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以影视产业为突破口 争成国际功夫动作影视之都
摘要: 佛山正在加快建设文化导向型城市。2016年12月22日,南方影视中心正式落户佛山。打造这一文化高地,是广东省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广东出品”电影发展的重要举措。文/佛山日报记者陈莎
功夫之城,名动天下。佛山英才,光影流传。
叶问、黄飞鸿、李小龙……这些功夫名人几十年来一直在激荡中华儿女修身齐家报国的豪情壮志,伴随着一部部经典电影,在华人世界家喻户晓,在全球高扬Chinese Kungfu的威名,也让滋养其武者风范的故乡佛山,成为世人心向往之的所在。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佛山是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沃土,中国南派武术的主要发源地、全国唯一的“武术之城”……诸多关于功夫的城市名片,让佛山成为启发无数功夫片导演、编剧、演员创作灵感的文化符号。
即将启幕的南方影视中心·2017佛山功夫(动作)电影周,有望将这种传统武术与当代艺术、城市文化与影视产业的融合,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准。
昨日,电影周组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开幕式、电影展映、高峰研讨会、影视嘉年华及海报展、主题音乐会等各项主体内容,几大板块活动设置兼具专业性与群众参与性,彰显展示城市魅力,致敬影视经典,凝聚影视力量,繁荣影视产业的目标。

2016年4月25日,电影《锋味江湖之决战食神》在西樵山国艺影视城举行开机仪式。/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三大目标,支撑佛山决心
佛山正在加快建设文化导向型城市。2016年12月22日,南方影视中心正式落户佛山。打造这一文化高地,是广东省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广东出品”电影发展的重要举措。市政府副秘书长邓灿荣在发布会上表示,以南方影视中心落成、建设为契机,举办功夫(动作)电影周系列活动,对佛山有着经济、文化、社会基础等多重意义上的考量。
佛山以打造影视产业全产业链为突破口,全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规划了影视产业聚集园区,制定了《佛山市扶持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对接洽谈了一批影视拍摄项目。此次功夫(动作)电影周,既是佛山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也是集聚更多影视人才和项目落户佛山,促进佛山影视产业蓬勃发展的需要。
佛山因功夫电影而名扬四方,举办功夫(动作)电影周,旨在进一步凸显佛山的功夫文化元素,擦亮和传承好这一悠久和独具地方魅力的历史品牌,搭建海内外文化交流桥梁,提升佛山的国际知名度。
佛山人均GDP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力雄厚的传统制造业为发展影视衍生品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举办功夫(动作)电影周,搭建汇聚高端文化资源的交流平台,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电影产业、为世界电影市场的繁荣筑就一个新高地,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引导和满足全市人民文化消费预期,加大文化供给能力,满足广大市民的文化向往和需求。
邓灿荣说,佛山举办功夫(动作)电影周,就是要弘扬中国武术文化,力争把佛山打造成为国际功夫动作影视之都,集影片制作、推介展示、人才汇集、金融为一体,体现创新性、专业性、国际性、高端化。
四大中心,表达业界期待
此番努力和期望,得到了来自电影业界和学界的支持。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认为,华语功夫动作电影是中国电影立足于世界电影之林的代表和象征,而佛山则是最适合发展为此类型电影制作中心的城市。“一线功夫巨星都在这儿拍过电影,这个地方在电影创作人的心目中是取景胜地。其次,这里距离香港很近,而香港正是功夫电影人才的聚集地。”
张卫说,佛山举办功夫(动作)电影周,吸引各路豪杰才俊来此展示才艺,交流经验,将使佛山成为功夫动作电影成就评价与荣誉表彰中心、功夫动作电影创作的切磋研究交流中心、功夫动作电影的制作中心和产业中心、功夫动作电影主创人才汇聚和检阅中心。
代表香港电影创作力量的知名电影人,著名编剧、导演、监制文隽也出席昨天的发布会,他对张卫的判断极为认可,甚至笑言佛山打造南方影视中心,大力度吸引香港电影人前来洽谈影视项目,其实是相逢恨晚。他表示,从前文化交流不够频繁,香港电影较少来内地取景,只能在香港造一个“佛山”,现在借助电影周、南方影视中心等平台和机会,可以更方便地在佛山拍佛山。对北上发展的香港电影人来说,是一大幸事。
恰如张卫和文隽所言,产业对接正是电影周的一个重要功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甘绮霞在发布会上透露,佛山从平台搭建、政策激励、项目承接、产业服务四个方面着手,做了大量工作。下一阶段,佛山将继续完善配套,吸取更多的龙头企业到佛山发展,实现影视文化产业跟佛山制造业发展同频共振、同步推进。
数读佛山影视产业
1 2016年,佛山商业电影票房5.56亿元,观影人数1749.5万人。
2 截至2017年6月21日,佛山共有影院109家,银幕653块。
3 截至今年10月底,佛山从事影视投资、制作、发行等业务的企业达128家。
4 今年以来,佛山新增影视相关产业企业超过100家。(数据来源:佛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