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广东 顺德

再创顺德小语辉煌 顺德大良实小彭洁玲省青赛获一等奖

新浪广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顺德区大良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彭洁玲代表顺德、佛山参加省赛,为顺德小语夺得省一等奖。

11月23日晚上9点多,彭洁玲的微信图标一直在闪烁,点开一看,市、区教研员和好几位同事都转来同一条链接:第三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奖名单。

结果官宣,赛事落幕。顺德区大良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彭洁玲代表顺德、佛山参加省赛,为顺德小语夺得省一等奖。

彭洁玲从教22年,基本功过硬,教学能力强。10多年前,她曾代表佛山参加省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大赛获一等奖。今年再次上阵,面临体力、精力和竞赛难度的内外压力,不能不说是个巨大挑战。

在广东省各项比赛中,顺德小语历来战绩辉煌。大良实小作为顺德小语的中坚力量,更是先后3次登上国赛领奖台,7次斩获省赛最高奖。市、区教研员及大良实小的领导同样相信彭洁玲老师,彭洁玲心想,站在赛场上,个人代言集体,她为自己立下了目标。

彭洁玲身后有个强大的团队:市教研员刘湘、区教研员林雪玲挂帅,大良实验小学刘亚主任统筹,实小语文科组成立备赛团队。大家熬夜,磨课,事无巨细,个个考量,甚至连粉笔也事先磨好,连抹布也帮忙计算好湿度,他们很多人顾不上身体和家庭,一起投入了省青赛。

授业+解惑,暖心攻心

去年11月,佛山市赛结束,彭洁玲获得第一名,按照赛制要求,前三名均进入省赛候选,一年后第二轮选拔。

今年9月,选拔赛要求在90分钟内,无团队、无网络独立备课,然后现场上课,外加抽题即兴演讲。

即兴演讲方向是什么?没有方向就只能大海捞针,团队成员分头并进,多方面准备。而林雪玲坚信,一定要以语文教育教学内容为主。于是团队马上调整方向,重新撰稿。事实果然证明,选拔赛15个话题,绝大多数围绕统编教材、语文教学设定。

难度更大的是独立备课。因为彭洁玲教学统编教材只教到三年级,为了做好充分准备,她把一至六年级的教材、教参全部借出来,日以继夜地钻研,将所有课文通备了一遍,每篇课文都形成一个粗略的教学设计。

然而,统编教材中有不少难啃的课文,此时林雪玲老师的微信成了彭洁玲的“求助热线”,她几乎不分时间、场合求助,只要遇到梗阻,就给林老师发微信。有天晚上10点多,林老师给彭洁玲回微信、打电话,分享阅读策略单元的思考和心得,交流约1个小时,林老师才说“你慢慢消化一下,我先回家了”,原来为避免小儿子打扰,林老师竟留在地下车库打电话。

不仅如此,林老师还兼任知心姐姐、树洞先生,聆听,鼓励,推动彭洁玲勇往直前,选拔赛上以绝对优势闯入省赛。

盒饭+浓茶,火线12小时

11月,广州姹紫嫣红,第三届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拉开帷幕。

受疫情影响,从预备会、抽签到比赛,全程仅限选手进入,团队成员只能在幕后支持。

比赛第一轮为说课和现场答辩,前10名晋级第二轮。为了出色发挥,彭洁玲虽已演练上百次,最后还在酒店打磨说课和答辩。他们打开笔记本电脑,挂上小黑板,拿起矿泉水瓶作话筒,林老师亲自上阵,带领团队成员客串评委提问,客房标间秒变赛场。

挺进第二轮,抽到课文《我的“长生果”》,这是五年级上册最后一课,跨度大,篇幅长,学生零预习,教学难度可想而知,而且从抽签到上课只有12小时。此时,市教研员刘湘老师直奔广州,市、区两位教研员亲自挂帅,带领实小团队迅速分工,挑灯夜战。

没有时间吃饭,外卖盒饭摆上桌,大家狼吞虎咽,三两下吃完,立刻投入战斗:课件组开始制作模板,资料组开始搜索资料,备课组开始研读教材,教具组开始制作教具。夜越来越深,没人喊困,大家拿出茶包,泡上一壶浓茶,不眠不休。凌晨2点,教学设计初稿出炉;凌晨5点,基本定稿;早上7点,团队模拟课堂,打磨试教,进行最后的修改。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当天早上,彭洁玲直奔赛场,各个环节表现优异而笑到最后,获得小学语文学科一等奖。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