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佛山

60年我们梦起“云勇” 换来了3万多亩的茂密森林

广州日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自1958年种下第一棵树苗,经历60年三代人的坚守,终于换来了3万多亩的茂密森林。佛山市云勇林场,森林覆盖率达到97%,520多种植物在这里生长,创造的生态价值超过26亿元,荣获“2017年中国最美林场”“全国林业系统先进单位”等称号。

自1958年种下第一棵树苗,经历60年三代人的坚守,终于换来了3万多亩的茂密森林。佛山市云勇林场,森林覆盖率达到97%,520多种植物在这里生长,创造的生态价值超过26亿元,荣获“2017年中国最美林场”“全国林业系统先进单位”等称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林场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开荒时一无所有,赤脚种树住茅草棚,无时无刻忍受寂寞;转型时一往无前,敏锐捕捉改革时机,从单一树种发展为生态公益性林场。无不体现云勇林场人对生态保护的决心和执着追求,这正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好诠释。

如今,林场着力科研,从单一的生态涵养向集科普、旅游、科研于一体的发展。另外,林场也肩负起为附近村庄提升环境,助力乡村振兴的责任。未来,云勇林场将朝着创建国家森林公园的目标迈进,为佛山这座制造业城市增添一份养眼的舒适。

这里,有他们最“森”的眷恋

种林: 十七八岁,他们奋勇开拓

从佛山中心城区向西驱车1小时,跨过宽阔的西江,道路两边渐渐被翠绿色占据。这里便是植物的王国——云勇林场。据了解,云勇林场占地面积30352.5亩,地跨高明区的明城镇、杨和镇、更合镇以及江门市鹤山宅梧镇等地。最新数据显示,林场有134科520多种植物,森林覆盖率高达97%,成为佛山珍贵的“城市绿肺”,为广佛两地市民提供节假日休闲健身、回归自然的好去处。

望着这满眼的青翠,云勇林场场长苏木荣有些感触,“如果不是那几场台风,这里会更漂亮。”苏木荣告诉记者,今年台风“艾云尼”和“山竹”,给云勇林场造成了破坏。记者看到,有些道路明显有泥石滚落的痕迹。苏木荣表示,路可以修复,最可惜就是那些生长多年的树木,“长这么久就不容易,复栽再成长起来又是几十年时间。”这位46岁的护林人扎根云勇林场已经22年,自然懂得时间之于一棵树木乃至一片森林的意义。

1958年,在国家宜林荒山面积较大的地区试办以造林为主的国有林场背景下,120多名抽调来的干部和职工进入了这片山地里。当年的他们,平均年龄不过十七八岁。退休职工严根开表示,当时的林场一无所有,而每名职工都背负着每年数千亩的种树任务,因此每天的工作就是打穴、抚苗、育林,“当年,林场主要种植松树、杉树等用材林,要求‘头戴帽’(山顶、山背种松)、‘身穿衣’(山洼、山脚种杉)、‘脚着鞋’(低洼地种竹、果树)。”为了赶每年春节后、清明前春雨季节的植树黄金时间,林场所有人都冒着初春的寒冷和绵绵的雨水,一天种数百棵树。工作量巨大,其他条件也十分缺乏。苏木荣表示,当时场部就是借附近甘蕉村一间民房,连住宿都只是茅草屋里用稻草打地铺。职工也要忍受寂寞,不通电的林场到了夜晚影影绰绰,很是难熬。有些人受不了就离开了。

在职工的努力下,林场的转变非常明显。截至1976年,职工共种下杉树15431亩、松树6166亩、竹树107亩、果树20亩,共计面积21724亩,每人年均造林达到20至30亩。上世纪80年代,林场按市场需求增种松树果树,发展多种产业,到1987年至1990年总收入达到3518万元,成为“全国百佳国营林场”。

守林:

他们跟着父辈来了

林场工作艰苦,但受到父辈们的感染,不少后辈也选择跟随他们的脚步,进入深山植树造林。严根开的儿子严利章就是其中一位。29岁那年他进入林场工作,“当时我爸经常叮嘱我,要好好干,有责任心,守住这片森林。”最初严利章负责育苗,如今则成为护林员,每天骑着摩托车在林场巡山与同事守护近4600亩山林,帮助植树、防范山火等。他告诉记者,工作虽然辛苦但看着守护的森林仍感觉非常自豪。

