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人大2000年督办 学校体育场地开放仍无时间表

金羊网-新快报
关注
■篮球爱好者在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江南外国语学校打篮球。该校是开放体育场地较成功的学校。 新快报记者 宁彪 实习生 朱延森/摄

■在位于越秀区的烟墩路幼儿园,运动场在教学楼的包围中,没有进出的独立通道。体育场地无法与教学楼隔开,是许多学校无法开放体育场地的原因。 邓毅富/摄
设施大多无隔离、安全责任难划分是主要困难,人大代表直斥教育、体育主管部门不作为
广州市民锻炼休闲场所不足,而同时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大量闲置……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从2000年起就把全市中小学校内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列为重点督办事项,然而时至今日,广州多个区市仍然面临着这样的尴尬。而最新出台的《广州市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自去年11月15日施行至今超过两个月,绝大多数区市仍没有公布开放名单和具体时间表。新快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设施大多无隔离、安全责任难划分,仍然是导致学校体育场地难开放的拦路虎。对此,有人大代表直斥教育、体育主管部门不作为。
案例
引入企业合作托管解决资金 企业自愿出钱更新校内设施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其实,公办学校开放体育场地和设施已有成功案例。位于海珠区的江南外国语学校(北校区)引入企业合作,签订协议委托管理,从2003年就开始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合作企业每年需向区财政支付国有资产有偿使用费,区财政再向学校返还约30%用作场地维护资金。
该校校长徐卫红表示,这种合作方式把学校从繁琐的管理事务中解放出来,解决了资金来源问题,而且合作企业为吸引消费者,愿意出资完善校内设施,学校也受惠。“比如,近期学校的足球场换了假草、篮球场的塑料地板进行了翻新,都是合作企业出资并跟进的。区财政返还三成资金只有10000元左右,如果单靠这点钱根本不够。”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海珠区的绿翠现代实验学校、宝玉直小学和万松园小学等学校,都采取了这种开放模式。
而在已有54所学校对外开放体育场地的从化市,除从化四中正在尝试引入企业合作出资并委托运营外,其他学校均是自行管理。从化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新快报记者,自行管理存在困难,如果收取基本成本费,一是缺乏资质,二是多数从化市民未能接受。“如果不收钱,老师没有加班费,当然不肯帮忙看管,而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后加速损耗,本应加大投入改造完善,可也苦于没钱。”
难题
教学楼围绕体育设施难开放
越秀区仅8.7%学校符合条件
“按照满足体育设施相对独立、与教学区分开、方便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等要求,越秀区91所公立区属高中、小学和幼儿园,只有8所学校符合条件,占8.7%。”越秀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这是由于地处广州中心城区,学校用地普遍较小所致。
新快报记者近日走访了越秀区一德路附近的旧部前小学、文德路的第十三中学,发现旧部前小学体育设施相对完备,有篮球场、60米跑道、体育室、25×9(米)室内游泳池等,但是这些设施都有教学楼环绕,没有独立通道供市民进出。
第十三中学设有两个篮球场、一个多功能体操室、羽毛球室、乒乓球室和120米环形跑道等体育设施设备,但篮球场和教学楼也没有严格隔开。
而在萝岗区,尽管不少学校的设施良好,但由于没有单独的挡隔设施,仍不符合开放条件。比如,玉岩中学有10个篮球场、1个足球场和6个羽毛球场,但并无单独出入口和使之独立成片的挡隔设施,目前体育场地仍只供校内学生使用。
花都区也有类似情况,相关部门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帮助一些具有一定条件、周边社区有开放需求的学校积极完善条件和设施,在保障学校和师生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对外开放。
天河区教育局负责人也透露,开放学校场地会有一定功能计划,如某些场地是针对足球方面的开放,并将根据学校的现实条件,在兼顾校方管理需求同时,尽量制定街坊满意的开放政策。
声音
安全责任难定校方称压力大
多名校长呼吁上级制定细则
“专业体育场有很多安保力量,还不一定保证每个人安全,学校本身充满不确定性,安全问题就更不用说了。”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番禺区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校长表达了自己对开放体育场地的担忧。而多位越秀区中小学校的校长也呼吁,“建议上级部门在人、财、物方面给予更多具操作性的工作指引,将规则做细,否则好事会变坏事”。
从化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也提到,广州市教育局曾到从化调研相关工作,正拟定细则方案,“资金到位、硬件设施配备和安全规范最重要,希望细则中能够确定下来”。
而白云区教育局则建议,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专项资金进行支持,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对外开放方法,同时对开放单位的工作效率以及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申请物价部门制定收费标准及相关法规,并建议由体育行政部门对开放单位进行设备支持。
回应
将督促符合条件的学校开放
何时公布名单暂时仍未确定
去年12月14日,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吴强在荔湾区金兰苑小学开幕的广州市棋类项目传统学校团体锦标赛上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他谈到,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有两个必备条件:一是体育场地在开放期间要跟校园相对隔开,如不能隔开、跟学生混在一起,则不能开放;二是场地开放和学校日常教学活动不能冲突,学校体育场地首先要保证学生使用。
