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伤农 三水瓜农种24亩黑皮冬瓜烂了20亩

南方都市报
关注
三水农民欧永河种植的黑皮冬瓜腐烂了。南都记者 姚建国 摄
今年最新统计到的39个水浸街黑点,情况较之前已有所好转,然而,三水、高明两地的菜农就没有那么幸运。
高明:蔬菜基地产量降七成
南都记者近日通过走访了解到,高明农业在前段时间连续的大雨中受到影响,部分蔬菜存活率和产量下降,叶菜类损失尤为严重。其中以种植叶菜为主的高明丽堂,种植基地产量同比下降7成,由于供货不足该农业合作社暂时关闭了直营店。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高明区杨和镇492县道旁的丽堂蔬菜种植基地,这个800多亩的“造菜厂”头顶多个菜篮子基地、农业观光基地等头衔,也是高明首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但在5月中的连续暴雨中,它也“受了伤”。
该合作社负责人梁达明告诉南都记者,虽然土地未出现严重积水,但由于过多降雨导致土壤结构改变,大部分土壤变得不再疏松,因此蔬菜不能及时吸收养分,导致存活率下降,产量只有平常的两三成,为此,合作社于上周不得不让5家直营店放了假。
“平常一批菜只要2天就能长成,而现在可能要10天,不能及时吸收养分,有的完全死掉,有的就蔫了。”梁达明说,如今产量仅能维持订单的量,为此,他们不得不让500多亩土地轮换休整3个月,才能逐步恢复到以前的情况。梁达明表示,虽然以往每年雨季也会经历类似情况,但程度没有今年严重,合作社在应对方面,也首次规划10亩土地建立大棚育苗,以应对雨灾。
离开丽堂后,记者随机走访明城和更合的一些大规模蔬菜种植基地,大部分叶菜种植受到影响,但瓜果、豆类以及根茎类作物影响较小。拥有1800亩土地的高明鸿丽蔬菜基地,由于大部分种植丝瓜、茄瓜、豆角等瓜豆类蔬菜,损失相对较小。种植户告诉记者,由于瓜豆类植物生长在藤蔓或者水上,有较强的“抗水能力”,此外,包括土豆、地瓜、粉葛、生姜等同样拥有这个能力,因此,受影响比叶菜小很多。
据不完全统计,在5月20日-21日间,全区受影响水稻面积1350亩,受影响经济作物面积3280亩(其中蔬菜2160亩),鱼塘过水面积1166亩,3间鸡场受浸。
三水:黑皮冬瓜因雨减产1/3
进入5月,持续不断的强降雨天气,对三水的种植户带来极大影响,瓜类普遍减产歉收。“连续下雨,瓜授不了粉,而气温一高,瓜就容易枯萎死掉”,大塘镇种植户张先生说,他种植的瓜类估计要减产1/3左右,经济损失暂时还无法统计。而白坭镇有些种植户几乎绝收。
黑皮冬瓜是三水最具本地特色的农产品。今年首批三水黑皮冬瓜由白坭镇产出,上月29日正式大规模上市,但相比于往年,今年的产量已锐减,有的减产近半,而有些农户近乎绝收。
“我种植了24亩黑皮冬瓜,年景不好,约20亩遭水浸烂在地里,”白坭镇解放沙村村民欧永河忧愁地说,他今年只收成了约4万斤黑皮冬瓜,按照目前市场批发价0 .8-0 .9元/斤算,经济损失在16万元左右,“白种不说,还亏本了”。他的瓜地里,已长成、还未下架的黑皮冬瓜底部大部分长毛腐烂,根本无法上市售卖。
“价格再高,没有瓜出售,也没用啊,”白坭的农户们说,虽然今年黑皮冬瓜批发价约为去年的3倍,但产量的锐减让他们高兴不起来,而对于自然灾害造成的农户经济损失,政府部门也没资金方面的帮扶政策。
黑皮冬瓜是白坭种植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据白坭官方统计,全镇今年黑皮冬瓜种植面积约5800亩,以亩产1万斤冬瓜推算,5月持续的强降雨,白坭至少有2000多万斤黑皮冬瓜得不到收成。
目前,大塘的黑皮冬瓜还未上市,但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大塘镇种植户张先生,种植了700亩瓜,其中以黑皮冬瓜为主,受暴雨影响,瓜普遍要减产1/3左右,主要原因是瓜授不了粉,导致长不出瓜,此外雨后温度一高,瓜叶容易枯萎而死,“大塘黑皮冬瓜今年的产量肯定是锐减,如果市场量缺,价格应该会比往年高很多。”
三水有批发商表示,持续的暴雨,不仅白坭镇冬瓜出现减产,广东其他地方,比如英德、增城、韶关等地情况也类似。目前,白坭的收购最高价为0 .9元/斤,接下来受供求关系影响,价格还会更高,估计会达到或超过1元/斤。
链接
5月下雨26天
昨日,据佛山气象局相关人士称,今年进入汛期以来,佛山共发布153次预警。对比去年同期,今年的预警数量多了,去年同期发了89次。而整个5月,佛山共下雨26天。
今年5月以来,佛山累积降雨量485.1毫米,较常年(231.5毫米)偏多,是常年的2.1倍。根据气象部门的预计,未来十天,佛山市短时阵雨或雷阵雨天气还将频繁出现,但降雨量将逐步减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