闯祸了。原来,由于转盘转速太快,转盘上装满开水的水壶倾倒,竟然烫伤了和他父母一起吃饭的唐女士,并致其十级伤残。

事情发生后,唐女士和小崇父母就赔偿金额不能达成一致,于是唐女士将小崇一家以及事发的餐厅告上法庭,并请求法院判令对方赔偿13万余元。

审理过程中,小崇父母认为唐女士被烫伤与他们无关。但法院调查发现,事发时监控视频显示,服务员上菜之前,小崇就已开始转动玻璃转盘。服务员放置开水壶并转身离开,小崇才大幅度转动玻璃转盘。但小崇父母并未及时制止,餐厅服务员放置开水壶时也没有语言提示。

对此,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小崇的监护人在履行监护义务上存在不作为,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餐厅未尽到对危险源的提醒义务,以及对顾客的安全保障义务。法院判决孩子父母承担80%的赔偿责任,餐厅承担20%的责任。

  “熊孩子”前方出没请留心

“熊孩子”闯祸层出不穷,祸事也“花样百出”。比如,媒体报道中提及的电梯尿尿、推小女孩下楼、放火等行为。

2014年8月,《贵州都市报》以《割断安全绳 工人悬8楼》为题,报道了贵州省贵阳市一名10岁小男孩独自在家看动漫时,因嫌楼外施工的电钻声太吵,拿出刀来割断窗外作业工人的安全绳,导致工人悬在半空。所幸的是,消防队员接报警后成功施救,工人安然无恙。

今年3月,网友“三倍氢二氧一”在知乎上发表一篇名为《摧毁一个“熊孩子”有多困难》的文章。文章称,她亲戚家的一个“熊孩子”来访,竟然将该网友怀孕四个月的嫂子猛推下沙发,原因居然是“我就想看推倒她会不会流产”。文章发布后,“熊孩子猛推孕妇”的话题上了“热搜”,网上还掀起了一场关于“熊孩子”的讨论。记者在知乎上搜索时,关注该问题的网友数量超过16万,浏览量更突破了2.6亿人次。

本月18日,新华社发布的《“熊孩子”巨资打赏主播 平台管理该何去何从》一文,也报道了大连一名9岁的“熊孩子”偷用家长绑定银行卡的手机,登录某直播平台,前后花光父母5万多元血汗钱打赏主播。

年少绝非护身符

“熊孩子”接连闯祸,在社会上也引发热议。越来越多人认为,不能再让年少成为“熊孩子”恣意闯祸的护身符。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本月上旬一项关于“熊孩子”的调查显示,82.4%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熊孩子”多,89.4%的受访者指出“熊孩子”的出现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69.5%的受访者归因于父母没原则的放纵和溺爱。另外,8.5%的受访者反对在“熊孩子”犯错时家长说“他还是个孩子”的言论,83.3%的受访者也强调对孩子的不当言行要在第一时间给予纠正。

其实,“熊孩子”接连闯祸,主因是好奇心重。《北京晚报》近日的一篇报道中,就此采访了知名儿童教育专家宗春山。宗春山认为,孩子恶作剧,也并非要造成什么后果,而是在好奇和无知驱动下的一种探索。只不过这种探索损害到了别人,就是一种带有危害性的探索。

专家认为,孩子们的天性需要尊重和保护,但如何让孩子在探索中不损害到别人更为重要。这要求家长切实担负起监护人的责任,引导孩子树立规则性意识的边界,协调好孩子天性与公众利益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更好的环境。全媒体记者 伍江 整理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