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深圳

惠州一福利院为弃婴海选寄养家庭 竞争激烈

摘要: “海选”寄养家庭竞争激烈,会出现 10个家庭“争夺”1个小孩的情形。而家长们为了在竞争中胜出,也展开“暗战”。

惠州11名被拐儿童“海选”寄养家庭竞争激烈

首度尝试认定弃婴 不过孩子们回归家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小十,赶紧从上面下来,别摔着了。”惠州市儿童福利院的护工张姐对一个正在爬上爬下的小男孩说。可小家伙并不买账。张姐只好走到他面前,没想到小家伙双手张开,一把抱住张姐。张姐说,这些被拐儿童凡是见到陌生人都会“求抱抱”,凡是有人来探望他们都非常活跃。

近日,惠州市民政局一则向社会征集“爱心寄养家庭”的通告,再度让这里的11名被拐儿童引起全社会关注。记者了解到,“海选”寄养家庭竞争激烈,会出现 10个家庭“争夺”1个小孩的情形。而家长们为了在竞争中胜出,也展开“暗战”,一些家庭向亲友借钱证明自己财力雄厚,有些家庭甚至想通过各种办法疏通关 系。当地民政部门和福利院方面都表示,将公平、公正、公开,一切为了孩子的幸福着想,也不会出现“谁有钱谁先得”的情况。不过,即便在寄养的竞争中胜出, 将来要收养这些孩子,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图 本报记者肖欢欢

去年3月,记者曾前往惠州市儿童福利院看望过这些小天使们,当时,“小十”只有4个月大。

2012年惠州市公安机关在破获“7·18打拐专案”中解救了15名婴幼儿,年龄最小的仅出生10天,最大的也仅1岁半。其中2名被父母认领回家,剩下的13名婴幼儿被安置在惠州市儿童福利院。

被拐儿童滞留院长忧心

回想起过去两年照顾这13个被拐儿童,福利院副院长陈素娥坦言并不容易。2014年3月,滞留在福利院的“六妹”和“十四”在惠州市公安机关的努力下,通过DNA比对找到亲生父母,并被认领回家。然而,目前还有11名儿童(6男5女)仍未找到其亲生父母。

“现在是不抱希望了,估计他们这辈子就要成为弃婴了。”陈素娥红着眼眶说。

两年间,陈素娥做梦都想着这些孩子的家长前来福利院“认亲”,她甚至一度想象着骨肉分离重新见面后的喜极而泣。这种让人撕心裂肺的场景两年前她曾经历 过。当时,一对中年夫妇来到福利院抱着只有一岁大的宝宝,就好像找回了一件失而复得的珍宝,夫妻俩抱着孩子相拥痛哭。而懵懂的孩子则对眼前的一切感到很陌 生,他甚至不认识自己的生身父母,觉得他们是陌生人,当这对夫妻要去抱他时,他吓得哇哇大哭。相反,倒是和幼儿园的护工逐渐混熟了,哭闹着要回到护工“妈 妈”的怀抱。

“孩子们慢慢懂事了,他们会问,为什么其他小朋友每人都有一个妈妈,为什么我们这么多人才只有一个妈妈。问得我心里好酸。 孩子越大,越懂事,就会有身份上的自卑感,对他情感上的伤害就越大,会有心理上的阴影。”陈素娥说,等到孩子们大了,懂事了,和护工们有感情了,父母们再 来认领或被收养时,会更难以割舍,心理创伤更大。如果孩子们在3岁之前还没融入家庭,那对他们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在她看来,回归家庭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出路。虽然孩子们在福利院得到了很好的照顾,但再怎么好都没有在家里好,也代替不了家庭的温暖。就算找不到亲生父母,我也希望他们能够回归家庭,被收养。这些孩子最需要的是母爱,是家庭的温暖,这是福利院给不了的。

打拐解救的婴儿既不是孤儿,也不是弃婴,所以,既不能被寄养,也不能被收养。这些孩子只能一直滞留在福利院。经过两年的成长,孩子们都长大了很多,其中年纪最大的“大头”已经在附近的幼儿园读书了。这可愁坏了陈素娥。“不能再等了,必须为他们找到一个家。”

100个家庭争11个孩子

这次惠州市民政局首次向社会征集家庭,报名条件为须有惠州市常住户口和固定住所。另外被寄养儿童入住后,人均居住面积、经济收入、家庭成员情况等都有要求,报名时间为2014年11月17日至21日。

陈素娥介绍说,在发出公告首日,就有38个家庭报名。

在惠州市福利院,11名被拐儿童的照片被张贴在墙上,旁边是小孩的出生年月和名字。从上午8时到下午5时,有意向的家庭陆续来到这里了解小朋友们的概况,一楼大厅内十分热闹。这些意向家庭之间还会互相打听“你看上了几号”,以免大家互相“撞车”,竞争太激烈。

据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已有上百家庭希望能寄养这些被拐儿童。“现在报名还没结束,我估计到时至少有100个家庭来争夺这11个孩子,竞争非常激烈。”

