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师生素养 长江学者助阵顺德教科研论坛

新浪广东
关注“教研、科研、教改的终极价值是学生的成长,顺德教科研选题好,方法多,一线教师教科研素养得到很大提升。”卢晓中点评顺德教科研成果,称收获令人欣喜。
卢晓中,长江学者,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2月10日上午,卢晓中应邀出席顺德区教科研论坛(第一期),为顺德区教科研发展把脉支招。
根据《顺德区关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更好总结、提炼顺德区中小学优秀教科研成果,结合上级关于定点帮扶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教科研工作要求,顺德区教育局、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教育和科技局联合主办顺德区教科研论坛(第一期)暨台江县教科研骨干线上培训活动,两地教科研行政、骨干通过线下线上方式齐参与。
线下活动在顺德区北滘镇中心小学举行,北滘镇教育办公室组织承办,为与会者呈现课例示范、课题分享,教科研专家大咖现场点评。
《海滨城市》是一篇小学三年级课文,北滘镇中心小学王瑜老师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方式,孩子们从中认识小城沙滩美景,播下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种子,同时也向教育同行展示出北滘镇小组合作课堂改革的成果。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教研员林雪玲现场点评,称赞王老师教学设计巧妙,教学语言精练,并对课堂容量大小、活动细节处理等提出建议,与会者聆听后报以掌声。

小组合作+现场教学示例

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林雪玲点评
“小组合作+”是北滘镇优质课堂教学实践,已立项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北滘镇教研室副主任何秀萍作课题中期报告,她介绍,“小组合作+”改变了课堂的组织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升了课堂效率,助力提质创优,北滘镇课改已初步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成果。

何秀萍作“小组合作+”汇报
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教研室音乐教研员康华作顺德中小学传统音乐课程体系建设成果分享。目前,该项目已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顺德中小学传统音乐课程研究正推动音乐教育理论重建,促进顺德区中小学音乐教育实践创新,还带动了传统文化在中小学音乐课程里传承。

康华作顺德中小学传统音乐课程体系建设分享
张贺佳是顺德一中数学老师,他为论坛带来顺德区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分享。目前,顺德一中正在开展《面向强基计划的数学校本课程建设与拔尖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该课题研究可填补校本课程体系强基计划空白,研究成果将对学生、老师和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张贺佳介绍顺德一中强基计划实践研究
“收获满满,令人惊喜。”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师大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卢晓中教授为论坛作点评,并以“教研科研 教改”为题做微讲座,帮助教研科教师厘清三个概念,要求教科研不离开课堂,从课堂中发现问题,实现帮助“学生成长”的终极价值。

长江学者卢晓中教授点评和微讲座
佛山市教科所所长、市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舒悦出席论坛,她表示全力支持教育教学研究,鼓励教师理论应用于实践,助力顺德、佛山教育高质量发展。

佛山市教科所所长、市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舒悦发言
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余逸为论坛小结,他肯定顺德区教科研论坛(第一期)“聚焦素养、科教互融、粤黔共进”,有助于讲好顺德教育故事,推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为教师专业提升和学生终身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余逸发言

大会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