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新”又“走心” 省老科协顺德科技服务站落户容桂

新浪广东
关注6月16日,容桂街道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联合会、广东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顺德科技服务站在容桂揭牌,构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推动容桂科技创新服务“走新”又“走心”,为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方队注入强心剂。
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老科协会长陈小川,省老科协常务副会长张孝祺,顺德区科学技术局副局长潘卓辉,顺德区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李文光,容桂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欧阳雪乔,容桂街道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张智,容桂高企创新联合会会长罗华以及专家学者、科技企业代表出席仪式。

容桂街道举行揭牌仪式
厚植科技创新基因,省级科技服务站落户容桂
容桂作为珠三角制造业重镇,去年市场主体数量已超5万户,创新主体数量一直领跑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存量2021年达到580家,占全区总量超20%,2022年预计要突破650家。
随着创新主体的不断壮大,容桂街道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创新服务体系,优化各类创新要素配置。在全国“稳经济发展大盘”和顺德区“工业立区 科技强区”战略背景下,容桂街道聚焦企业关键共性技术供给,积极对接广东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联合设立顺德科技服务工作站,为企业引入省级创新服务资源。
省老科协是隶属于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的社会团体组织,汇聚了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的地级市退休科技人员,共3万多人,涉及工业、农业、医疗卫生等领域。顺德科技服务工作站的设立将充分发挥省老科协及老专家的专业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需求挖掘、成果与技术转移转化、科技培训、人才引进等服务。工作站将由容桂街道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联合会协助运营。

工作站正式揭牌成立
陈小川表示,技术创新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今后将以省老科协顺德科技服务站为载体,充分激发老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才能,助力容桂企业的创新发展。
“一直以来容桂十分重视企业科技创新工作,把科技创新放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位置,去年创新组建高企培育导师团队,上门服务辅导企业超600家,高企培育工作取得不俗成绩”容桂经发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与省老科协的合作将进一步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容桂将积极支持服务站工作,推进服务站建设,打造老科技工作者贡献智慧和力量的‘容桂模式’”。
做好科技创新“必答题”,产学研硕果累累
实际上,为构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容桂抢喝“头啖汤”,率先谋划布局。
早在2010年,容桂就出台了镇街一级产学研合作扶持政策,并设立产学研合作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投入300万元支持院(校)地合作建设、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及产学研合作项目实施。同时,容桂积极搭建技术合作桥梁,每年组织企业深入高校进行实地交流,加强校企之间的技术对接,推动更多科创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据容桂经济发展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容桂辖区企业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等10多家研究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30多所高校建立技术合作关系,产学研合作项目立项大约200个,下拨扶持资金超3000万元。项目涉及高端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领域。
此外,容桂街道着力引进各类高端科研,与广东药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共建8个科技服务,涵盖生物医学、新材料、集成技术、传热传质等领域,满足企业各类技术服务需求。
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竞逐新兴产业赛道
在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赛道上,容桂走出了加速度。
2018年,容桂街道出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项目专项扶持政策。目前累计收到150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申请,通过专家选优认定了36个有基础、有条件、有特色、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立项扶持金额2500多万元。
随着企业参与面逐渐扩大,容桂形成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业。如国内燃气具龙头企业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国内装备技术领域标杆企业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国内模具重点骨干企业广东科龙模具有限公司纷纷参与其中,这些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不断创新,解决了行业卡脖子难题,实现技术突破,开发出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并参与起草10项国家标准,主导起草15项行业标准,产业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容桂街道锚准高企培育、产学研协同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大板块发力,通过出政策、建平台、引资源、强配套、优服务,不断构建良好的产业创新生态,多措并举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助力企业在产业变革和经济浪潮冲击下,占领先机、赢得优势,为容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