惠州博罗的王先生、周女士夫妇前天一大早就来到福利院。王先生今年46岁,在广州做运输生意,年收入十多万元,两夫妇有一个儿子今年15岁,脑瘫。妻子 今年已经45岁,没法再生育,两人决定收养一个。两人看中了一个2岁半名叫陈浩楠的儿童。不过,两口子心里还是有些不踏实。“这个孩子虎头虎脑蛮可爱的, 我看好多人想要他,看来竞争很激烈啊。我不知道我们的条件能不能竞争过别人。”  王先生放心不下,赶紧向旁边的“竞争对手”打听年收入多少,做什么工作 的。当得知旁边这位40岁的妇女全家年收入百万,是失独家庭,家里还有两套房子,王先生决定放弃,选定另外一个目标。“竞争太激烈了,跟考公务员一样,我 怕竞争不过他们。”

王先生表示,申请寄养的条件方面,无疾病、无犯罪记录、邻里关系和睦,这些基本上大家都能达到,竞争的关键在于家庭 收入和文化程度。文化程度这个短期改变不了,但证明家庭的经济实力,还是能采取一些办法的,他还向朋友借了100万元,证明自己有能力为孩子提供好的生 活。“说实话,既然寄养了,就准备把他当亲生儿子对待。”

各方组成专家小组打分

陈素娥对这些孩子们的抢手倒是有心理 准备。她说,但凡有健康儿童送过来,都有很多人抢着要。如果要领养到健康儿童,排队要排到几年后。实际上,这种情况在东莞、广州也都很普遍。东莞市福利院 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福利院里健康的孤儿已经没有了,却还有至少300多个家庭在排队等候收养健康孤儿。

一共11个孩子,这么多人抢着 要。争夺和竞争是必然的。这些天,每天都有大量家长要求亲眼见一下孩子,但都被福利院拒绝了。福利院一方面是担心太多家长来看望孩子,又抱又摸,怕对孩子 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家长们肯定都喜欢那些长得漂亮、乖巧可爱的孩子,这样也会导致大家的寄养意愿“旱涝不均”,可能会导致某一个小朋友几十个 家庭抢着要,而另外一些小孩则少人问津。

一些家庭为了能在竞争中胜出,也想尽了办法。惠州市福利院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有经济条件不错 的家长私下找到她,希望给1000元红包,让她“走后门”,去见见孩子,但都被她拒绝。“我明确告诉她,别动歪心思,就算这个孩子你看了,相中了,也不一 定轮到你。到时是由专家小组来定把孩子交给哪个家庭寄养的。”

惠州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科副科长李学文表示,征集寄养家庭的火爆 程度超出想象。究竟哪个家庭能“中标”,该市将成立一个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以及民政局、福利院等多方面组成的10人专家小组,到时可能采取 打分的方式,谁的分数高,谁得。“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我们会成立评估小组,对申请的家庭进行评估,为孩子选择最合适的家庭。”

寄养到收养还得过道槛

李学文表示,让被拐儿童回归家庭,对孩子和福利院都有好处。孩子获得了家庭的温暖,福利院也减轻了包袱。“你想想,这些孩子越来越大,十几个孩子滞留在 福利院,将来还要上学,生活,他能不着急吗?”李学文说,这些孩子在福利院的开销也是相当大的,每个孩子每月1200元,此外每天还有20元的额外补助, 福利院还专门为这些被拐儿童请了十多个护工,再加上为这些儿童看病和日常开销。每年的花费在数十万元。如果这些孩子回归家庭,福利院也可以有更多精力和财 力接纳其他儿童。这些被拐儿童将先被寄养一年,期间,他们会到这些家庭进行随机抽查,看孩子们在这些家庭生活得如何,有没有被虐待等。一年后,才会考虑办 理收养。

据惠州警方介绍,被解救的15名儿童多数是由亲生父母售卖,来自云南文山州。警方破案后在当地寻找被拐儿童的父母,但这些人怕 被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躲起来了。因为找不到亲生父母,警方只能将剩下的13名被拐儿童寄养在市儿童福利院。因被贩卖的婴儿经多次转手,到底分别经过谁的 手,是否都是由亲生父母卖掉,警方还无法认定。而且这些儿童也没有在公安部打拐DNA数据库中找到父母报案的匹配信息。两年过去了,这些婴儿被父母找回的 几率微乎其微。

杨警官介绍,警方破案后的2年多来,再无新的嫌疑人被抓获,也未发现新的亲生父母,因此警方才定义上述11名婴儿为弃婴转给民政部门。杨警官称,依照法规,其贩卖儿童的罪行应另案处理,但如果有证据证明这些孩子的确是他们的,被收养的小孩也会还给这些亲人。

李学文说,《收养法》中关于被拐儿童能否被认定弃婴并无规定,实际上,被拐儿童被认定为弃婴,这在惠州还是首次,在全省也不多见,惠州这次也算是大胆尝 试。即便如此,这些孩子将来被收养也要格外谨慎。之前也曾出现过被拐儿童被收养好几年了,亲生父母找来要孩子的,这对孩子的伤害非常大,对收养家庭的伤害 也非常大。这一年时间,警方还是会尽力寻找这些孩子的亲生父母。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