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桥一中心”工程正式动工 连通两岸助发展

珠江商报
关注
顺通大桥效果图
跨越德胜河连起“大良-容桂”的大桥,一座现代化高水平的区级体育中心,这是广大顺德市民期盼已久的民心工程。3月31日,振奋人心的“两桥一中心”终于迎来了动工仪式。
民心所盼,就是党委政府的工作方向。2018年1月8日,区第十三届党代会第三次会议提出“以强中心引领全区城市现代化建设”,对规划建设“大良——容桂”之间的快捷通道、新体育馆等作了重要部署。城市重大工程建设影响深远,一旦建成往往数十年难以变动。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城市重大工程要充分论证,充分听取顺德人民的意见。为此,经过近一年的研究论证,区委、区政府于2018年12月发布了中心城区十大重点工程建设规划,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
工程规划一经公布就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关注,那么进展到底如何呢?据了解,此前,顺德召开区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顺兴大桥、顺通大桥和德胜体育中心的建设模式。郭文海对中心城区建设工程指挥部扎实推进“强中心”各重点项目建设表示肯定。他强调,方案一旦确定就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落实,既要注重效率,更要保证质量,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快马加鞭推进,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这一决定,标志着市民群众翘首以盼的顺兴大桥、顺通大桥、德胜体育中心等中心城区十大工程很快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顺德“强中心”将迎来崭新的篇章。
“两桥一中心”云集了中建五局、中交路桥、中铁大桥局等国字号参建力量。顺德区委副书记、区长彭聪恩对此提出殷切期盼:希望广大建设者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地推动项目建设。
顺兴大桥工程:科学论证建桥方案 满足两地交通需求
顺兴大桥工程位于顺德港东侧,呈南北走向,北起大良南国东路与五沙大桥交叉位,向南跨越德胜河,终点接容桂外环路,采用双向8车道标准设计,计划2022年底建成通车,建成后将满足大良容桂两地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对支撑“强中心”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在大良和容桂之间必须修建新的跨江通道,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建设桥梁还是建设隧道,其间,经过多轮科学严谨的分析比对论证,才决定建设跨江大桥这一方案。
据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闫永伦介绍,项目采用桥梁方案无论在交通功能、建设难度还是建设成本上,都明显优于隧道方案,隧道方案存在着诸多无法解决的缺陷。
首先,隧道方案存在交通功能缺陷。隧道方案最大埋置深度达38米,结构长度过长,在五沙桥底需采用隧道方式穿越,无法与五沙大桥互通,五沙大桥将成为交通瓶颈,影响我区往东与广州南沙区、东莞市及深圳市的交通往来;隧道方案在顺德港范围无法设置出入口,容桂方向进出顺德港片区车辆需绕行,影响顺德港澳城开发;隧道方案在容桂外环路无法形成全互通立交,部分过江车辆需绕道居民区,影响居民生活;隧道方案无法设置慢行系统,影响行人过江。
其次,隧道方案存在较大建设难度。隧道方案采用双管双层结构,目前国内未有先例;隧道方案需破除现有在顺德港片区部分堤围,需截流容桂外环路边河涌,受制于防洪要求,难以通过水利审批;隧道方案在容桂东逸湾旁需进行深达27米基坑开挖,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高;隧道方案在容桂外环路段大开挖造成容桂外环路封闭,车辆绕道居民区,影响附近居民生活。
最后,隧道方案比桥梁方案建设成本多约50%,养护成本多一倍,建设时间长2年。而选择桥梁方案,上述问题都能得到很好解决,且桥梁方案在抵抗灾害方面亦有较大的优势。
现选择的斜拉桥方案,桥型协调、美观,经济性好,施工技术成熟。在设计过程中已考虑到周边的人文环境,以地标建筑的要求进行专项景观设计,靠近居民区部分的桥梁设置隔音屏,避免噪音对附近居民的影响。
顺通大桥工程:改造振兴老城区 搭起发展新通道
顺兴大桥的建设是为了架构大良——容桂东部新城的发展骨架,顺通大桥则是大良——容桂老城区实现改造振兴、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通道。顺通大桥直接联系原顺德糖厂、酒厂三旧改造片区和容桂新马路改造片区,北接大良城区金沙大道,南接容桂大道,全长约2.42km。全线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兼顾城市道路功能,主线设计时速60km/h(南侧螺旋型引桥段及辅路按40km/h标准控制)。工程范围内共设特大桥1座,总长约1333m。
