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碧波庆端午 伦教举办2019年龙舟文化节

珠江商报
关注端午,是属于扒龙舟的节日,是属于吃粽子的节日,是属于吟诵诗歌纪念屈原的节日。在这个端午,这些内容在伦教全部可以领略到。
今年端午节,由伦教文化站主办、新塘村委会承办的2019年伦教龙舟文化节在滨江公园举办,丰富多彩的节目吸引了众多群众前来观看。与此同时,多个村居的端午活动陆续上演,热闹非常。
现场
彩龙龙虱齐上阵描绘水上欢乐景
当天中午,一阵紧接一阵的锣鼓声在滨江公园上空飘荡,2019年伦教街道龙舟文化节的举办吸引了不少群众前来观看,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加上炎热的空气让现场显得更加热情四射。
这次龙舟文化节的内容丰富多彩,既有传统的龙舟巡游,又引入了龙眼点睛和水上飘色的特色民俗活动。“以前只听说其他镇街有这些活动,现在我们伦教也举办了,我觉得很期待。”市民梁良说。
大约中午十二点半,“龙眼点睛”仪式正式开始。据悉,“龙眼点睛”传统习俗在顺德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每年均能吸引来自顺德本土、番禺、中山等地过百只龙舟前来参加。不过,这个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期盼的传统民俗活动在伦教还是首次举办。伦教街道党工委书记卢德全,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李少玲,党工委副书记黄锐建、王星海,党工委委员、宣传文体办公室主任黄炫丹等担任点睛嘉宾。他们拿起毛笔,蘸上朱砂,为龙舟“开眼”。
点睛后的龙舟不再是“盲龙”,早已跃跃欲试的龙舟队员纷纷走上龙舟,彩龙巡游正式开始,5艘彩龙、30艘龙虱开始在伦教大涌上来回巡游。一时间,金黄色的龙舟、五彩缤纷的罗伞和彩旗在伦教大涌碧绿色的水上游走,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龙舟队员们泼水取乐,加上岸上的少年龙狮队舞狮助兴,滨江公园变成欢乐的海洋。
这还不是全部,伴随着巡游的彩龙,受邀而来的众涌飘色队也“下水”助兴。据悉,众涌飘色同样拥有上百年的历史,是村民们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福寿财喜的祈福活动。而水上飘色则是在木船上搭台成“柜”,各色仔、色女站在“柜”里表演展示。当天,众涌带来了8个飘色板块,杨贵妃、花木兰、赵子龙、穆桂英等角色出现在人们面前,让市民大饱眼福。
“很热闹,看得很高兴。”常教居民银姨说,在她印象中,这么热闹的端午在伦教很少见,这次她冒着酷热出来参加活动,觉得心满意足。
感觉兴奋与开心的还有卢德全,他表示,这次的活动是多个传统习俗的汇聚,希望带给市民一个欢乐的端午。“这个端午也正值高考第一天,我们也希望考生们能像龙舟精神所提倡的那样,团结拼搏,奋勇向上,向着美好生活迈进。”
解读
党建引领调动村居积极性 发展文化促进乡村振兴
伦教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辖区内河道众多,一直具有深厚的龙舟文化基础。例如新塘村的龙舟文化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存在,而鸡洲和三洲的的龙舟氛围向来浓厚。
不过,由于各村居特色不一,经济发展情况不同,文化发展的方式自然各异。所以并非每个村居都保留了龙舟传统,像今年端午这样多个民俗集中一起举办的热闹场景更是少见。
近年来,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伦教迅速响应号召,在挖掘乡村文化方面尤其重视。在日前召开的伦教文体工作会议上,黄锐建表示,希望各个村居可以充分围绕地方特色,擦亮文化品牌,同时大力挖掘本土文化故事,打造文化精品,通过文化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下,各村居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就龙舟文化来说,这几年来就有不少村居建造龙舟,打算重拾传统习俗:新塘村不仅成立了龙舟协会,建起了存放龙舟物资的回龙堂,还先后于2017年和2018年打造了一艘坤甸金龙和一艘坤甸银龙,这两艘龙舟在伦教各类龙舟活动中大放异彩。
