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佛山

佛山桂城多家民间收藏馆免费对外开放 展示传统文化

摘要: 目前桂城还未有正式备案与获批的博物馆,但却有不少记录本地文化与历史的民间收藏馆,有的是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筹备共建的,有的是富有情怀的企业家斥资打造的,均免费对外开放,有兴趣的市民可带上孩子来个周末本地文化之旅哦。

5月18日是第41个国际博物馆日。为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博物馆应运而生,而博物馆日则是一个窗口,希望借此让博物馆得到人们的重视与铭记。

你可能很好奇,桂城也有博物馆吗?是什么博物馆?在哪里?笔者从桂城文化部门获悉,目前桂城还未有正式备案与获批的博物馆,但却有不少记录本地文化与历史的民间收藏馆,有的是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筹备共建的,有的是富有情怀的企业家斥资打造的,均免费对外开放,有兴趣的市民可带上孩子来个周末本地文化之旅哦。

西约虾笼小巷

青砖灰瓦中的疍家文化

桂城虫雷岗社区西约文化广场旁的一条无名小巷,最近多了一个名字——“虾笼文化小巷”,一串串虾笼代表了西约曾经的编织历史,与青砖灰瓦相伴,勾起人们对过往的回忆。

虾笼是疍家人常用的捕虾工具,一般用竹篾或包扎带等编成,直径约15~40厘米,为“丁”字形筒状笼子。笼子有两个虾能进而不易出的进口,在“丁”字形筒笼汇集处有一个开口。开口设有盖子,作业前从此处放入鱼骨头或米糠、麦麸等饵料,并加盖,置入水中,傍晚放笼,翌晨收笼,启盖取虾。

虾笼编织曾经是桂城西约社区的传统产业,50多年前,勤劳的西约居民在每天傍晚或农闲时节,都会接一些虾笼加工的活儿来帮补家用,最兴旺时每月出货量曾达到3~4万个。而随着时代变迁,虾笼的需求减少,西约编织虾笼的过往也渐渐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以前被大家收在旧屋角落里的虾笼,如今被重新展现在这条小巷了,墙壁上、门口前挂着的亮黄色的小笼子,便是虫雷岗西约人亲手编织的虾笼。

“虾笼文化小巷”只有短短50米左右,窄窄的巷子两旁,保留着不少青砖灰瓦的老房子,墙上的砖雕有些依然清晰,有的已模糊不可见。一串串的黄色虾笼与各色时花同框,虾笼装饰了旧房子的斑驳,旧房子映衬了虾笼的精致。

“这里还设计了一些文字说明,还有一间简单的虾笼陈列室,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来参考、了解西约的历史和文化。”虫雷岗西约党总支委员翟永炽说。

展馆信息

地址:桂城街道西约社区“虾笼文化小巷”(西约文化广场旁)。

自驾:直接搜索“西约文化室”即可。

公交:乘坐桂01、831路、G8路公交在南海广场站,或是桂04路公交在西约站下车,步行约500米即到。

天雄艺术馆

水墨书画展岭南名家风采

要欣赏高雅艺术,并非一定要去广州,在桂城紫金城的天雄艺术馆,每月都能够为你提供不同主题的艺术享受。天雄艺术馆位于紫金城内,走进艺术馆,迎面能看到的是一套红木家具,桌上放置茶具书籍、墙上挂有8尺长书画,一阵艺术气息迎面而来。

艺术馆分为三层,走进二楼展览区,一套套精雕细琢的红木家具作品错落有致地摆放在大厅之中。墙上挂有多幅名家所作的水墨书画,犹如书香世界,淡雅古典。在这里,你不但可以领略红木、书画文化,幸运的话还能看到名家们在大书桌上即席挥毫,创作一幅幅精美的作品。目前,二楼展厅还放置了准备用于拍卖的各款名家瓷品。据艺术馆工作人员介绍,天雄艺术馆每月都会举办不同主题的展览,5月11日起三楼展厅展览“五四”主题书画作品,有兴趣的市民可前往欣赏。

展馆信息

展出时间:每日早上9点半到下午5点(法定假期除外)。

公交:可乘坐公交车到桂城紫金城站,向内直走200余米就能见到天雄艺术馆。

东二农民博物馆

饮水思源不忘农耕记忆

从繁华的桂澜路往东二方向,进入东二公园,仿佛走进了一个远离尘嚣的秘境。青石板上,榕树郁郁葱葱,公园空地上,年轻人打着乒乓球,老人下棋唱粤曲,一片清幽静谧的景象。一座由居委出资筹建的农民博物馆,就隐藏于此。

东二农民博物馆建于2002年11月,至今已经有15年的历史。展览区分前言、农耕时代、蹉跎岁月、锦绣前程四大区域,展品多是东二村农耕时期的农具、旧照片。这种以农具为主要展品的博物馆,在佛山地区非常罕见。其中最吸引人的“农耕时代”展区,就设在公园的瑞庭唐公祠中,市民在参观农具的同时还能够欣赏到祠堂的亭台园景。

