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顺德

顺德紧扣需求开展社会建设 让不同人群享更贴心服务

珠江商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发生校园暴力事件如何应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如何顺利衔接?遭受工伤事故后如何渡过难关?在2017年顺德区社会建设“众创共享”计划中,“防校园暴力应急预案与实操演练规范流程”、“爱同行”——学校融合教育项目、“手足情深 医社联动”等社会建设项目的开展,正是对这些特定社会需求的回应,让不同人群获得了更丰富、多元的社会服务。

文/珠江商报记者黄文静 陈家好 胡露

发生校园暴力事件如何应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如何顺利衔接?遭受工伤事故后如何渡过难关?在2017年顺德区社会建设“众创共享”计划中,“防校园暴力应急预案与实操演练规范流程”、“爱同行”——学校融合教育项目、“手足情深 医社联动”等社会建设项目的开展,正是对这些特定社会需求的回应,让不同人群获得了更丰富、多元的社会服务。

模拟演练 提升应对能力

“防校园暴力应急预案与实操演练规范流程”项目

校园突然有“歹徒”闯入,校园警报声奏响,保安、教师、学生、医生、后勤等全体行动,共同对抗校园突发暴力。大良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肖湘源对这场“防校园暴力应急演练”仍记忆犹新。

她说,她和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迅速撤离到课室,把门窗紧锁,用桌椅围出“安全岛”,经历过几次演练后,她便知道如何应对,万一遇到类似事件,也不会那么害怕。

该校副校长郭丽菊介绍,由这样的专业机构开展演练,很具现场感,可以让孩子们获得真实的体验,从小树立安全意识、掌握科学的安全逃生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学校教职工应急处置能力。

据了解,由顺德启能公共安全中心开展的“防校园暴力应急预案与实操演练规范流程”项目,共开展20场演练与培训,直接或间接受益人群近2.5万人。项目负责人王军表示,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亟需提升校园师生防暴意识及处置能力,项目通过一整套机制,以应急演练和培训,增强幼儿园、中小学校师生安全防范意识,提升师生的防突发意外暴力事件的应对与自我防护能力。

与爱同行 帮助特殊儿童融入校园

“爱同行”——学校融合教育项目

浩浩是一名“星星的孩子”,也是“爱同行”——学校融合教育项目的服务对象之一,去年9月,他从杏坛镇昌教小学顺利升读杏联中学。这让浩浩妈妈既高兴又担心,她说:“一开始,我非常担心浩浩不能适应新的学校环境,幸好在入学前,负责该项目的老师、社工提前与杏联中学老师做好了衔接和沟通,后来据班主任反映,浩浩已经慢慢融入新学校。”

2015年9月,杏坛镇昌教小学融合教育班正式开学,学校通过开展“‘爱同行’——学校融合教育项目”,形成了以校长为首的骨干师资队伍,加上特教及社工服务,结合“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的方式为自闭症儿童提供生活常识、数字学习、注意力训练,以及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教育。目前,举办共融校园建设相关活动超过20场,直接服务1565人次,间接服务2300人次,为杏坛镇内18名适龄特殊儿童提供教育安置机会,缓解了特殊儿童家庭的教育、照顾压力。

浩浩妈妈表示,希望这样的项目能够延续下去,帮助更多特殊儿童融入社会,引导更多人认识和关怀特殊儿童群体。昌教小学德育处副主任何彩芳说,通过开展融合教育项目,不但能够帮助特殊儿童更多地接触集体生活,学会与人交往,融入社会,而且能够引导更多的师生和普通学生的学生家长们正确认识、接纳和关爱特殊儿童,倡导“全纳”教育。

把安全教育送到企业、校园和社区

“手足情深 医社联动”项目

因为一次意外,在乐从的钢铁厂上班的孔涛手部受伤,这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他说,得益于“手足情深 医社联动”项目在乐从医院的开展,在乐从医院住院治疗期间,医务社工几乎每天都会关心他的治疗情况,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并送上慰问品。在医务社工的帮助下,孔涛走出了心理阴影,很快康复出院,同时他也决定尽自己的能力反馈社会,为更多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负责心理咨询、职业辅导的医务社工杨璧如介绍,长期以来,医院能解决患者的身体健康问题,却难以具体了解病人发生意外的原因,让其减少意外的发生,而且意外产生后的种种心理问题,医生也难以解决,项目的开展正是切合服务受众的需求,将培训和讲座送入厂企、社区、学校等场所,让受众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贴心的服务,提高了工人和居民的防范意识和急救能力。

该项目是医社联动运用活动、小组和个案三大服务手法的实践体现,包括“共创安全环境,共享美好人生——工伤的防治”、“幸福社区,家居安全——居家急救知识”等内容。项目开展期间,联动多个行政主管部门、村居、企业、学校、志愿团体和临床科室等,共开展活动93场,惠及社区群众、学校师生、工厂一线员工及管理人员等共计2.7万多人。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