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佛山

无人机云平台 揭秘佛山元宵行通济背后的科技范儿

摘要: 在刷新元宵节“行通济”人流量纪录的同时,今年的“行通济”科技范儿尽显。无论是无人机事前参与高空坠物的巡查,还是动用高清视频直播车为各类求助提供指引,均成了让人津津乐道的趣事。连日来,记者走访多部门和相关科创企业,为读者解读这些新风潮背后的科技应用。

在刷新元宵节“行通济”人流量纪录的同时,今年的“行通济”科技范儿尽显。无论是无人机事前参与高空坠物的巡查,还是动用高清视频直播车为各类求助提供指引,均成了让人津津乐道的趣事。连日来,记者走访多部门和相关科创企业,为读者解读这些新风潮背后的科技应用。

一秀:

无人机盯高空坠物,从确认到排除风险仅10分钟

今年的“行通济”,为了防范高空坠物的风险,祖庙街道有关部门专门事前引入了无人机参与巡查。在元宵节之前的两天内,无人机共巡查“行通济”活动管制区、核心区及周边建筑物374栋,发现高空安全隐患69项,落实现场整改措施69项。巡查行动共出动了2台大型六轴无人机和2台小型四轴无人机,分别从高空和低空两个层面对区域内的高楼展开搜索。记者了解到,由正副机长、负责高清调焦的云台控制员、控制网络的通讯员和维护周边安全的地勤人员共同组成“飞行小组”,协同在前方操控无人机巡查,实时向指挥中心传送图像。借助“一门式”联合执法,指挥中心“派单式”地处置坠物风险。一旦无人机发现花盆外露、窗台外置铁皮破损、窗口外置铁丝网松动等细节问题,执法人员立即赶往现场处理。

“一次飞行的时间大约在35分钟以内,可以覆盖2平方公里的范围。而从搜索、确认到联络地面执法人员排除一次高空坠物风险,只要10分钟时间。”提供技术服务支持的北大数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对执法力量有限的地方部门来说,以往要逐门逐户地上门排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排查的精准程度和投入的人力、时间都不能满足需要。但通过大型、小型两种无人机的结合使用,无论是难以抵达的高楼天台死角,还是小街巷中蜗居的窗台、外墙,都可以垂直探查清楚。

二秀:

云平台监控人流量,“行通济”人流热点门门清

事实上,早在2016年,针对当年的跨年庆祝活动,禅城区便发布了动用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来实施安保的消息。这一技术模式随后也运用在了“行通济”的安保与应急指挥中。在清晰的三维底图上,安保设施与人员部署均可一目了然。相关工作负责人介绍说,云平台将各职能部门与三维高清底图相叠加,再综合各个通讯运营商的数据,便可计算出现场能承受的最大人流量。“三维底图上显示红色的地方即为重点关注的部位。一旦超过警戒人流量,云平台预测到或有风险,相关部门将立即切换现场视频镜头,可视化调配警治力量投入疏导或安保工作。”

此外,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还可以动态分析“行通济”的人群构成。按照2016年的数据,佛山人“行通济”大军中,禅城人占到了64.73%,高居第一位。加上南海人所占的24.92%,禅南两区“行通济”人流占五区总人数的比例高达89.65%。相比之下,顺德人和三水人来“行通济”的,分别只占到8.08%和1.34%。高明人来“行通济”的,则只有0.93%。此外,当年67.64%的“行通济”街坊来自中年人群体,老年人和少年在“行通济”人群中的占比分别仅为10.38%和0.16%。

三秀:

直播助走失者找人,小女孩半个小时找到爸爸

今年的“行通济”活动现场,佛山警方首次派出6台直播车参与疏导。从当晚7时30分开始,前方摄制组先后赶赴“行通济”的文华路入口、同济路口、骑楼街以及生菜池附近,实时把人流通行图像传回“行通济”活动指挥部。指挥部再将图像发送至直播车直播。这场彻夜的直播活动每间隔30分钟播送一次。市民可以从派驻在普澜路与卫国路交叉路口等6台直播车的LED大屏幕上,清晰直观地看到节点人流情况、安全警示等消息。此外,在直播间隙,直播车轮流播放行通济安全指引动漫片等视频资料,受众超过了70万人次。

记者了解到,直播还参与了“行通济”活动现场的救助工作。当晚10时20分许,9岁女孩小刘在骑楼街附近与家人失散,随即找到身边的阿Sir求助。警花服务队民警潘晓给小刘拿来水果并安慰她不要慌张。前方摄制组立即前往报道,并将图像通过直播车广而告之。半个多小时后,小刘的父亲收到消息后,赶到事发地点,欣喜地将其接走。相关工作负责人介绍说:“前方摄制组使用了4G高清图像传输设备,并通过技术手段把人流量对直播质量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延伸:

科技范儿佛山民俗亮相世界

今年元宵节这一天,佛山市铁军小学的学生们拿着自己扎作的狮头走过通济桥,十分抢眼。记者了解到,去年的秋色赛会期间,非遗传承人与该校学生展开了近2个月的非遗项目传承学习,其中就包括狮头扎作。该校教师欧琦辉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佛山狮头传承人黎伟的弟子,将3D打印与狮头、金箔等传统技艺融合起来,让传统插上了科技创意的翅膀。3D打印狮头难度大,里面要靠3000根支柱来撑着。有趣的3D打印狮头应运而生。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不少节庆都融入了科技元素。在2015年的深圳文博会上,佛山带来的机器人披上南狮的服装,在《男儿当自强》的音乐下翩翩起舞,吸引了不少市民。而在2016年4月,机器人带领的狮队为“黄飞鸿杯”第十届中国南北狮王争霸赛预热,让人大开眼界。去年6月28日,在香港的一次科技展上,佛山本土机器人公司研发的第三代舞狮机器人登场献舞,给机器人增加了文化的气息。

观察:

科技“行通济”后是城市治理创新

在“行通济”的科技范儿背后,亮出的是佛山城市治理的各种创新,并且已经延伸到了民俗活动之外。广东北大数研航空遥感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后,无人机巡查高空坠物风险,可以实现“地面端指挥”,而不再依赖巡查现场的飞行小组,真正让无人机巡查与应急指挥系统融合起来。而如果建立了中继站,无人机巡查将可以覆盖到全佛山区域。“这意味着身处指挥中心,借助地面站系统,就可以直接远程操控无人机搜索风险源。而通过该系统的‘自动派单’,指挥中心无需再单独和前方执法人员电话沟通,就可以完成调度和指挥。”

此外,对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来说,其已预留了充分的成长拓展空间,可根据社会治理的新需求持续接入新资源、叠加新职能,也可兼容接入省市相关的信息平台(含政府专业平台)。下一步,“云平台的基础数据”和“事件处置的实时沉淀数据”能做到“活起来、动起来”,系统分析预判能力将更加得到提升,让城市的社会治理更从容、更主动。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