因父亲意外致瘫,年幼的杨婵娟来到了云勇林场。松土、播种、施肥、淋水,对于年轻的杨婵娟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次她还因此受伤了。“清明时分有一次上山抚育砍藤树,身上还背着水和干粮。泥地又滑就不小心摔倒了,手掌按到了镰刀上。”杨婵娟当时还不满20岁,但休息之后很快又投入工作了,谈起这些,她仍有些不敢相信,“当时我是怎么坚持下来的,难以想象。”

林场后继有人,但林场的经营状况却遇到了不少冲击。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云勇林场效益一度下滑。苏木荣表示,当时有两条路,一是加大砍伐量,“第二就是分山到户种速生桉树,投入少收益快,每5年每人就可获得150多万元的收入。”当时的150多万元可是一笔巨款,但桉树对生态的破坏也是显而易见的。云勇人还是坚守住生态的底线,通过借款等方式渡过了难关。

育林:引人才智造“最美林场”

2000年,国家鼓励国有林场积极探索改革。云勇林场便提出申请从商业性经济林场完全转为公益生态林场,此举得到了省林业厅、佛山市委市政府批复同意,成为省内乃至国内国有林场探索转型的典型。改造也得到政府支持,佛山累计投入近3000万元,帮助云勇林场从2001年开始对林场进行10年的总体规划完成林分改造,将生态效能低的商品林增加樟树、榕树、鸭脚木等数十个乡土阔叶树种,逐步打造出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的省级生态公益林示范区。

如今,云勇林场正朝着集旅游、科普和自然教育等一体发展,更好发挥生态功能。因此,近年云勇林场也开始招入一些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来自湖南的何增丽是华南农业大学植物学的硕士,她从小就对植物感兴趣,毕业后就加入了云勇林场,她每天的工作就是进行植物调查、查找病虫害和制作标本等。

何增丽告诉记者,林场目前已经搜集了数百份标本,争取2020年可以完成。苏木荣计划,届时就可以打造成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再通过公众号向青少年等介绍林场的植物。

苏木荣提到,林场正在加快改革步伐,通过继续引进人才,借助林场生态优势,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林业科研项目,继续优化林场树种,全力筑牢佛山生态屏障。目前,该林场正着手开展四个科研项目,包括云勇生态林养护中心生态景观林抚育技术研究、越南抱茎茶等几种花茶在风景林中的应用研究与示范、油茶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云勇森林公园植物本底调查与保护。“一旦形成了经验,也可向其他林场进行推广。”苏木荣表示。

“林”听: 助力乡村振兴 打造国家级森林公园

苏木荣表示,今年林场正在全力推进扩容提质工程,将从目前的3万亩扩大到4.5万亩,借此促进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带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林场生态搞好了,就可以吸引更多游客来这里,附近村落也可以受益。”苏木荣说。目前林场已经建有缤纷林海主题公园、桃花谷、观花区和香花区,种植了桃花、樱花、红花荷、醉香含笑、大花紫薇等。苏木荣打算,在进入林场的道路都种上可以开花的树种,对林场的树也进行规划,要一年四季都有花开。“同时也种植一些黄花梨等珍贵树种,为国家储备木材资源。”此外,林场也计划新增徒步路线。

值得一提的是,云勇林场正与政府合作,将围绕林场的村落所拥有的林地租用,通过林场的经验把林地的树种进行改造提升,“首批是计划了5条村,目前相关规划正在完善。一旦形成了经验,其他15条村也可开展”。另外,云勇村也在充分利用云勇森林公园的农林生态资源。据了解,该村去年与商业资本合作,统合周边的土地,计划导入休闲旅游与健康养生产业,适当布置养生酒店、健康营养中心、养生茶室等相关配套项目,将云勇片区打造成占地6500亩的健康养生森林氧吧。

今年9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北京大学在北京举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效实现途径”研讨会。佛山市云勇林场作为全国30个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典型案例单位之一,苏木荣作为代表受邀参加此次会议。他表示,云勇林场人将大力开展扩面提质工作,全力将云勇林场打造成国家级森林公园,继续守护好佛山人民群众共同的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为美丽佛山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