与此同时,其他村居也纷纷行动。羊额村于2017年成立龙舟队,开始外出参加比赛交流经验,并于当年新购一艘长23.8米的坤甸木龙船;熹涌村也于2017年建造了一艘总长23米的梢木龙舟,曾多次参加伦教街道和兄弟村居组织的游龙活动,积极发扬龙舟文化。
基础打好之后,今年伦教这场场面恢弘的彩龙巡游顺利举办。同一天,永丰、鸡洲、三洲和新塘的龙舟巡游在各自村居的河涌上来回游曳,喧天的锣鼓声引起岸上一阵又一阵的骚动,围观群众纷纷拿出手机拍照拍视频,然后在朋友圈掀起又一阵热潮。
事实上,去年端午节也有多个村居举办龙舟巡游活动。在党建引领下,今年盛况继续,而形式则更加创新。在伦教街道党工委的引领下,今年举办的街道龙舟文化节引入了“龙眼点睛”习俗,丰富了龙舟活动的内涵,同时调动了更多资源:文化节由新塘村委会承办,但30条龙虱只有13条是新塘的,其它的均从村外邀请回来,5条彩龙中,有3条从村外邀请,其中1条还来自大良。水上飘色环节则干脆邀请勒流众涌飘色队前来完成,给市民带来欢乐的同时,完成一次文化交流。
未来,或许会有更多资源被调动起来。卢德全表示,下阶段伦教将努力挖掘社会资源,吸引更多市民、公司和机构等参与到这项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去。此外,伦教还将引入更多慈善元素,例如举办慈善龙舟宴、慈善龙舟赛等,让龙舟文化发扬光大,也给市民的生活增添更多乐趣。
特写
百余市民包粽子
端午节当天早上八点,三洲678文化街烈士纪念广场就聚集了来自伦教各个村居的市民,他们到此都有着共同的目的:包粽子。
为了发扬传统文化,同时活跃社区文化,丰富社区居民的生活,端午当天,三洲居委会举办了“粽享五月五”包粽子大赛。因为接地气,比赛吸引了101名市民报名参加。
当天一大早,参赛选手便齐聚比赛现场,热火朝天地开始比赛。只见选手们聚精会神,把一撮泡好的米放在粽叶上,放上馅料,小心地包上,掖好四个角,再用绳子仔细绑好。每一环节都十分考究功夫。
来自羊额的翁彩莲一听到有这个活动,马上就报名参加了。“我们这些家庭主妇一般都会包粽子,看到有比赛,就过来秀一下手艺。”包了几十年粽子,她经验十足,“主要是四个角要掖得严实,还要注重美观。”不过,现场高手如云,她的作品并未入围,但她觉得比赛是志在参与,最重要是玩得开心。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活动还融入了慈善公益元素。当天中午,三洲天伦万家的社工们煮了一锅由社区志愿者包的粽子,送给社区的孤寡老人,让他们也感受节日的快乐。
诗人吟诗颂伦教
“伦教啊伦教,你永远充满希望;伦教啊伦教,你永远朝气蓬勃……”端午节早上,一阵富有节奏感的吟诗声从678文化街的红棉书画苑里传出来。
当天,伦教文化站、顺德诗词学会在此举办“诗人节颂伦教”端午诗会,邀请了顺德诗词学会的创作骨干以及伦教熹涌小学、荔村小学多名学生共计40余人前来参加。
活动分为交流诗会和采风两部分。在前往千里驹故居采风之前,40多名诗人齐聚红棉书画苑,吟诵赞颂伦教的原创诗篇。伦教文化站副站长彭建生介绍,这个活动从去年就开始举办,一是为了呼应端午节纪念诗人屈原的文化背景;二是借此活跃街道的诗词氛围。
顺德诗词学会会长周庆棋表示,在现代商业氛围的冲击下,能够静下心来吟诗写诗的人越来越少,诗歌离大家的生活也就越来越远。“但是诗歌毕竟拥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去传承。”周庆棋说,“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了解诗歌,一方面激发他们学习诗词的热情,推进全民阅读,一方面也通过诗歌向学生们传达爱国主义精神。”为此,他们与伦教文化站一拍即合,连续两年举办这个活动,今年还邀请小学生参加。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活动主办方还启动了“诗人咏伦教”诗歌大赛,凡是顺德区热爱诗歌的市民均可参加。
文/珠江商报记者莫胜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