据了解,之所以建立农民博物馆,是为了教育东二社区的下一代,要饮水思源,珍惜祖辈用汗水开垦出的美好家园。1999年,东二村委出资270万元进行农民博物馆建设,历时三年建成。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很少有农民耕田,要凑齐各式农具绝非易事,展馆馆长杨伯走遍了13个生产队,挨家挨户寻找适合的展品,收集180多件农具,并逐一标上“出世纸”。

展馆信息

地址:东二农民博物馆位于东二公园内。

展出时间:星期二、星期四开馆,开馆时间为早上8点半到下午5点半。

自驾:导航“东二公园”即可,公园外有路边停车位。

公交:乘车到东二中心村站下车,步行200多米就能到达。

平胜西三草堂

古物厚载家族情怀

西三草堂民族文化交流基地,坐落在南海桂城平洲平胜西龙村,原是黄氏府邸。它距今约有372年历史,是清朝建筑物。原本就散发着历史气息的老旧建筑,现在更是成为了旧物、书画作品等的展览场所,别有一番历史和艺术韵味。

走进西三草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小天井,三五平方、青砖瓦砾、盆栽陶器……乡村小院的气息扑面而来。右边的正厅里,摆放着一些旧物,如古时候筛选稻谷用的风柜、石磨、旧草帽等,还有少量书画作品。听着音响播放的轻音乐,欣赏散发历史韵味的旧物件,指尖在旧书本上翻阅,甚至可以进入茶室喝茶聊天……原来生活也可以这样放慢脚步追忆过往旧事,乐哉!

目前,西三草堂的管理者黄智东(夏至)先生,除了管理这里的日常事务以外,也是一名原创音乐人,使得西三草堂结合了不少传统和现代的生活元素。从小在平胜长大的他非常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记得小时候我常常摆弄园艺,对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一砖一瓦尤其在意,有时候,常常因为收集到一些旧物品而感到快乐,享受那一种情怀和寻觅的感觉。”夏至回忆,在自己成长路上,他一直没有放弃这种情怀,“西三草堂是一个有百年历史沉淀的民间建筑物,在这里可以使浮躁的心回归平静。如今高楼大厦处处皆是,但我不忍看到这些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消失,更希望它能够发挥它的使用价值,尽力为大众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想在这里建立展览、阅读、听音、茶聊之类的社区文化。”

现在,西三草堂里主要展览的是有历史气息的老旧物品,还有夏至自己收藏的旧书,他说,如果大家有些不要了的废旧书籍,欢迎募捐到西三草堂,他会开放给大众来阅读使用,丰富阅览室,让西三草堂书香气更浓。

展馆信息

展出时间:每周六、日9:00~18:00。

自驾:南海区桂城平洲平胜西龙村西便坊三巷6号。

方缘红木展览馆

在这里看懂酸枝红木

从平北的红木小作坊,到林岳的红木厂和展厅,老板林剑锋将自己对红木的理想与情怀都展现在了这间方缘红木展览馆里。

一直以来,小叶紫檀、黄花梨、大红酸枝都是投资价值极高的红木材料,随着小叶紫檀、黄花梨的产量减少,大红酸枝的价格也一路攀升。其木质坚硬细腻,一般要生长500年以上才能使用,因此成本很高,每吨约20~60万元。高昂的投资,更需要手艺娴熟的匠人加工,这让大部分的红木企业望而却步。

但方缘红木却一直坚持只做大红酸枝家具,除了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外,更多的是对自身手艺的满满自信。

老板一家四代从事红木家具制作,至今已有110多年,他更是从孩童时期开始就在木头堆中打滚长大。二十多年的刨磨雕刮,不仅使他沾染了一身木头香味,更练就了炉火纯青的酸枝红木家具的设计制作工艺。

110多年前,太公从小作坊做起,一个人完成从选材、刨花、雕花等的所有工序,尽管不是名家之后,也没有大富大贵,却将最宝贵的财富——红木工艺传给了后人。110多年后的今天,方缘红木的事业从小作坊发展到集木场、工厂、展厅、文化馆于一体的酸枝红木产业链条,是南海桂城目前酸枝红木家具产量、存量最大企业。

在事业有所成就的现在,方缘红木开辟和精致布置了一个红木陈列馆。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红木制作的工具,如雕刻刀、什锦锉、木工锉、线锯、钻头;你可以了解红木制作的工序,如榫卯连接、精磨、干燥;更可以用眼睛与双手感触条案(灵芝虫离虎)、沙发(福禄熙)、圆桌台(如意得水)、沙发(京装蝙蝠)等精致酸枝红木家具。

展馆信息

自驾:南海区桂城林岳(国通物流城附近)。

统筹/特约通讯员曾蓉文/图特约通讯员曾蓉 黄佩雯 邹韵斯 通讯员聂桥锋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