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顺德

顺德杏坛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百姓幸福感更强

珠江商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为了改善逢简村的水质,区、镇两级投入约1300万元建设逢简村污水处理系统,2012年,四个污水处理站相继投入试运行,其中三个是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站,上面建有公园、植物园及停车场,在改善河涌水质的同时,提升了逢简水乡的景观,该项目也成为了顺德河涌生态治理示范项目。

秋分过后,天气渐渐转凉,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最适合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骑行。从逢简出发,途经龙潭、古粉、罗水、杏坛、路涌、昌教、马宁、马东,最后抵达西登水角,沿路不但能够欣赏到杏坛独特的水乡风情,而且还能看到昔日环境污染严重、卫生保洁欠佳的水乡如今变得干净整洁,鸟语花香,处处皆有新惊喜。

以水为魂

大力推进水环境治理

逢简水乡是顺德新十景之一,每逢节假日,都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到这个“顺德周庄”走一走,然而,在2012年以前,这里的河水还是微臭浑浊,令不少来这里游玩的人,来了第一次就不想来第二次。

水是杏坛的灵魂。良好生态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点。为了改善逢简村的水质,区、镇两级投入约1300万元建设逢简村污水处理系统,2012年,四个污水处理站相继投入试运行,其中三个是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站,上面建有公园、植物园及停车场,在改善河涌水质的同时,提升了逢简水乡的景观,该项目也成为了顺德河涌生态治理示范项目。

逢简探索农村分片治污只是杏坛推动水环境治理的一个缩影。杏坛内河涌长度达530多公里,占顺德内河涌总长度约二分之一。从2001年至今,杏坛逐步推开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大力推进内河涌治理,已先后推动完成了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新涌水利枢纽工程等,建成逢简、吉祐、安富、南华等多个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站,并制定了针对镇内6条主干河涌和494条内河涌的“一河一策”整治方案。

值得杏坛人高兴的是,今年9月,杏坛镇14个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站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投资总额约2亿元,涉及龙潭、东村、南朗、光华、吉祐、北水、右滩等7个村居,建成后能有效解决村居生活污水直排河涌问题,减轻河道纳污压力,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与此同时,杏坛加快推动污水处理系统二期工程项目建设工作,其中厂区10月动工,村居主管网及2个工业园区生活污水管网计划在9月完成建设任务。

发力村改

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近段时间,有马东村民在堤围散步时发现,马东堤外工业区内的废旧厂房已被全部清拆。原来,由于历史原因,该工业区原有旧厂房违规建设于水源保护区内,破坏了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今年2月,结合村改工作,杏坛启动拆除该片区178亩废旧厂房。

去年至今,除了马东堤外工业区改造项目,杏坛还推动了海凌棚区改造项目和南华堤外工业区改造项目,希望清理一批堤外工业,进行全面修复治理、复垦复绿,打造西江堤岸生态再造片区,实现乡村发展与生态修复的双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马东村党委书记何志远表示,要借助村级工业园区改造的契机,合理盘活利用土地,推动马东文旅产业发展。

“以往,杏坛给别人的印象都是一些污染、落后产业,例如塑料、漂染、电镀等污染比较大、对周边环境影响比较大的产业。”杏坛镇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罗志凯说,村改是杏坛的一个机会。

据悉,杏坛有61个村级工业园,占地总面积达1.45万亩。今年,杏坛重新划定六大改造片区,涵盖工业升级、城市提质、环境改善、风貌提升等多方面,紧扣村级工业园改造精准发力,助推高质量发展。其中,西江堤岸生态再造片区、智能五金家电产业园改造项目、新材料转型升级产业片区经已动工,12个村改项目稳步推进。

配合改造工作,2017年开始,杏坛扎实推进村级工业园区“双达标”三年行动,坚持“清理淘汰一批、整治提升一批、强化监管一批”,一方面通过强势执法清查,督促企业整治提升,完善环保手续和污染防治措施,同时清理小散污企业;另一方面,聘请第三方服务单位,为企业开展“一对一”服务,协助有意愿整改提升的企业完善环保手续,达到验收标准,用三年时间推动完成全镇近2000家企业的“双达标”整治任务。

美化村庄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在杏坛镇中心城区以南1公里有一条路涌村,面积仅有1.2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500多人,至今仍保留着古遗水寨的村居风貌。在工业立区的顺德,该村少有地保持了纯农业经济模式。

