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各地

老兵一家四口每年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合影 坚持56年

大洋网-广州日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解放军原“四野” 某部炮兵参谋、离休老干部王文斌今年91岁,老伴傅萍今年85岁,膝下一双儿女王琦和王娟也已退休。这一家四口有一个传统:每年春节都要到广州起义烈士陵 园拍照合影。

1959年正月和2015年正月 一家四口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同一地点合影

解放军原“四野” 某部炮兵参谋、离休老干部王文斌今年91岁,老伴傅萍今年85岁,膝下一双儿女王琦和王娟也已退休。这一家四口有一个传统:每年春节都要到广州起义烈士陵 园拍照合影。最近,他们翻出了1959年在那里合影的黑白老照片,重温56年的光阴感慨不已。昨日,他们在本报记者的陪同下又一次重游陵园内血祭轩辕亭、 中苏人民血谊亭,在相同的地点拍照——湖光柱影依旧,两代人已苍苍,历史和人生在快门摁下的一瞬间凝固。

文/广州日报记者伍君仪 

图/广州日报记者苏俊杰翻拍

年逾九旬的王文斌仍行走自如,只是关节有些不利索了,而八旬的老伴傅萍则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要坐轮椅。在羊年正月初七这天,她驾驶着电动轮椅,他站在轮椅 后方的踏板上,老两口又一次从东川路青龙里的家中出发,经过省人民医院和中山二路,径直驶入烈士陵园,把步行的儿女们远远地甩在身后。

56年前,农历正月里的一个星期天,王文斌夫妇抱着儿女从梅花村的家里出发,乘坐一辆遍地是泥的公共汽车,一路上经过大片菜地,以及新中国成立前处决犯人的东较场,来到当时位于市郊的烈士陵园——那时可没有“中华广场”和“流行前线”。

当年的烈士陵园没有围墙,没有儿童乐园,没有游艇小船,也没有广州起义纪念碑。园内花草树木稀疏,游人寥寥,用“荒野”来形容似乎更合适。

56年后,王文斌一家四口又来到烈士陵园的湖边。飞阁流丹、黄琉璃瓦面的血祭轩辕亭是为纪念“刑场上的婚礼”中的周文雍和陈铁军夫妇而建造的。王琦拿着 自己3岁时的老照片对比今昔,发现花梁、红柱、亭台、拱桥都还是老样子,只是湖面水位涨高了,湖岸石堤向水面伸出了一点,还多修了一排石凳。当然,最大的 变化还是自己,从3岁小童变成了儿孙满堂的老人。

1959年的时候,普通市民没有单反相机、长焦镜头,更没有拍照手机,全靠公园景点提 供的摄影服务。每张照片只要几毛钱,但要到次日才能冲洗出来,王文斌还得专门去一趟。几张老照片很小,还没有今天的手机屏幕大,画质斑驳发黄,但仍然可以 见到强烈的明暗对比,显然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

王文斌随部队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又南下解放武汉、广州和海南岛,最后定居广 州,今天已经是四代同堂14口人,基本都在广州工作和生活。尽管夫妻俩只能听懂一些粤语,但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已习惯了广州的生活:煲汤、喝早茶、春节逛 花市。他还记得1959年的那天从烈士陵园出来后,就带着孩子去北京路逛花市,发现那里人山人海,地上有不少踩掉的鞋子,他出于安全起见就抱着儿女回家 了。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