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币花名多,齐来数银纸

南方都市报
关注粤港越high
□何颖珊 积夫卢(J)
香港汇丰近日祸不单行,不但陷入“逃税门”还涉洗黑钱指控,好彩恰逢成立150周年,狠狠地冲喜了一把。汇丰为大庆推出面值150港元的纪念钞,旋即掀起热炒潮。说到汇丰,很多人都疑惑究竟它是香港公司还是英国公司,资深港人J说:“是不是英国的不重要,人们关心的是它会不会被‘挤提’。以前香港人喜欢叫它做狮子银行,因为汇丰总部前面那对狮子非常有名气;而汇丰的股票曾被称为大笨象股票,比喻它四平八稳,十分安全。可惜老猫烧须,自从9·11之后股价大跌,大笨象爬到现在都未爬回100元以上。”
在150周年纪念币炒风前,不妨一起回顾港币的各种花名。
香港以前“逗利是”有一个指定动作的,就是暗暗摸一下是硬还是软,硬即硬币,软即纸币。资深港人J说:“现在没有人‘够胆’封‘硬嘢’了。以前收到‘硬嘢’,还会第一时间摸一下边,就可知道是1蚊(光滑边)定两蚊(有齿边)定5蚊(厚身)。”除了“硬嘢”,“利是”里面的“肉”有可能是“青蟹”(10蚊)或“红三鱼”(100蚊)。因为以前的10元港纸是青色,所以叫“青蟹”;不过自从2007年香港发行10元塑胶钞票,颜色变成“花花绿绿”,青蟹从此变“花蟹”。J说:“以前的500蚊叫大牛,因为旧500蚊纸比起其它银纸大好多;我们又叫它做‘胡须佬’、“驼背佬’,全因纸币上鬼佬是这个样。最开心当然是收金牛,即1000大元,好像中了头奖。”
港币几乎每一面值都有自己的别名,而港元数目本身也有不同俗称,特别在关于黑社会的港产片中,更加常见:比如元是“文”(音“蚊”),10元是“草”或“条”,100元是“一旧(水)”,1000元是“K”、“撇”。去到更大的数目,为免当街当巷说几万元,甚至几百万元,更有必要有个代称,所以演变出了更多的说法:有把“万元”叫做“个”或“粒”,“皮”、“鸡”或“饼”,100万元是“球”……
说完大钞说细钞。一分钱的港币,叫一仙。通常说的“一个仙都唔畀你”,就是说不会给你钱,哪怕一分钱;“仙都唔仙下”,形容连一分钱都没有,穷到一文不名。五仙叫斗零,这里有一段古:1903年的五仙硬币重大约3分6厘。当时在香港的果菜栏所用的暗语与广州一样,普遍以“之辰代码”来代表数字1至9,三六刚好是“斗零”。因为斗零很小,也用来形容女人高跟鞋的细跟,叫“斗零踭”。
物价高涨,在香港除了超市的标价,其他地方很少用到“毫子”,有些食肆甚至拒绝收“毫子”。你试试放一大把毫子到巴士投币箱,有可能会遭司机白眼。这些“碎银”,香港人称为“神沙”。
说回汇丰银行的“归属”,它于1865年在香港创立,最初是为在远东的英国公司提供金融服务,直到1990年汇丰集团迁册英国,成立汇丰控股,现在70%以上的营业额来自英国以外的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