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均安富教小学:书法特色扛起传统文化传承大旗

新浪广东
关注[顺德教育|校园发现]专栏
均安富教小学四年级有4个班,1班叫琴班,2班叫棋班,3班、4班分别叫什么?
不出你所料,3班叫书班,4班叫画班。
以琴棋书画为班级命名,不是说某个班只弹琴、只下棋、只习字、只绘画,而是以一项为主,其他兼而有之。
富教小学,名如其校,“富之教之,书香致远”,学校以书法教育为办学特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几年先后获评全国传统文化基地校、市书画教育重点学校、区书法教育基地等荣誉。

富教小学开展“书传年祝福”书法活动
“一笔一画写字,一撇一捺立人。”走进富教小学,孩子们用稚嫩的字体,为我们敞开了一座书法的殿堂。
看得见的文字多是书法
“道不外乎求性,学莫大乎正心。”这是一块书法条幅,吸引人关注的不是书法有多好,而是其出自一个9岁孩子的手笔,学校把它装裱挂在走廊上,学生毕业离校好几年,老师们还记得当年那个爱写字的何乐儿。富教小学走廊、楼道挂满学生的书法大作,不同年代孩子们的童年故事永远留在母校的记忆里。
书香浸润,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富教小学有一群园林式建筑,功能场馆看起来像亭台楼阁,校园文化建设以“汉字书写”为主线,打造书画育人环境,其校名、建筑楼名、学校文化标识、班级文化建设等尽展书法元素,学校各类温馨提示、警示标语也都由师生书写,无论抬头、直视,还是低头,都能感受到书法氛围,形成一种润物无声的效果。

四年3班班牌
四年3班是书法艺苑班,走廊展示墙上贴满孩子们的硬笔书法,教室黑板报上是孩子们的书法创作,教室一面侧墙还拓印着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班级弥漫着书香气韵。
纳入课程全员学习书法
下午4点,书法老师胡婉华走进“顺德书法家协会书法教育基地”,四年3班同学争着跑进来,一堂书法课随即开始,欧阳皓谦同学完成“净法波海”四个大字描红,坐直身体,摆正书本,等待老师巡视褒奖。

胡老师指导学生书法
所谓基地,其实是富教小学一间书法教室,门口挂着三块牌子,另两块分别是“佛山市中小学生书画教育重点学校”、“顺德硬笔书法协会教学基地”。
2015年,胡婉华入职富教小学,现为学校两位专职书法教师之一。

老师们也练书法
胡老师介绍,学校把书法教学编入学校课程表,一至六年级每周1课时,一、二年级练习硬笔书法,三至六年级练习毛笔书法,结合学校发展和学生年龄特点,书法老师还开发出一套校本书法教材。

孩子们在课堂上练习书法
校本教材《书法基础》、《书法提高》编写于2012年,至今封面有些发黄,上面贴有学校图书编号,打开内页,只见文房四宝、用笔方法、章法结构、名贴欣赏等书法知识娓娓道来。“教材存量有限,它们成了孩子们的宝贝,只能一届传一届轮流用着。”胡婉华手握书法教材,爱不释手。
别样书法还可不用翰墨
“书法是富教小学的校园风景。”教导主任何婉虹分管书法教学,对于孩子们在书法学习上取得的进步颇感欣慰。
这几年,学校支持开展书法培训交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走进富教小学授课传经,富教小学师生走出校门参赛参展,书法成为富教小学传承传统文化的名片,在均安,书法教育活动多选址富教小学。
2020年,4名同学书法作品被佛山市档案馆永久收藏。2021年,李栩意同学参加教育部、国家语委主办的第三届“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获二等奖。
李栩意是个不怎么爱说话的孩子,学习书法后让她找到了学习以外的自信心,书写也成了她身上一个闪光点。毕业时,她抄录《富教铭》赠送母校,以书法作品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李栩意赠送母校书法作品
在富教小学,书法不仅以翰墨飘香形式呈现,还是创编其他文体作品的内容,如学校先后创编书法舞蹈《悠悠翰墨情》、《书法小精灵》,两个舞蹈作品在镇文艺汇演中获得金奖。《翰墨悠悠》是学校自编自导的书法体操,这套体操融合太极的柔韧与书法的基本笔画,赋予书法更多灵气和气势。
“翰墨寄情,润育有为少年。”富教小学校长吴美华介绍,学校书育活动分为两大项目,一是以翰墨促成长,培养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二是以书香长责任,每年开展“书启求知门”、“书表敬老意”、“书传年祝福”、“书立安全志”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文/新浪顺德 冷卫 梁美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