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状元缘何多出自佛山:经济富庶和政治安定
摘要: 佛山不仅拥有7位文、武状元,历代乡贡进士总数也在广东前列,他们的产生与佛山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从上周起,佛山日报推出“弘扬佛山状元文化”专题系列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反响,不少学者、市民致电本报,发表对佛山状元文化的认知、理解。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基地副主任陈恩维谈到,佛山不仅拥有7位文、武状元,历代乡贡进士总数也在广东前列,他们的产生与佛山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关伦文叙家乡、乡间传说的文化挖掘报道,让不少市民对这位佛山先贤有了更深的了解。
“广东状元多出自佛山”,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佛山如此突出的文化盛景?
佛山乡贡进士人数在广东居于前列
当各大媒体以各种形式宣传佛山状元文化的同时,佛山梁园(又称禅城区博物馆)举办了一场由广东省流动博物馆主办的“广东状元图片展”。
这是一个以广东省博物馆为中心、整合全省的博物馆资源组成的博物馆联盟,展览都会在全省各级博物馆巡回展出。
从4月5日到5月16日,走进梁园的市民、游客,可以通过数十幅图片,了解广东历代状元的文脉。
本周二15时30分,佛科院艺术专业的一群学生来到梁园,参观岭南建筑的同时,饶有兴趣地观看了广东状元展览。“没想到佛山有7个状元,占广东状元数量的一半以上!”学生冼淑萍一边看展览,一边拍摄记录。
“佛山历代乡贡进士人数在广东居于前列,直接决定了佛山状元数在全省也是独占鳌头。”陈恩维多年研究广府文化,根据陈恩维的资料收集,广州府历代乡贡进士总人数为1283人,其中番禺为260人,占20.3%;南海357人,占27.8%;顺德238人,占18.6%; 东莞193人,占15.0%。佛山所辖南海、顺德、三水、高明四县历代的乡贡和进士人数占广州府历代乡贡进士总数的48.7%,几乎占半壁江山。
曾注释过《山海经》的东晋学者郭璞曾说:“南海盛衣冠之气”。清代进士吴荣光曾任职湖广总督一职,他曾说:“国朝制科,广东九郡举人中额七十有二名,每科广州郡几居其半,广州十四属,南海又居其半。”
经济富庶和政治安定助力文化兴盛
“从状元数量上看,佛山是名副其实的广东状元之乡。”中山大学客座教授、佛山文史学家罗一星认为,这与佛山作为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很大关系,佛山正处广府文化的核心区域,并以南番顺地区最为典型。
众所周知,佛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交通环境、气候条件,使得佛山物产丰富、贸易发达。唐宋年间佛山的手工业、商业繁荣,到了明清时更是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与汉口、景德镇和朱仙镇并称中国的“四大名镇”。作为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商贸重镇,还被列为全国“四大聚”之一。
罗一星谈到,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科举时代,佛山很多名门望族都把读书做官、代代科名视作家族可持续发展的正途。士、农、工、商四大阶层,欲出人头地、长保富贵,唯有参加科举考试。
“不少世家大族子弟期望通过科举,进入国家权力中心,从中获得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双重回报。”罗一星认为,科举与政治、经济利益一体,佛山经济富庶、政治安定,进士、状元众多也就势所必至。
佛山人养成了崇文尚学的民风民俗
教育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受到经济、政治等方面影响,但培养精英人才则需要独特的文化土壤。
记者走访了佛山莲峰书院、苏氏书塾旧址,并采访了佛山非遗专家梁诗裕。他告诉记者,明代以来,佛山宗族家塾盛行,几乎每个宗族都有自己的家塾,家塾之上建立社学。到了明清时期达到了全盛阶段,几乎每个镇都建有书院,加起来有几百间。书院以研讨经传辞意为主,为教习科举应试人才而设。据史料记载,清代后期佛山镇的办学形式以书院、私塾和学堂三种类型为主。
《佛山市志》的编篡人之一、文史专家吴庭璋认为,状元数量在佛山地区较为集中,除了经济富庶外,更重要的是佛山社会相对安稳,为学子们安心研习科举创造了优越条件。因为安定,很多富商巨贾纷纷寓居佛山,提升了佛山人的文化素质,养成了崇文、重教、好学的民风民俗。
昔日,“状元”被人看作文曲星下凡,1300年来,这个称呼对读书人甚至一个家族是莫大的荣誉。当今探讨状元文化,一方面体现社会对知识的尊重,另一方面更加深人们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知。
佛山状元文物
征集启事
佛山是广东历史上出状元最多的地方,在中国科举史上,当今佛山地域范围内共走出5位文状元(分别是简文会、张镇孙、伦文叙、黄士俊、梁耀枢)和2位武状元(朱可贞、姚大宁),佛山状元总人数在广东历代状元中占半壁江山。
为抢救佛山状元文化遗产,弘扬佛山状元文化精神,佛山日报正推出佛山状元文化系列报道,通过发掘、收集、整理、研究、保护佛山状元文化的史料,让佛山状元的光辉事迹传遍五湖四海,流芳百世,启迪后人,为佛山和广东的发展增光添彩!
为更好地展示佛山状元文化历史,突出状元文化内涵,报道佛山状元的非凡故事,即日起,佛山日报特向社会各界征集有关佛山状元文化的资料。
一、征集内容
与佛山各位状元有关的历史资料。包括殿试卷等各类试卷,状元匾额、木雕、石刻、器具等,书法、绘画等状元手迹,状元著作等资料,反映科举考试制度的各类凭证、武举石等,与状元有关的古迹遗址等。
二、征集方式
以照片或者文字的形式发送到512060297@qq.com,或者关注“发现佛山”微信公众号,将资料发至后台。
(责任编辑:吴碧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