大桥的建设单位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有着国内外多座大桥的建设经验,目前已经进场开展主桥墩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中铁大桥局集团相关负责人韦理仁在当天的动工仪式上慷慨致辞,将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组建一支精锐之师,把顺通大桥工程项目打造成为绿色工程、智慧工程、精品工程、模范工程。
德胜体育中心项目:回应民心关切,增添高品质城市配套
建设一座高质量的区级体育中心,群众的呼吁由来已久。现有的顺德体育中心已建成26年,场地标准不适合举办高级别体育赛事和高端文艺演出,配套设施老化,周边交通路网较为复杂,疏散能力较差,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顺德迫切需要新建一座高水平的体育中心。”顺德区人大代表张广辉在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期间,提交了《关于加快推动新体育中心建设,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建议》。这代表了大多数市民群众的心声。
规划部门经过研究论证,最终将德胜体育中心项目选址在顺德客运港片区。据了解,德胜体育中心计划建设“一场两馆”,即体育场、综合体育馆和游泳馆。“一场”的综合体育场设固定座位20000座,“两馆”中的综合体育馆则由12000座的主馆和2000座的训练馆组成。
建,是民心所向。如何建,同样要深入研究论证。
在项目推进初期,有关部门曾探索过“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建成后交政府另行委托运营”的模式,接洽拜访了多家企业,并通过《经济日报》等方式向社会招引投资运营意向单位。但由于投资建设成本高,社会资本对实现盈利信心不足,导致应者寥寥。区委、区政府经过充分考虑,最终决定由政府出资建设德胜体育中心这一重大民生工程。
记者观察
充分论证,集体决策,多次广发“英雄帖”征求意见
“两桥一馆”的建设经过反复论证。区几套班子充分讨论,聘请专家团队科学论证,多次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确保建成高质量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以顺兴大桥为例,2018年8月13日,区政府常务会议同意实施顺兴大桥项目建设工作。此后,区委常委会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以及专题工作会议多次研究讨论项目的选址、建设模式和资金安排等事宜。区有关部门积极主动向区人大、区政协、老同志汇报有关工作,听取意见建议、邀请调研监督,两次通过媒体向社会各界征集意见建议。区、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积极开展调研活动,组织专家、市民到实地充分论证建设方案的可行性,集思广益建设中心城区重点工程。在综合方方面面的意见建议后,最终选定斜拉桥方案。
对于德胜体育中心,区委、区政府的决策同样科学严谨。自2018年6月27日区政府常务会议同意实施德胜体育中心项目后,经过近一年的研究论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以及面向社会招引投资运营意向单位,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最终才决定由政府财政出资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在最终确定建设模式前,2019年10月19日,郭文海带着区四套班子领导,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实地察看了顺兴大桥、德胜体育中心等中心城区重点建设项目情况,现场办公集中研究,讨论比对不同方案。郭文海当场提出,要把顺兴大桥、德胜体育中心等重点工程的决策过程、方案比对、考虑因素等情况向社会公开发布,再次广泛征求了全区上下意见,及时回应社会各界关切。
正如当天“两桥一中心”动工仪式上,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所言,城市承载着优质项目、优秀人才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求,推动城市迈向现代化,对顺德建设好新时代广东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验区极端重要。城市与‘强中心’都是大家的,顺德十大重点工程属于每一位顺德人。相信随着这批重大项目的逐一落地建成,顺德市民将享有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顺德这座城市也会更加魅力四射,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里的一颗璀璨明珠。
文/珠江商报记者李文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