骑行进入路涌村,一股清凉扑面而来,河涌犹如玉带环村,没有工业机器的喧嚣,生活节奏好像在这里慢了下来……对比现在其他村居,路涌村委会主任何锦雄说,很庆幸路涌没有受到工业污染,依然保有良好的自然生态。

这两年,路涌的入村大道得到了扩宽,曾经杂物乱堆的街巷变得宽阔整洁,村委会旁边的烂地变成了休闲健身公园,村口的三帝庙经过提升后古韵不减反而更令人惊艳……多年来,路涌默默蓄力,全村上下一心,保护村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希望能够打好基础,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今年8月,杏坛以路涌为试点,开展村庄环境卫生清洁专项行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路涌村党支部书记苏卫韶说,行动得到了村民的支持和配合,还有村民主动参与其中,“毕竟环境变好,每个人都是受益者。”随着村居环境卫生改善,不少村民都说:“环境干净敞亮了,心情也更加舒畅了。”

“小事情关乎大民生,小行动汇聚大幸福。”杏坛镇副镇长、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杏坛分局局长黄德明表示,环境整治出成果、见实效,能够实实在在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2018年全区“美城行动”考评中,杏坛再次获得第一名。近年来,杏坛不断提高城乡保洁水平,以“美城行动”为抓手,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率先于全区推行村居环保责考;实行环卫保洁统筹管理,积极探索村居环卫保洁属地化管理;健全镇村垃圾密闭收集、压缩转运统收运输机制,至今累计完成22个农村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及运营。

现在,环境好了,老百姓的幸福感也更强了。

党员情怀

“消毒柜之父”罗小甲:在奋斗中彰显党员本色

广东康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支部书记罗小甲是著名的“消毒柜之父”,虽然他已年逾花甲,但至今仍然奋斗在工作岗位上。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杏坛人,罗小甲的出生、成长、腾飞都与这片土地有着紧密的关系。他是“杏坛党建之星”,也是“佛山·大城企业家”。

1973年,罗小甲进入康宝集团的前身——杏坛工农五金社(后组建为杏坛铁工厂),用11年时间,从学徒工做到主管生产的副厂长。作为一间处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期的工厂,杏坛铁工厂一直苦于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于是在1985年,罗小甲有了自己做产品的念头。

1986年,罗小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他看来,成为了一名党员,就要起到带头作用,要带领好员工干事创业,推动企业发展。那时候,关于消毒柜的研发工作已经开始,由于没有资金和技术的支持,研发过程并不顺利,在这种环境下,罗小甲发挥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上,“每天工作到晚上12点甚至凌晨1点才回家,第二天早上7点就骑着自行车回工厂上班。”

1987年9月,政府给予了康宝30万元的借款,罗小甲便带领着全厂党员和员工奋勇拼搏、开拓创新,在1988年1月研发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家用远红外线食具消毒碗柜,从此开拓出一个中国民族品牌的新领域,让曾经默默无名的铁工厂变成现在享誉世界的“消毒柜王国”。

作为党支部书记,罗小甲不仅带头奉献,还积极发动公司的先进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员工一起创先争优。罗小甲还记得,从1988年开始,公司坚持每年发展七八个党员,最多的时候有超过100名党员。

去年9月,康宝旧工业区改造项目正式启动,罗小甲大力支持村改工作,成为了本土企业家积极参与自主改造的表率。直到今天,罗小甲仍坚持在党的引领下,以务实、创新的作风来干事业,为杏坛高质量发展作贡献。他说,党员干部就是要有所付出,有所承担,更要带动更多党员、群众形成合力,拧成一股绳,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为共产党员,罗小甲始终抱有一种“兼济天下”的情怀。南方洪灾、东南亚海啸、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都可以看到他捐款捐物的身影。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罗小甲一直关心家乡教育事业,向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捐赠教学设备,捐资在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杏坛中学、高赞小学设立奖教奖学基金,今年更捐赠100万元为高赞小学建成了新的运动场。

除此之外,他还成立了企业福利基金会,每年慰问退休党员、职工,关爱困难职工家庭,奖励成绩优异职工子女等。在2015年,罗小甲更被授予“广东省优秀‘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称号。

“为什么会一直支持慈善事业?”记者问道。

罗小甲回答:“正是有了党和政府创造的有利条件,才有了康宝如今的成功,回报社会是我一辈子的承诺,随着康宝发展得越来越好,今后,我还要继续参与更多的慈善事业,帮助更多有需要的弱势群体。”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实干兴邦、大爱无疆,是罗小甲的精神写照。罗小甲正是用一辈子的奋斗来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句话写下了一个生动的注脚。

文/珠江商报记者陈家好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