吴强指出,开放体育场地还必须要有完善的管理,其中有几个模式可以参考,一是由第三方机构专门从事体育场地管理;二是由类似第三方机构的体育俱乐部,通过办班,面对本校学生和社会人士进行开放;三是学校场地所有者自行负责管理。“我们更倾向于前面两种模式。实际上,广州部分学校已经在做了,下一步要做的是促进具备开放条件的学校按照规定进行开放。”
在吴强看来,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最大难题,是出现意外情况后如何区分责任,以及怎样建立化解风险的机制。“在相关法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一旦(使用场地者)因自身原因导致意外,如打球时猝死、摔倒骨折,就可能会出现无理索赔”。
而对于何时才能统一公布最终的开放场地的名单,越秀区教育局德体卫艺科一位负责人告诉新快报记者,目前正对开放学校名单及资料进行二次确认,本月底将由广州市统一向社会公布。不过,广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则表示,目前各区市已陆续上报了可开放的学校名单及具体情况,市教育局将再进行专家论证,因此暂时未能知道何时公布开放具体名单以及开放时间。
市人大代表 建议用财政资金买保险设基金
广州市人大代表李志明是荔湾区青少年业余体校副校长,一直对公共体育设施问题十分关注。他认为,安全问题和责任处理确实是开放学校体育设施面临的最大难题,但“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避免的”,一直没有解决是因为教育、体育主管部门不重视、不作为,甚至逃避问题和责任,双方互相推托。
李志明建议教育、体育主管部门利用财政资金购买人身保险,为学校减少风险。“可是保险赔偿其实并不高,目前在校园猝死赔偿最高不过10万元,很多人无法接受,容易起纷争。我认为还应该成立一个基金会,愿意开放场地的学校万一出了事,可以得到额外的资金支持。基金会的资金来源于财政资金、体彩资金等”。
他说,在有了这些保障的基础上,学校可以在过程公开、接受监督审核的前提下,较自主地选择与第三方合作,而并非一定要由主管部门统一招投标。
“虽然有顾虑,但不能因噎废食。”新快报广州区域发展与公共事务研究院专家、北京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周玉忠律师也认为,市中心没有那么多空间再建设体育设施,因此学校开放体育设施是大势所趋。
他认为,多数公共体育项目的安全问题都可以避免。事故的责任有市民本身原因、管理不善和设施不足三个方面。第一个可以根据事实来厘清;第二个则已经以合法的通过委托管理的形式转移给了合作企业;而对于第三个,学校的确有管理校内设施设备的责任,所以这才是学校最需要关注的。
周玉忠建议学校通过事先告知、利用醒目清晰的警示物来降低责任和风险,并增强设施的安全性,甚至购买相应保险。不过,他同时指出,学校本来只负责教学,如果再要其担起公共体育功能,就绝不应给学校增加经济、管理和面对安全风险等负担,“这需要更高层面的统一规划和安排,由主管部门出台细化办法,而不应该由个别学校自行摸索。比如,可以实行哪些管理模式?合作企业的资质如何审核?是否要招投标?企业管理过程中有哪些硬性指标?出安全事故了如何处理?只有操作办法细化了、清楚了,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校方的顾虑和风险”。
记者追访逾半月 各区市回应不一 有的细列名单有的保持沉默
要求学校开放体育场地的呼声高涨已逾10年,其间广州市也曾多次出台相关政策,去年11月15日,《意见》正式实施,广州市教育局曾明确表示该《意见》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有效期3年。目前《意见》实施已超过两个月,但开放的具体名单和时间仍未公布。新快报记者追访各区市超过半个月,发现由于种种原因,各区市对该项工作的推进情况差异较大;而对于《意见》的落实情况,有的区市细到连名单也一一列出,有的区市则没有任何回应。
●黄埔 黄埔区教育局介绍,该区公办学校除深井小学、黄船小学、横沙小学和双沙中学等学校由于场地、器材等存在问题,尚不具备开放条件外,其余20所学校已持续3年开放体育场地。
●白云 白云区现有155所公办学校,根据广州市相关规定,有80所公办学校符合体育场地开放条件,目前开放工作正有序推进中,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实施。
●海珠 海珠区教育局人士介绍,海珠区从2003年就开始实施学校体育设施场地向社会人士开放,目前有约20所学校开放,开放形式主要有三种:自行管理、对外承包、引入第三方合作。
●番禺 番禺区教育局表示,番禺区共有公办中小学校154所,经区内学校申报及相关部门初审认定,目前第一批符合条件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有10所,具体名单正报广州市教育局最终审定。
●从化 从化市教育局介绍,从化市共有90所公办学校,其中54所已面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其中大部分是村镇学校。在这些学校中,除了从化市第四中学和新城小学外,其余均免费开放。
●荔湾 荔湾区教育局表示,目前相关方案正在报区政府审批,具体情况暂时无法回应。
●花都 花都区教育局正在组织有关人员对现有开放学校进行鉴定,预计最新认定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暂时会有减少,但在新的认定公布之前,原有开放的38所学校会照常开放。
●越秀 越秀区91所公立区属高中、小学和幼儿园中,只有8所学校符合条件,正上报等审批,仍未开放,占8.7%。至于是哪8所学校符合条件,越秀区教育局并没有透露,称要待广州市统一公布。
●南沙 去年12月30日,新快报记者就已发函南沙区教育局询问该区学校体育设施开放事宜,但截至发稿前的20多日里,南沙区教育局都未对此问题进行回应,相关人员只表示已经向广州市教育局汇报。
●天河 新快报记者自今年1月初起向天河区了解相关情况,截至发稿前,天河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回应称“材料已经上报广州市教育局,届时运动场地开放情况,将由广州市教育局统一发布”。
●增城 增城市共有公办中小学68所,新快报记者自今年1月初起向增城市教育局了解学校体育设施开放情况,截至发稿前未得到回应。
●萝岗 新快报记者自今年1月初起向萝岗区教育局了解学校体育设施开放情况,截至发稿前未得到回应。
■统筹:新快报记者 廖颖谊
■采写:新快报记者 卢佳 张若然 李应华 邓毅富 方阳麟 谭欢 黄婷 通讯员 詹苹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